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谈雕塑艺术梦幻殿堂的快乐与困扰

2013-03-27董明光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byDongMingguang

雕塑 2013年4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雕塑观念

■ 董明光 (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by Dong Mingguang

戏谈雕塑艺术梦幻殿堂的快乐与困扰

■ 董明光 (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by Dong Mingguang

Playful Conversation on the Happiness and Troubles of Sculpture Dream Palace

Sculpture art has already come out from the deep and calm traditional art form to the stir and boiling contemporary way. Th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seems to be all things to all men and forgets itself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topic in fi ve aspects, the trap of traditional form, the scrambling of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he question of concepts’ innovation, the sorrow of category, the joy of digital technology. It raises some questions: does innovation mean anything new? Does contemporary mean no tradition? Where to fi nd the soul of art? Those series of questions need sculptors to think deeply.

艺术是精神的产物,它的天性就喜欢释放自己的审美,它更喜欢用天马行空的思想来愉悦精神。如今,雕塑这门艺术已经像是被施了魔法的树在诡异地生长着,在不断兴奋地变幻抽搐着。在人类的文明史中,它走过了古老的淳朴敦厚、走过了传统的庄严肃穆,又经过了近现代抽象主义的优雅格调。雕塑艺术已经从传统的美术形式中拔节而出,由根基扎实到枝藤盘结,到疯狂弥漫,由深沉平静到波澜沸腾,在科技文化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浑身经络全通、八面玲珑。在今天的当代艺术潮流中“耍”的不亦乐乎。

一、传统形式之困

回头想想仅仅在20年前,美术科目中“国、油、版、雕”仍为四大纯艺术专业。然而国画的纸笔材料与中国画的绘制模式、油画的布面油彩、版画的制版印画都制约着本艺术形式的发展。雕塑则有着相对广阔的天地,只要是立体的任何材料、任何形式、甚至是现成品,不仅是静止的甚至是动态的物体都可以以雕塑宣称。

传统雕塑强调立体造型的形式感,西方写实性人物雕塑注重系统的表现技法和理论基础:人物的比例、解剖、动态有着相对程式化审美法则,很多造型逼真的宗教和纪念碑题材雕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造型的形式力量感震撼人心。而近现代的抽象造型,虽然没有形成深厚造型基础和明确的技法理论,也没有写实雕塑的主题强制性,相对消解了具体的主题内容,但却强调造型本身的纯粹美。抽象的雕塑时常给人带来了明朗的气氛和音乐般的韵律。

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雕塑的形式和审美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传统的雕塑形式仍然存在,肖像、泥塑人体等传统雕塑也有所继承,但或许是传统的经典难以逾越,也或许是对审美造型自身规律的发现,国内外的雕塑家开始更强调形式的创新。渐渐地当代艺术的观念内容开始纳入美术学院的雕塑教学体系。19世纪后,当代艺术创作的反叛精神成了当今艺术发展的习俗,写实功底逐渐淡化,手段掩盖了技法,现成品、实物翻制、综合材料、机械、色彩、光电等,雕塑作品形式花样多变、争奇斗艳,雕塑形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造型审美和形式的界定了。年轻的艺术学子们也终于有了摒弃漫长又沉闷枯燥的写实雕塑的理由,期待着用更简单、更自由的方式来彰显各自才华,从而更快捷地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感。

假如一位老雕塑家看到你在处心积虑地拆装几把椅子,关心的地问:“椅子修好了吗?”你吃惊地说:“我在创作雕塑啊?!”“……”老先生听了会是困惑、羞愧还是恼怒?!

