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电夸大中国海外“囤油”

2013-02-21

环球时报 2013-02-21
关键词:国营中海油金融时报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记者 魏莱英国《金融时报》20日援引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国营石油企业拿出创纪录的350亿美元进行海外并购,到2015年,这些企业海外原油日产量将达到300万桶,较2011年翻一番,且和科威特产量相当。《金融时报》称,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称,境外原油增长的相当比例来自新近并购的资产。中国油企的海外并购,以及对非常规钻井技术的投资,正极大改写全球石油产业格局。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中国国营油企自2009年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花了920亿美元并购油气资产。IEA和Dealogic等国际分析机构还发现,中国油企在海外所生产的原油,相当部分用于直接在海外销售,而非如一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变成中国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中国油企在海外扩张的主要动力是商业利益。 美国道琼斯通讯社称,和其他国家大型油企不同,中国国营油企更愿意在政府配合下,在海外产油国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这对于如苏丹、安哥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颇具吸引力,而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而言,又是十分合算的长线投资。加拿大“财经在线”称,中海油-尼克森并购获批,令2012年中国油企海外收购总金额大增。事实上,由于成本原因,中国在加拿大并购的油气产业,其产品最终仍会销售到就近的美国市场,而非运回中国。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周琪20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国际能源署的分析师夸大了中国在海外囤油的能力,中国在一些地区的收购是与几家跨国公司一起参股,并非实际控制股东,对实际原油产量的分配控制力有限。此外,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石油的通常做法是符合西方市场规则的,即通过市场贸易手段公平交易获得原油。事实上,中国参与的国际石油交易中的相当部分是回流到中国,补充中国能源需要的。▲

猜你喜欢

国营中海油金融时报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基于经营生产发展的国营森林苗圃育苗研究
国企家族化与单位组织的二元化变迁
国营与民营电影院的对比与反思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