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柿产业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2013-03-29王立娟蔡永强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甜柿玉屏柿树

文/王立娟 王 壮 蔡永强

【导读】 贵州省是柿树生长适宜区,柿种质资源丰富,生产中也不乏优良特色品种。在充分挖掘当地柿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良种选引与推广力度,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实施品牌化营销战略 ,推动贵州柿产业健康发展。

柿属于柿科 (Ebenaceae), 柿属(Diospyros L.),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已有3 000多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达20万hm2。柿树适应性极强,耐瘠抗旱,能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树种[1];同时,柿树还可以作为行道树,用于城市园林绿化[2]。贵州是柿树的生长适宜区,柿树资源量在西南地区居第一[3],柿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一、产业现状

我国柿树主产区分布在北纬33°~37°之间,海拔500 m以下的地区,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9~23℃,年降雨量450 mm以上。柿树既适宜在贵州各地种植,又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因此贵州农村房前屋后农民种植的柿树十分常见,主要分布在盘县、兴义、惠水、镇宁、贵阳、遵义、仁怀、湄潭、思南、黔西、瓮安、安顺及罗甸等县(市)。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柿卷》(初稿)记载,中国原产柿品种资源有952个,其中,贵州省有19个,主栽品种有贵阳水柿和惠水盘柿等。近年来,贵州发展较快的柿品种有玉屏无核糯柿及一批甜柿品种等。其中,玉屏无核糯柿是从具有300年栽培历史的玉屏涩柿中选育而来,具有无核、果大、糯性、易加工等特点,在1996年举办的贵州省南亚热作果品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水果,2000年入编《贵州百科全书》,被确认为贵州省地方名优水果[4]。玉屏县1989年被贵州省列为无核糯柿发展基地县,目前全县无核糯柿种植面积近万亩。2002年贵州省引进日本甜柿品种新次郎,在贵州各地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5]。目前尽管甜柿已在贵州柿产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及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理想,严重阻碍了贵州柿产业的发展[6]。

近几年贵州省政府对柿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柿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2年贵州省柿生产总面积约为1 806.67 hm2(2.71万亩)。其中,黔南州种植面积最大,为433.33 hm2(0.65万亩),占全省柿种植面积的24%;其次为铜仁市,为 404 hm2(6 060 亩),占 22%;其他各市(州)种植面积分别为,贵阳市 300 hm2(0.45万亩),毕节市300 hm2(0.45万亩),黔西南州200 hm2(0.3 万亩),黔东南州 133.33 hm2(0.2 万亩),遵义市约 66.67 hm2(0.1 万亩)。2012 年贵州全省柿产量为6 478.2 t,其中,以黔南州及铜仁市出产较多,如黔南州惠水县方柿产量达750 t多,铜仁市石阡县柿产量亦在500 t以上。

二、研究进展

2006—2009年,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以及贵州大学对省内柿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等市(州)的18个县(市、区)的柿种质资源花期开展了补充调查与复查工作,共调查资源材料86份,收集优良柿品种(系)33个。同时,从陕西国家柿资源圃,以及重庆、湖南隆回和安徽寿州等地引进国内外优良柿品种(含砧木)27个,其中,甜柿类品种17个。另外,对全省9个市(州)的45个县(市、区)海拔200~2 100 m地区孤植、零星、成片柿资源的立地条件、植物学特征、生物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植物学检索和综合评价,初步完成了贵州省地方柿品种资源的调查和鉴选工作。

贵州柿种植历史久远,但多是种植在房前屋后,规模化栽培很少,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农民种植柿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科研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栽培管理方法。比如,针对贵州岩溶(喀斯特)山地特点,杨祖文先后研究出了 “深层震荡爆破植树法”“果树二次复接强矮化技术”“果树三次截干瘦身高密植优产法”和“移动滴灌袋”等技术,不仅让柿在岩溶山地上结果丰产,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新次郎甜柿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高标准建园、配方施肥、合理修剪、保花保果、合理疏花疏果、有效防治病虫害和合理采收等,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效果[5]。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对柿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虽然贵州省是一个适合柿种植地区,近几年省政府对发展柿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是也出现了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实际占有率较低,农民看不到市场前景,缺乏信心,种植积极性也就不高。

二是管理水平落后,优质果品率低。目前,贵州省除了少数柿农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外,大多采用“放任式”管理,由于缺乏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导致柿果小、病虫害严重、优质果率低。

三是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推广滞后,服务跟不上。相比其他省份,贵州从事柿树栽培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在栽培、管理、采后处理及果品销售等方面,对果农的宣传、推广、培训还不够。果农的科学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全省柿果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需求。

四是栽培品种单一。全省柿栽培品种大多仍停留在传统品种上,对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不够。加上品种退化严重,亟须更新换代,使栽培品种多元化、丰富化。

五是加工转化能力不强,营销网络不健全,产供销脱节。目前,贵州柿果销售大多局限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缺少专业化的营销市场和渠道,缺乏高素质的营销团队。柿果加工产品也仅有柿饼、柿子酒两种,且生产规模小,以散户加工为主,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柿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及推广。针对柿品种单一问题,应加强优良品种如玉屏无核糯柿、贵阳水柿及惠水盘柿等的复壮改良,避免品种退化。同时,根据贵州山区石漠化的特点及市场需求,引进、筛选、培育和推广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及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柿新品种。我国柿品种可利用资源丰富,将常规育种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必将会加快柿新品种培育的进程[7]。

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加大科研力度和课题投入,加强柿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贮藏和保鲜等技术研究与开发;探索不同品种柿树的立地生长条件,实现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管理;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请专家到果园指导果农生产,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柿种植实用技术,培训技术骨干。

三是加强柿果产品营销。建立果农专业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调动果农的积极性。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政府主动为果农提供畅通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创建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开拓市场,努力推动贵州柿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8]。

[1] 胡青素,龚榜初,谭晓风,等.柿子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03-106

[2] 张 畅,姜卫兵,张效若.柿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综述[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177-179

[3] 秦 明.甜柿在贵州的发展优势与前景[J].农技服务,2008,25(7):114

[4] 伍洪远,吴 芳,刘世勇,等.玉屏无核糯柿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8,37(4):71-72

[5] 金方伦,向青云,罗会贤.新次郎甜柿在贵州遵义的表现及丰产栽培试验[J].中国果树,2009(9):34-36

[6] 金方伦,罗会贤,向青云,等.2个甜柿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5):201-204

[7] 艾呈祥,孙 山,秦志华,等.中国柿品种资源的分布现状与新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J].落叶果树,2011(3):9-11

[8] 张晓宇.富平县柿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园艺,2012(1):21-22

猜你喜欢

甜柿玉屏柿树
广西甜柿发展前景分析
柿树的温柔
杨启舆作品
母爱哪有多余的
玉屏桃花
开拓甜蜜“柿”业 “柿柿”顺心
玉屏“桃花源”记
福建·甜柿栽培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福建:仙游地产台湾甜柿畅销价扬
桃源的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