APP下载

马铃薯冬季病虫害的防治

2013-03-29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薯块喷药蚜虫

近几年来,利用冬闲田(如棉地、稻田)及大棚栽培马铃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利用大棚栽培马铃薯,其亩产值可达0.8~1万元左右。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只有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冬种马铃薯常见的几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环腐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维管束系统,进而危害块茎的维管束环,使块茎失去食用价值和种用价值,因而对马铃薯生产威胁大。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表现症状,其症状可分为萎蔫型和枯斑型两种:前者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似缺水状,逐渐向下发展,叶不变色,中午时症状最明显,以后随病情发展,叶片开始褪色并向内卷,下垂,最后倒伏枯死;后者症状从基部叶片开始并逐渐向上蔓延,叶尖或叶缘呈褐色,叶肉呈黄绿色或灰绿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呈明显斑驳状,同时叶尖渐枯并向内纵卷,枯斑叶向下蔓延,最后全株枯死。感病的病薯,受害轻时看不出来,纵切薯块可见从脐部开始维管束半环变黄至黄褐色,或仅在尾部稍有变色,薯皮发软。可见尾部皱缩凹陷,重者可达一圈,严重时用手挤压病菌,会有乳黄色的菌液溢出。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清除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切刀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消毒。田间发现病株后应拔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防止造成伤口而导致环腐病的大发生。

病毒病。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缩花叶;二是卷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意尽量减少人为传播,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因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昆虫,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如发现病毒感 染的花叶、卷叶、矮化等症状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并用农抗120加兑多种类型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惠满丰等喷雾防治2~3次。

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菌是一种线菌,只侵染薯块,是冬春季利用大棚栽植马铃薯时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湿度高时发病较重,注意抓住在刚发病时,每亩用噻唑锌1公斤对水200倍灌根,地上部用25%噻唑锌悬浮剂800倍液喷雾2~3次即可。

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重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进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及时拔去中心病株和进行中耕除草。或当地发病前开始喷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防治晚疫病,应抓住在刚发病时用20%噻唑锌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2~3次,防治效果更好。

冬季栽培马铃薯,特别应抓住早期病害的预防处理,一般情况下齐苗后及时喷施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2000倍液,或用安泰生和银法利对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显著。齐苗后及时喷施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2000倍液,预防疫病发生。一般在生长中后期,遇雨天或空气湿度超过90%持续8天以上时,天晴后立即喷药防治,药物可选用50%福帅得2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金雷米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连续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好。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喷药防治应掌握在成虫迁移和幼虫孵化初期进行。可用50%敌百虫800倍、50%敌敌畏乳剂1000倍、2.5%溴氰菊脂乳油2500~4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也可结合第一次施肥,亩用1公斤敌百虫或乐斯本淋施防地下害虫,一旦发现蚜虫及时用功夫或吡虫啉或氧化乐果等及时防治。

(曹立耘)

猜你喜欢

薯块喷药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高株果树自动喷药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乡村无人机喷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雨季喷药应注意的问题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