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年Lee用3D语言讲故事

2013-02-28周玥

大武汉 2012年22期
关键词:卧虎藏龙绝境李安

周玥

李安首次拍3D,大家好像都有点不知所措。海滩沉船的压抑和震撼、油画般的海天一色、栩栩如生的CGI老虎……让各媒体评论不约而同规避了故事、角色、表演、情感等以往李安作品最津津乐道的元素,转而对技术层面,尤其是3D效果大加评论。

也有不少媒体对其剧本提出了质疑。IndieWire网站表示影片节奏有点拖沓,结局有点“意识流”,“不扎实”;NewsBlaze网站则毫不留情批评影片宗教味太浓,觉得可以通过此片警告好莱坞:“是时候和宗教划清界线了。”

不局限于原著情节与哲学氛围

作为一部原著改编作品,作者马特尔曾开玩笑说这书根本没法拍。李安刚看这本书也没有动过要拍电影的念头:“谁会给我这么多钱拍这么大一部片,谁会去看?”不过小说中类似“冥想”的气质吸引了他,但李安又不想将它拍成一部很闷的艺术电影:“所以我要努力让它成为我的东西,和我之前一些突破尺度的电影一样,让它又更多勇气的东西。”

从情节发展来说,帕特尔家的迁居是通向灾难的第一块骨牌。故事里的少年Pi还没有机会体验那种注定到来的冲突与碰撞。这场海难,倒成了一次测试。它释放出少年Pi内心的恐惧,让那疯狂的三信仰合一,在呼啸的海风与鲨游虎视中,不再像个笑话,反而更加清晰可辨。

李安不经常说恐惧,这个词太书面,他更愿意说“害怕”。是害怕,推动他做出反应,采取行动。故而李安对于Pi面对绝境时的心情无疑是熟稔的。在那“消失的六年”,害怕曾一步步将他推到了底,以至回台湾拿奖的机票钱,都成了奢侈,失却了这样的绝境,他不可能对自己说,选择电影没有错。

少年Pi只经历了这一次信仰的荡涤之境,而李安却屡屡主动置身其中。他用大片的钱拍了这部《少年Pi》,又用拍文艺片的心情玩掉了1.6亿;言及《卧虎藏龙》、《色·戒》,必关文化传承、文化推广,看似圆熟通达的他,每每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这让他可以站在绝境上,看着这个奇异少年的遭遇,发现是何种力量,可以让人在这绝境之中,不至于被吞噬,还能奋而反击。

3D仅仅是种语言无关炫技

众所周知,李安作品的电影技术和故事主题一样朴实无华,即便是《卧虎藏龙》和《绿巨人》,大量的特技和特效也是为故事、角色和主题服务。在拍完《制造伍德斯托克》之后这两年中,李安对电影技术的理解并没有因3D电影的膨胀而发生变化,《少年Pi》也并非外界所传“技术大于故事”的炫技之作,他仅仅是想尝试一下3D这个全新的电影语言。

李安也承认,真正开始深入了解3D技术就开始犹豫和退缩了,“完全是个新手,比如3D摄像机的推进拉远,一窍不通。快六十的人了,等于刚入行,把所有东西重新学了一遍。有时候费了全天工夫就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

但这种付出回报的是观者直呼过瘾的视觉。有一段是上万条飞鱼从银幕内外四面八方直冲脸面的场景,看的时候并没有那种朝着你的脸扔东西的感觉,反而像被包裹在鱼群里。李安表示这一幕场景剧组大概用了一年多时间来做。

“有时拍完一部电影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希望整个电影生涯能保持一种学习状态,让拍电影有新鲜感,希望我拍的每一步电影都像在拍处女作。”这是李安在一次采访中的原话,所以他尝试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说:“一个专业的电影人总是要接触一些他之前未接触的领域。”

猜你喜欢

卧虎藏龙绝境李安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书救回绝境“竹马”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绝境逢生的姑娘
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
浅析《卧虎藏龙》中的人物性格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赵治勋渐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