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可持续增长

2013-03-27辽宁省朝阳市国土资源局袁丽娟

地球 2013年6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用地土地

辽宁省朝阳市国土资源局 袁丽娟

土地资源可持续增长

辽宁省朝阳市国土资源局 袁丽娟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即其应以维护或重建生态平衡为基础。有效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使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有全局的统筹思想,而且还要具备若干条件,有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

第一章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 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在农业上,可以用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数来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一般来说,森林覆盖率在反映土地利用程度方面没有普遍意义, 但对荒山秃领多、森林资源贫乏的我国来讲,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据有关部门研究,森林覆盖率一般要在30%左右,并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才能够起到保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作用。

在城市,往往用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等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这些指标越高,表明土地利用程度越高;反之,土地利用程度越低。

1.2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是指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在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例如,我们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因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把一些不适宜种粮的山坡地种了粮食,或对一些地区任意毁林开荒等,这样,从用地结构上看,种植业用地所占比重上升了,但这种上升却违背了自然规律。近年来,我国频繁的自然灾害就与盲目的毁林造田、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有关。

1.3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来表示,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目的的实现程度。在农业上,往往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价值、水果产值、渔业产量等来表示。对地产商来说,其所看重的是单位面积土地带来的利润,即: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上收入越多越好。这一原则对于所有地产商来说都是一致的。

第二章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东西部差距上。西部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势复杂、基础设施和科技落后,生产力低下,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刀耕火种、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状况;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耕地变成住宅等建设用地,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

第三章 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3.1 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也相应地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教训之一就是盲目地开发、利用土地。

因此,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首先,必须查清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布和潜力,并对这些资源的特性、功能作出科学的分类。其次,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生态、自然、经济等方面的评价后,才可确定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利用措施及所应达到的目标。再次,把调查、评价所得的结论,形成规则,才可以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规划,即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3.2 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所谓农业优先,就是要首先保护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安排用地结构时,首先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用地。

当然,除了保证粮食等农业用地外,还要安排足够的非农用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能源、商业、文教、卫生、邮电等非农行业。只有这些行业也发展了,才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机械、化肥、动力、技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内容才能得以丰富。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虽有轻重,但又存在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不能顾此失彼。

3.3 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我们过去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开发利用土地时,“投入太少,获取太多;协调太少,‘征服’太多”。现在,不仅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退化严重,而且人类未涉足的地方也受到了污染或不良影响。所以,现在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解放思想,增加认识,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以提高土地资源开发里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法制轨道

(1)需要有法律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需要有更为完善的法律来协调农民在利用土地时所发生的各种利害冲突。

(3)需要有相当的法律来约束农民的行为,使他们珍惜土地,自觉保护耕地。

(4)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构,真正用法律来规范非农用地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3.5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 这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反思、醒悟之后提出来的。这个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牢固树立,始终坚持不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有全面、协调的思想和统筹全局的安排,全面、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内容。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属于短缺的重要基础资源,更是要十分珍惜、十分保护,要有合理、有效、持续使用的思想。经营土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肯定是密切而不可分的。不论是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还是生产、生活等等,都不能没有土地,都不能离开土地,这在认识上恐怕不会有什么大的异议。不仅如此,土地还是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基础条件之一。正因为土地的有限性和需求的不可或缺性,所以在土地使用问题上,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一方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给后代遗留问题。这就要在土地问题上持既积极,又稳妥,还要按规则办事, 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用地土地
我爱这土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分土地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