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语的形成与发展

2013-03-14杨祯海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粤方言古汉语白话

杨祯海

(梧州学院西江历史文化研究所,广西梧州543002)

粤语的形成与发展

杨祯海

(梧州学院西江历史文化研究所,广西梧州543002)

探讨梧州汉语粤方言的产生和演变,从中看粤语的形成和发展。

古汉语积定;强势方言;粤语;形成;发展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叫白话。是古中原汉语方言与岭南原住民汉语方言以及百越民族语言交融形成在岭南地区流行的汉语方言。

操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居民为了交际,总会努力了解交际对方的语言或方言要素,从而模仿学习。这种模仿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往往是个别语素的模仿,替换相应的母语成分;而群体的,会有较多的多音字、同义词以及新形式句子流通,以至形成批量语言要素的覆盖,逐渐改变原来的语言要素体系,使交际的语言或方言出现新的格局,于是,一种新的语言或方言便逐渐形成。古代居民迁徙多是逐水而居。秦初、西汉后期、晋初这三个时期,均有数以万计的中原汉人群体迁徙到岭南。这些群体移民,主要经由北方通岭南的首条通衢桂州古道进来的。由长江进湘江,过灵渠,入漓水(桂江),南下到梧州,再沿郁江(浔江、珠江)西上、东下,溯北流河跨跃南流江,定居于各河流沿岸的小盆地及丘陵山区地带的集市村屯。这么一大片地域汉族民众的中原汉语方言,与当地汉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各个汉语方言点。尽管各具特色的汉语方言点不尽相同,但是以汉语方言的语言要素为主、以岭南百越民族语言的语言要素为辅,这个特点是一致的。后人便将岭南地区主要语音特点相同的各个汉语方言点统称为粤语。

梧州话属粤语。本文主要探讨梧州(古苍梧地域内)汉语方言的产生和演变,从中看粤语的形成和发展。

一、粤语祖方言的痕迹

广西梧州市博物馆现存本市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的弦纹蹄足方耳鼎,证明当时已有汉族先民居住,中原文化已经在苍梧地域发展。原苍梧地域的汉族居民的语言应该是早期的汉语方言,是汉语粤方言的基础,或者叫苍梧地域的“粤语祖方言”。这里的所谓“粤语祖方言”,仅指当地形成粤方言的语言要素自身的基础,与其后以岭南首府苍梧郡广信话为中心所形成的汉语粤方言,是不同的概念。

怎样探寻这粤语祖方言的痕迹?没有现成的文字记载资料,而口语稍纵即逝;只好披沙拣金,察今探古,从当代粤语里面寻找上古汉语方言的痕迹。

在历史各个层面各个点的语言或方言相互交融过程中,亲缘的语言要素承传着,借用的语言要素增加了,大量的习得语言要素替换了母语的语言要素,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不断完善。而那些没有被替换的语言要素却留存下来,成为古语痕迹,或叫语言积淀。

今梧州话包括梧州城区街道社区居民的白话和市辖镇村屯居民的白话。梧州城区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市辖镇村屯白话属粤方言勾漏片。从如今梧州城、郊的白话里,可以找到留存的上古汉语方言的积淀,看到粤语祖方言的痕迹。

1.保留重轻唇音不分的上古音

2.保存上古音的全浊音

3.精与端、清与透混而不分

有两种情况:一是东起广东封开县的莲都、南丰等镇,经梧州市政区的三县一市、辖区的六镇等原苍梧郡属地,南至容县、北流、玉林、兴业、博白原合浦郡属地居民的白话,今读精组字与端组字均读如端母[t],例如:“租做左早走子节进足”与“都妒打带戴字斗跌点督”同读[t];清组字与透组字均读如透母[th],例如:“粗错餐贪寸此且切千七缉”与“土他拖太态吞讨台体天帖”同读[th]。一是平南南河片、桂平东区片等地原苍梧郡及与之交界的郁林郡居民,清组字与透组字均读如透母[th]、精组字与端组字只是极少字读如端母[t]。精与端、清与透相混,专家认为这是上古音、中古音的遗迹【2】206。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上古汉语方言跟百越语相互融合的痕迹。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壮语有塞音,无塞擦音,似乎可以佐证。

4.梧州郊镇村屯白话比梧州城区街道白话还多了一些上古汉语单音节词。

例如:倒水话有:吾我,我的、翁祖父、妣祖母、泠轻快、乐喜好等。

妣[pi35]/[b i24]今义:祖母和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诗·小雅·斯干》“寺续妣租。”郑玄笺:“陷妣姜嫄也。”《资治通鉴·後晋高租天福二年》:“追尊四代考妣为帝后。”

从这些粤语祖方言的痕迹可以窥见古苍梧地域“粤语祖方言”的端倪。

如上引例仅涉及苍梧郡以外的粤语勾漏片地域。如果粤语其他片地域没有找到相同的痕迹,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勾漏片地域是粤语最早形成的地区?