二、材料工艺之扰

泥巴缸、雕塑台、木架铁丝、工作服、碎石膏……这是雕塑工作室中最通常场景。米开朗基罗与石雕《大卫》曾是雕塑界的盛谈,罗丹擎着蜡烛陶醉于《老娼妇》的光影塑痕已是往事,泥巴、石头、木头,塑、凿、雕、刻……传统而朴实的材料和劳动尽管让雕塑成了朴实低下的体力劳动,但是没有人瞧不起这样的劳动者,也没有人不愕然那些雕塑作品。时光飞逝,铸、敲、焊、磨……进入金属材料的“铁器时代”;粘接、喷漆、注塑、硅胶……进入化工时代、综合时代、电子时代……;从手锯到电锯、从竹刀到水刀,技术和工艺突飞猛进。花岗岩光可鉴人,不锈钢映射了雕塑的每个阴暗面……;看看满大街的电子眼,我们无处不感到了科技的淫威。面对不断更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思想,雕塑家又像是遇到了魔术师,雕塑魅力大放异彩。然而雕塑只是魔术师的小把戏,雕塑家慢慢的会被魔术师轻而易举地取代、抛弃。试想,多年以后雕塑家还能平静地回到朴实的雕塑劳动中吗?

三、观念创新之惑

传统式雕塑创作,是用模仿性形式语言来表达宗教信仰、歌颂生命等鲜明的主题思想。随着时代发展信仰的解锢、文化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以及人性的释放,思想的壁垒打开了,艺术已经不再是修饰和掩饰,一些艺术家也不再沉溺于传统的画面,开始争相突破求新、追求感官上的冲击力和观念意识的前卫性。当代艺术思潮波澜汹涌且一浪高过一浪,创作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表达方式也几乎无所不能,观念艺术成了最具感官表达和思潮创新的代名词,艺术进入了观念思潮的大爆发的时代。

艺术思潮的前沿需要特立独行的创新来引领,那么创新从何而来?看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条条大路都挤满了人,何以特立独行?创新和发展首先是继承性的,要经过缓慢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当代的创新是追求日新月异的效果,所以叛逆思维便是捷径。叛逆性针对传统的一切内容进行翻转、解构、异化等颠覆和质疑传统的思想和认知,产生了许多针对传统常态的变态作品。另一种方式是实验:把各种思维、感受进行嫁接、综合、跨界乱搭等来寻找各种可能性。当代艺术有时像一个杂交实验场,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场实验,并似乎带着赌博的心态期待着实验的成功,随时希望在烟气弥漫中迸发新的物种。还有一种方式是走极端、下猛药,一些艺术家梦想一下子成为观念上的巨人,而且敢想也敢做,争当洪水猛兽,“大胆才能成为大师”……越强烈就越观念,越奇怪就越创新,这年头能吓人一跳的不是鬼而是当代艺术。另有结合当下社会现象的调侃和发泄:阴暗面、政治符号、淫秽、自残等各种手段引起人们的关注。兄弟,要想开开眼就去看当代观念艺术吧。

在美术类作品中雕塑始终走在观念艺术的前沿,经过多年的观念革新,思想、形式愈来愈自由,材料、工艺愈来愈多元,观念愈来愈革命(革了命了,命也被革了),只要原来没有的东西就是创新?只要不同于传统雕塑的作品就是当代观念?艺术创作不是填补空白,也不是恶作剧,感染内心的艺术灵魂在哪里呢?

一股“玩”观念之风随着社会商业炒作和舆论的热点追捧过后,它的泡沫渐渐破灭,回到了平静和理智。观念是什么?人们开始真正对自我的精神感受进行思考和解读。人类进化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从人性生理需求到人性精神需求都在不断发展进化,这是一个需求到追求的过程。比如我们从对衣服的需求到追求经过了保暖、遮体、卫生、装饰、身份、品位几个递增的阶段,品位又是在不断改变过程中提高的。艺术的终极追求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高端品位,人的精神追求是丰富无尽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并不断更新的,因此,思想观念会有流行和时效性。一种思想的成熟有可能形成一种典范,而这种典范也会落后而被一代代新的观念取代。观念的进步也是思想和品位的进步,高品位的思想观念耐人寻味,让我们慢慢体会到了一些不可言喻的智慧和人性的张力,并诱发了试图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它们的欲望。这是观念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为之着迷之处。

