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宫报告明显针对中国

2013-02-22

环球时报 2013-02-22
关键词:商业秘密间谍白宫

● 本报驻美、法、德、日、加记者 谌庄流 杨明 青木 李珍 陶短房●本报记者 刘畅 ●玉鹏 甄翔 伊文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指责中国军方参与黑客攻击仅仅过了一天,白宫就发表题为“减少美国商业秘密遭窃的行政战略”的报告,民间公司和政府“双簧戏”的默契程度令人吃惊。这份长达141页的战略报告自称是联合司法部、情报办公室等8个重要政府部门做出的,光从这一点上说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虽然这份报告未表明“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但稍微浏览过报告的人都会发现,其所引用的19个受害案例中16个涉及中国人,“详尽且具体”。21日的世界舆论没人怀疑,美国面向世界喊话的“高音喇叭”,首要“听众”就是中国,连美国媒体都认为,报告“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华批评”。不过,一些迫切要求在网络问题上给中国“划红线”的美国人士仍不满,称报告中的“反制措施”像是给中国“挠痒痒”。中国学者张树华认为,白宫这个报告与诬称中国窃取美军事技术的《考克斯报告》一样渗透着“冷战”思维。网络战、贸易战、外交战,这些对中美未来的大胆猜测似乎证明,中美新的矛盾增长点正在累积。 19个案例中16个涉及中国  “那些商业秘密的窃贼们注意了,奥巴马正注视着你们的一举一动。”美国著名互联网新闻博客网站“mashable”的文章提醒全世界,美国政府20日发布了遏制本国商业秘密遭窃的新战略。  这份题为“减少美国商业秘密遭窃的行政战略”的报告开头便称是“集体协作的产物”,得到美国商务部、内政部、国务院、国防部、司法部、财政部、情报办公室和贸易代表等8个重头部门的支持。报告长达141页,正文部分提出保护美国发明创造的五项措施:通过高级官员施加外交压力,要求外国领导人反对窃取知识产权;帮助美国企业采取最佳的反偷窃手段;加强执行美国法律,增加调查和行动;审查法律,必要时予以加强;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公众意识。报告的附件还包括美国家反间谍行政办公室等4个部门对美国商业秘密遭窃情况的独立评估文件。  虽然报告没有明确把中国单独拎出来说事,但在20日的报告联合发布会上,美国官员却丝毫不怕喊出中国的名字。美国副国务卿霍尔迈茨说,“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是十分明确的。知识产权和贸易秘密保护事关所有权拥有者,无论其来自美国还是中国,抑或世界其他国家。”中国被认为是最猖狂的黑客,霍尔迈茨表示,其他国家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还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黑客不必离开自己的桌子就能窃取弗吉尼亚州软件公司的源代码。”  在美国防务新闻网的分析看来,这个战略报告表明白宫对网络间谍将采取更具进攻性的立场。向谁进攻?“中国”——21日的世界媒体表述得很直白。“可以说报告将中国直接定性为无赖和欺骗者。”《日本经济新闻》说,报告体现出美国对于中国深刻的、由来已久的不信任感。德国广播电台分析称,贸易限制、增加外交压力,美国人正以“美国式的手段” 防止黑客和工业间谍。美国没有把中国指为罪魁祸首,但最重要的例子都基于中国。  实际上,稍微浏览一下报告内容,任何人都会发现其对中国的针对性。《华尔街日报》21日说,在白宫“威胁”要对中国等国采取贸易和外交行动的战略报告中,列出了19起最终形成指控和判决的案例,其中16起涉及旨在让中国实体受益的盗窃活动。美国“techcrunch”网站说,白宫的反知识产权盗窃策略“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中国”。 当然,这份报告只是对中国发难的开始。奥巴马政府虽然小心谨慎走钢丝避开直接点中国的名,但报道列出的7起主要信息盗窃案中有6起都跟中国有关。报告“字里行间”都在批评中国,在正文外的淡蓝色文本框中列举间谍案例,头6个案例都跟中国有关。美国家反间谍行政办公室的附件报告甚至将一些所谓被判刑间谍的照片也一并公布出来。  “像《考克斯报告》一般渗透着冷战思维。” 中国社科院情报信息研究院院长张树华21日对这份报告评价道。他对《环球时报》表示,1999年,美国众议院出台诬称中国通过窃取美国军事技术威胁其安全的《考克斯报告》,报告从头至尾充斥着猜测性的话语。现在的这份报告同样蓄谋已久,而所谓反制措施不过是美国人提出的又一轮议题,美国从来不乏议题。  德国《焦点周刊》21日以“美国从中国令人恐惧的黑客中学到教训”为题指出,美国已经受够了外国公司和政府的间谍活动!在一个壮观的黑客攻击波后,美国拧紧安全发条。法国《论坛报》的文章称,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明者,也同样是网络黑客和政府网络间谍行为的始作俑者,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和网络间谍行为毫无关系,白宫所公布的报告只能算作一次政治选择,即面对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地位的明显上升,美国已不惜一切加以遏制。  奥巴马的虚与实  奥巴马政府几个月来一直在准备采取行动。此次发布战略文件正赶上近期一系列报道披露美国媒体和关键基础设施被网络间谍渗透的高峰,而这些网络间谍据称与中国政府有关。前美国国务院官员詹姆斯·路易斯在白宫报告出台的当天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只有这么做才能改变中国人的行为,必须不断对其施压,不断打磨。”