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名行贿者的9种“饵语”

2013-03-27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1期
关键词:行贿者梁某行贿人

江苏省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原主任梁某、原副主任朱某受贿百万余元的串案中,行贿者竟然有86名。通过对他们进行调查,发现大致有以下9种行贿借口值得警惕。

“过节送礼太正常,小小红包献吉祥”

该案中,在中秋、春节两大节日里行贿的有20人次,合计行贿数额达14.8万元,占行贿总额的13.5%。他们认为,浓浓的节日氛围可以淡化受贿者对权钱交易的敏感,使之有名有义。马某原是某镇信用社信贷员,一直想担任镇信用社副主任,觉得平时送钱“师出无名”,于是在中秋节、春节,分三次共送给梁某1.5万元,被一一笑纳。

“你家有事我捧场,沟通感情多来往”

行贿者孙某是某镇信用社主任,为了感谢梁某的“栽培”,在梁的二儿子结婚前夕,送去2万元人民币。持类似心态的行贿者在梁某的女儿出嫁、儿子结婚、妻子过生日,在犯罪嫌疑人朱某的儿子上大学等事情上,以出人情的名义行贿共计人民币14万元。

“领导拍板单位支,公款送礼我无私”

一些乡镇领导人,为了“政绩”,盲目上项目,缺资金的时候便通过行贿拿贷款,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单某是某镇缫丝厂厂长,曾多次找到梁某请求帮忙办贷款。有一次,梁拒绝了单某送来的1万元钱,单居然一下子跪了下来,几乎是声泪俱下地说:“你如果不收,我就不起来!”最终,梁同意出面打招呼,放了近400万元贷款给该厂。然而几年下来,信用联社本息无归。本案中,类似情形的有5家企业,他们共行贿16.5万元给信用社主任,却造成信用联社有800万元到期贷款无法收回。

“厂子如今属咱家,朋友送点算个啥”

沈某是某镇帘子布厂厂长,为了使该厂200万元技改贷款尽快到位,他给梁某送去了5000元钱。他说:“厂子现在改制是我个人的了,钱也是我自己的,你收下怕什么?”终于使梁收下。本案中,持这种心态者有18人,占行贿总人数的21%,行贿额10.5万元。

“你怕出事不要紧,送你家人照样行”

一些与受贿者家庭成员熟悉的行贿者,怕直接送钱本人不肯收,甚至“遭到批评”,于是搞起了“曲线行贿”,即送钱给受贿者的家人。行贿人徐某原是某镇信用社的土地征用工,为了自己工作的变动,三次送钱到梁某家,每次都是将钱交给梁的妻子。

“先送小来再送大,一步一步引诱他”

有些行贿者采取“步步为营”策略,先送物,再送钱,然后逐步加码,使对方慢慢适应,最终达到目的。陈某是某镇服装厂厂长,为了请梁某帮忙贷款,他先送上一件皮衣,梁简单客气了几句收下了。多日后,他又送去了5000元,以后便逐步加大金额,最后一次送了4万元给梁。当然,陈得到的贷款额也是逐步加码的。该案中,梁、朱两犯罪嫌疑人接受“步步为营”式的行贿16人次计11万元,占行贿总额的10%。

“亲情友情加交情,水到渠成事定成”

行贿者中与两名受贿人是同乡、亲戚、老同事关系的有9人,合计行贿额达8.5万元,占行贿总额的7.7%。这些行贿者与受贿人有这层“好说话、易办事”的特殊关系,加之金钱“点缀”,目的便轻易达到了。

“借给你就先用着,以后有了再还我”

耿某是某装潢公司负责人,为了感谢朱某帮忙安排业务,专程为在外地学习的朱某送去1万元。见朱不收,耿说:“先借给你用,以后回去再还我。”朱学习回来后,向耿两次提出还钱的事,开始耿回答:“不着急,你先用”,第二次又说:“钱既然用掉了,还要还什么。”从此双方再也不提这1万元的事了。在此案中,采用“先借再拖”行贿的共有7人,合计行贿额7.3万元,占行贿总额的6.6%。

“先有领导后自己,领导招呼放心里”

有些行贿者担心直接行贿对方不接受,于是先找受贿者的上级领导打招呼,待“招呼”过后再“行动”。行贿人徐某是一个个体装潢业主,为了得到联社大楼中的部分装潢业务,先请了某领导向梁某、朱某打招呼,梁、朱看上面的领导“说下来了”,积极协调安排了150万元的业务给徐某。此后不久,徐某到朱某家送去了1万元钱。该案中,类似的“顺水人情钱”计6.6万元,占行贿总额的6%。

(摘编自《把好关与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行贿者梁某行贿人
交易中房产被查封 买房人该如何救济
让“围猎者”寸步难行
行贿人末路
男子“黑吃黑”遭禁錮 警拘三人
如何理解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行为”?
一个被判二十五年徒刑的贪官
行贿人何以被“轻处”
中国行贿人
“另案处理”不能遮遮掩掩
漫画五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