四、属性范畴之忧

当代雕塑融合了诸多当代艺术的元素,或说当代艺术融合了雕塑,不管是“猴子吃了桃还是桃被猴子吃”不管融合到最后我们是否就成了“猴桃”或“桃猴”。科学的进步、交流的便捷产生了文化的国际化,世界之间的文化在不断碰撞与借鉴(或者说融合与杂交),在这个文明史大融合的时期,各个艺术形式之间的限定和壁垒逐步崩溃,或许所有艺术的形式最终融合成一种国际化的称谓“当代泛艺术”。

在国际化的语境下我们开放了、丰富了,有了共通的语言和一致的秩序,我们逐步被分类、被细化,或许是“标准件”或许是“万金油”。“标准件”有清晰的参数和审美标准,“万金油”具有行走于天下而融汇贯通的智慧。艺术或作纯粹高贵的“标准件”或作睿智诡异的“万金油”。对雕塑来说小到微雕、饰品,大到城市雕塑、景观;轻可在手中把玩,重可做城市象征的建筑物,既继承了过去凝重的历史文化,又面向当代艺术观念思潮的前沿。雕塑变得如此神通,那么雕塑又是什么?为此曾经有过讨论“泛雕塑”的话题,似乎比起其他的美术形式,雕塑有更具宽泛的包容力。雕塑包容了什么呢?如果说具有立体造型的物体可以是雕塑,植物、动物是吗?建筑和山体可以是吗?那么再扯得远一点,地球可以是吗?万物皆是雕塑了?当然不是。如果什么都可以是雕塑了,雕塑又是什么呢?那么再扯得偏一点,类比其他艺术范畴:对于音乐来说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用来做音乐,但也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可贵的是音乐仅仅只用七个“标准件”音准就演化所有的旋律,节奏和旋律才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了灵魂就没有音乐了,雕塑也当如此。传统的石雕、木雕、铸造、正如乐器的鼓、琴、号有纯粹“标准”属性,实验音乐也当如同实验雕塑,在实验中了解着自我,寻找着自己的目标。即使要否定自己也要先界定自己是什么,界定是什么才能界定它的价值。当然,我们也还是不要被古老的问题所纠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五、数字虚拟之喜(媒体介质与雕塑)

人们总是经常被无谓工作和烦躁思想所纠缠,即使埋入深山的钻研苦读,也没有几个人可以修成正果。不是所有喜欢雕塑的人都有机会从事雕塑,不是所有的泥巴都能炼成金子,冥想终究变成了空无……幸运的是数字时代来临了,我们现在可以用电脑来冥想,在虚拟世界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是一个自由幻想的世界,是一个精神放大化、理想纯粹化的世界。没有繁重的体力劳作,没有材料工艺的限制,雕塑的肉身可以不存在,而它的影子和精神却活跃异常,可以永远的复制、改良,直至完美,也可以无限制的实验和尝试。数字三维技术的发展使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雕塑家,更是雕塑家的天堂时代。三维建模软件从键盘鼠标、手写板到触摸感应技术,在电脑里能够制作任何立体的模型,不仅可以模仿手工,更可以超过手工的精准,可放大缩小、变形交错,可模拟各种材质背景,不同视角光线,加之强大的动画与各种媒介的综合运用,只要坐在一把电脑椅上就能构建出一座庞大的、活灵活现的雕塑梦幻天堂。

然而虚拟又不虚无,是真实与虚拟的交接和转换,雕塑的肉身也可以在,以不同的尺寸材料来现身。随着三维输入、输出的技术逐渐成熟,雕塑造型可以按照你的构想高效、便捷的产生出来,雕塑的肉身如同面包机里跳出来的面包、冰箱里取出的新鲜水果,做工精彩、品质完美。

“现在的技术可以克隆生命,不用再担心您的泥塑会在转台上干裂了”。未来的雕塑会是什么?也许雕塑成了一款票友手中的热门游戏。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私人的雕塑公园和博物馆。

既如此,请问:“您还需要其他梦想吗?”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雕塑观念
巨型雕塑
维生素的新观念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我的破烂雕塑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写实雕塑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健康观念治疗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