英国《独立报》21日援引情报界人士的话说,美国网络公司曼迪昂特此前一天公布“中国军方参与网络攻击”的报告,目的就是配合白宫新网络安全战略的出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者吴心伯2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过去几年,美方在学术、官方场合频向中国提网络安全话题,今年奥巴马国情咨文只提俄罗斯,不提中国,是为回避中美关系的敏感时期,而一切早在计划表上。此次先用民间公司,再由媒体渲染,最后官方发布,美国是掌握节奏的。  不过,奥巴马的新反间谍战略也引发了不同意见。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21日称,报告并没有建议对商业秘密盗窃实施更多惩罚,而是采取软措施,比如外交施压,帮助美企采取最佳的反信息盗窃手段,加强公众意识。路透社直言,新战略就应对网络威胁并没提出什么新意。持同样观点的大西洋理事会网络管理项目主任贾森·黑利21日对《华盛顿邮报》表示,白宫终于公开抵制其他国家偷窃贸易秘密的行为了,将此作为国际贸易问题,并加强与盟友和其他拥有相似观点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好主意。他呼吁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如拒绝向从窃取美国贸易秘密中获益的外国公司管理人员发放签证,将这些公司列入美国政府合同的黑名单等。  “奥巴马新战略产生的预期是,美国可能对中国采取新贸易制裁措施。”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美国国内要求奥巴马对中国网络攻击采取更主动措施的政治压力日益增大,而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中美复杂关系的新紧张源。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在报告公布的同一天表示,针对网络间谍造成的损失展开双边对话,直接对付中国,这是应对问题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要更强硬,直接点名,启动签证拒签等措施。英国《独立报》预测,美国针对中国网络偷盗行为的“史无前例的反击”马上就会开始,很多黑客将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遭到起诉并处以罚金。  网络战、贸易战——白宫新战略的出台让中美关系恶化的猜测继续升温。德国新闻电视台21日以“美国对抗中国新战略”为题说,“减少美国商业秘密遭窃的行政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手段。这说明,超级大国美国的紧迫感越来越大。张树华认为,美国人最终要确保的是自己的互联网绝对霸权,中俄多次在联合国提出对互联网进行国际管理,将服务器交给联合国,但遭美国反对,美国在信息空间的主导权上绝不让步。  俄罗斯“消息”网站21日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系统,从大型企业到卫星,甚至供水系统都由计算机控制,网络攻击不仅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而且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甚至人员伤亡。虽然中美两国在经济合作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在网络领域的对抗。这一对抗可能让两国滑向贸易、经济和外交战的边缘。法国《论坛报》分析说,美国最近对中国对美关键部门投资,以及对电动汽车电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政府投资,作出极不友好反应,这些和奥巴马的新网络安全战略一样,都是经济总体战的体现。去年10月美众院以国家安全为由排斥华为和中兴通讯,以及本周基于那份业余性质报告的大事宣扬,性质也都如此。 中国不能吃亏挨打不声张  日本《产经新闻》说,显然中国不会接受美国的指控,并会为美国指责中国而破坏其国际形象恼火。该报告涉及的问题也将成为中美新的矛盾增长点。在吴心伯看来,这是美国第一次把针对中国的网络安全议题由双边场合搬到正式公开的发布平台上,代表着奥巴马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新动向,表明美国要主导国际网络规则的制定,策略是把这个话题炒作得很严重,然后逼你坐下来谈,接受它的规则。美国的反制措施有虚有实,目的是营造压力。即使制裁中“实”的部分应该也不会伤筋动骨。在目前阶段,双方会把事态总体控制在外交层面。  21日的美国舆论继续渲染中国的网络威胁。《华盛顿邮报》称,如果问安全专家到底哪些重要华盛顿机构遭中国网络间谍渗透,答案会让人吃惊:几乎所有这些重要机构都遭到渗透。近年来遭到黑客攻击的名单包括律师事务所、智库、新闻机构、人权组织、承包商、国会办公室、使馆和联邦机构等。  美国防务新闻网说,外交施压能否有效遏制商业秘密遭窃活动还不得而知,因为此前的类似外交努力收效甚微。吴心伯表示,中国遭受的网络安全损害不比美国小,中国一要制造舆论,不能吃亏挨打不声张,要借此把美方尤其是其政府授意有组织的针对中国的网络攻击证据全摊出来,二可坐下来谈,建立网络国际规则也是中方倡导的,但不仅听美方规则,更要提中国规则。▲

猜你喜欢

商业秘密间谍白宫
间谍酷知识
白宫附近
画中有话
头脑大爆炸
检察官:四方面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
“逛”白宫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浅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