二、粤语的形成

形成粤语的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自身的基础是:移民群体的规模,经济、政治、文化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方言的强势。梧州的前身西汉的交趾刺史部苍梧郡广信县,是岭南地区较早具备粤语形成基础的地方。

秦始皇令开凿灵渠,连接湘江、桂江,将长江与西江两大水系变成一体,使今梧州地域成为联接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最便捷的要冲地带。从秦汉到晋,多次大量的中原人迁徙入这岭南百越腹地之后,这里的人口很快增加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称广信县,治苍梧王城。”[5]广信县原苍梧王城成了部、郡、县三级行政机关所在地,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岭南首府。《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这年苍梧郡辖10县,24379户,146160人。到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苍梧郡人口便增加三倍,达到46万人,占全国5649万人的0.85%。人口增加,有相当一部分是大规模移民补充进来的。从西汉的版图来看,梧州地域所属的苍梧郡,处在西汉交趾刺史部所辖九个郡的中心位置。横贯东西的郁水,由郁林郡经苍梧郡入南海郡出海;纵连南北的,有北来的漓水及南来的北流江,溯北流江跃南流江,从合浦郡出北部湾海域,梧州成了贯通云贵川桂、中原腹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几百年的经营,其经济的繁荣程度不难想象。从出土的农具和日用品、工艺品,可以看到当时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艺技术;南来移民开办私塾、书院;儒学理论推广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均为空前;涌现出一批名人雅士,交趾刺史部刺史士燮研究《春秋》,陈钦、陈元父子开创岭南经学的先河,陈元被封为《左传》博士,牟子研究佛学,著有《理惑论》[3]257,均成果卓著。作为岭南的首府,政治清平、经济发达,文化兴旺,市面繁荣,社会稳定,政、经、文均具有强势影响力,人们交际相应频繁。规模移民群体的中原汉语方言与苍梧郡当地居民的汉语方言融合、且不断吸收当地台侗语的要素,经过几百年磨合,建立新的语言要素系统,形成新的格局,这就是广信话。广信已经成为粤方言中的强势方言点,广信话是粤语主方言。这强势的主方言对周边的粤语次方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周边的粤语都朝它趋同。于是广信话,或者说古苍梧话,便成为当时的标准粤语。古汉语粤方言可能就在这个时期相对定型了。

察今探古,从如下10个方面可以窥见古汉语粤方言广信话的一斑。

1.与中古汉语中原话对应

今梧州城郊白话,4000左右的一般用字中,90%以上的字可以在记述中原话的《广韵》、《集韵》里找到,以中古音信息作对照,可以看到与中古汉语的对应关系,并且可以从中找到对应规律。300多个方言字,也有相当一部分从《广韵》、《集韵》找到其本字,即方言本字。广信话既然由古中原汉语方言与古苍梧汉语方言融合并吸收当地台侗语要素形成,当然以汉语的基本字形音义为主,借用语的语素为辅。

2.古从、心、邪三母的读音跟壮语、瑶语有亲缘关系

3.古知、章、庄组合并,保留中原话原来的读音并受壮语读音的影响

4.古见母,古禅母读音演变实例

5.收声韵尾跟今壮话收声韵尾的韵母相一致实例

6.古韵遇合三与止开三读音合并为[y]实例

7.古平上去入四声分阴阳

古平上去入四声均分阴阳,是粤语形成的重要标记。梧州城区白话(新派)和管辖的县镇村屯白话古平上去入四声均分阴阳,阴入再分为两个声调,共9类声调:只是调值有所不同,具体见下表。

8.跟壮话读音相同或相近实例

梧州城区白话和管辖县镇村屯白话里,有一些词其读音跟壮话相同或相近,例如:

9.有较多的古汉语单音节词

梧州城区白话和管辖县镇村屯白话里,都留存较多的古汉语单音节词,例如:

关于人体部位的名词:头头颅、面脸庞、眼眼睛、嘴嘴巴、牙牙齿、舌舌头、耳耳朵、髀大腿。

关于自然物、人造物的名词:陂小水坝、汶泉水、湴烂泥、蔃植物的细根、枒歧枝、厣螺类甲盖、镬锅头、鉎锈、屐木鞋。

动词:畀给、揾找、掹拔、摼打击、捋手握物向一端滑动、攐掀、揿按、挷打、掟丢、攞取、拧扭、沕潜水、滗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瀌液体迸射、煠将食物在沸水中慢慢地熬、挦拔取、掅用手提、跙撤走、揈用力敲击、摱攀、瞫偷看、捼两手或两脚互相摩擦,两手或两脚搓物、喐动、唝窜、搲以手爬物、揞覆盖、搑推、攋遗漏、厾戳、摥推、捻捏、趌跳动、摝摇动、擸持、搣掰开、抠掏、趯走、趒走、菢孵、攮用力拉、燫不断地用火烧、鹐啄、罱舀、喃念叨、镵扎,刺、謴哄骗、閕张开、企站、摮用力摇动、挹用手指拈取。

形容词:蔫枯萎、笡斜、胮涨大的样子、髧发埀貌、腍食物煮得烂熟、姣淫乱、咭形容笑声。

10.词语和句子的倒装形式体现古汉语语法的特点

在梧州城区白话和管辖县镇村屯白话里,词语和句子的倒装形式体现古汉语语法的特点,例如:

词的倒装:

名词:人客客人、菜干干菜、宵夜夜宵、布碎碎布、质素素质、鸡公公鸡、木瓜公不结果的木瓜树。

方位词:后背背后、面先前面、下底底下。

动词:劳烦烦劳。

形容词:欢喜喜欢、闹热热闹、闲空空闲。

副词:适合合适、较比比较。

连词:为因因为。

句子的倒装:

动补句:作中心词成分的动词在前,作修饰成分的副词“先”(“后”)在后,例如,你行先你先走,我行后屘我后走;作中心词成分的动词在前,作修饰成分的形容词“多”(“少”)在后,例如,你得多哋,佢得少哋你多得一些,他少得一些。

比较句:比较词在前,例如,狗窦好过龙床狗窦比龙床好。

双宾句:远宾语在前,近宾语在后,例如,畀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借鉴通语书面语,联系今梧州话留存的古汉语痕迹,推断广信话里倒装的词语和句式应该比较多。

三、粤语加快发展。

唐代,岭南首府移到广州,广州成为岭南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空前繁荣兴旺,南海郡的广州话随成为强势的主方言,对周边各郡的文化和方言给予极大的影响。从唐代开始,尤其是明初、明末、清中晚期、民国初年,由粤迁徙入桂的居民逐渐多了起来。

由粤北入桂的,成分比较复杂,多为明中晚期移民群体,多定居在浔江流域两岸农村和北流河、南流江两岸城乡。梧州管辖的县镇村屯居民也多是这类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入桂之后较为分散。粤语随着移民迁徙地域的扩展而扩展。例如:从平南县志办公室看到清代版的县志地图:平南县北河片,到明代前期还到处都是壮乡瑶寨。明末清初,大批粤北移民进来之后,才有今天的面貌。从多个姓氏家谱、族谱记述看到,其先民是明朝从广东南雄迁到广西的,多是一户或几户散居于各乡村,跟当地汉族居民或壮族瑶族居民杂处,其方言处于弱势,移民的后代便尽量使用所在方言点里的粤语。可见迁徙到原苍梧郡、合浦郡和郁林郡乡镇村屯的大多数移民,自己的汉语方言被原住民的汉语方言融合,此一大片区域的粤语随演变成为今天的勾漏片粤语。

由粤东入桂的,多为清中晚期珠江三角洲商业移民群体,定居在浔江流域沿岸城镇。如:梧州、龙墟、大安、丹竹、平南、石咀、大湟江口、桂平、横县、南宁,以至柳州、融水、融安。由这部份移民群体的经济地位和商业活动圈决定其强势影响力,居民所操的广府片粤语也是强势方言,影响力也强。这批移民的后代所说的还是自己的母语。当地居民、外地进来的零散的移民和从农村发迹迁入城镇的后代居民,则自然而然地学说粤东粤语。粤东迁来的移民所说的粤东粤语与当地白话交融,使粤语形成新的层次,即成为有当地特色的广府片粤语或邕浔片粤语。

至于粤语其他次方言,例如:高阳片粤语与钦廉片粤语,无疑也会受到广州话的强势影响。

四、粤语加快朝广州话趋同推广普通话加快了步伐

全国推广普通话以来,用普通话交谈的场合大为扩展,说普通话的人员大为增多,推广普通话的步伐也大为加快,这让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五、汉语粤方言的源与流

不妨用河流流域的源与流来比况。河流流域,是由多个分支汇合而成的,分支聚合了多个泉穴的水,泉穴是分支的源头。分支不同,源头有异。粤语这汉语方言,包括多个方言片,每个片也包含多个方言点。今天的梧州白话由属粤语广府片的城区街道居民的白话和属粤语勾漏片的市辖镇村屯居民的白话这两个小分支汇合;而勾漏片粤语这个小分支源更远,流更长。从历时与共时看,由今天梧州话可以上溯到古广信话,一直追溯到粤语祖方言的源头。一般习惯是以最远的源头作为流域的首源头,所以,可以说:广信话是粤语的第一个主要源头,或者说是粤语的首源头。

[1]张惠英.音韵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53.

[2]黄建群.音韵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3]谭元亨.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地图学社出版1875:30-31.

[5]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综合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92.

[6]苍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苍梧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735-737.

[7]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汉壮词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8]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壮文干部课本[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1988.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Yang Zhenhai (Institute of Xi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Bymaking a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ation and evolution ofWuzhou dial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Cantonese.

heritage of ancient Chinese;advantageous dialect;Cantonese;formation;development

H178

A

1673-8535(2013)02-0004-07

杨祯海,梧州学院西江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梧州逻辑学会会长、梧州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梧州市历史文化学会理事、广西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理事、广西儒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方言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3-01-26

猜你喜欢

粤方言古汉语白话
粤方言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粤方言里的“番鬼”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普通话影响下粤方言词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