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附3例分析)

2013-02-19朱宝华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江苏姜堰225500

吉林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腺体病理学

黄 新,朱宝华,李 莉(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江苏 姜堰 225500)

微偏腺癌(MDA)罕见,Mckelvey和Goodlin在1963年对这种分化极好的宫颈黏液腺癌命名为恶性腺瘤,后Silverberg和Hart在1975年用微偏型腺癌这一名称命名该瘤并被WHO分类采纳[1]。由于其分化高,酷似正常的宫颈腺体,细胞异形性小,在活检时极易漏诊或误诊。选择3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结合文献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011年3例微偏腺癌患者。例1患者40岁出现阴道排液量多3个月余,入院检查发现宫颈肥大,Ⅱ度糜烂,双侧卵巢囊肿。B超示宫颈厚46 mm,可见数个液性暗区。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例2患者39岁主诉痛经进行性加重1年,宫颈活检示慢性宫颈炎伴糜烂。B超示宫颈厚43 mm,内见数个液性暗区。行全子宫切除。例3患者58岁体检发现宫颈肥大,表面糜烂,入院手术治疗。B超示宫颈直径45 mm。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

1.2 方法:常规固定、脱水、切片、HE染色,行免疫组化SP法测定CEA、P53、ER、PR、Ki-67,并设对照组。

2 结果

3例宫颈均不同程度增粗肥大变硬,表面糜烂。切面灰白色,伴微囊。镜检癌组织浸润深17~28 mm,由分化较好的腺体组成,细胞为单层,呈高柱状,胞质黏液丰富,核大多位于基底,异型性不甚明显,部分腺体有分支且结构复杂,大小不等,囊性扩张多见,但不见细胞受压变扁平,腺体周围纤维间质反应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CEA阳性,2例P53阳性、Ki67(≥5%)阳性,ER、PR均阴性,对照组正常上皮ER、PR阳性,其余阴性。另1例伴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大小95 cm×80 cm×80 cm;双侧盆腔淋巴结均可见癌转移。

3 讨论

MDA临床少见,约占宫颈腺癌的1%~3%[2]。由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仅有轻微的核异型性,接近正常宫颈腺体的分支模式,使其在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中极易误诊或漏诊。MDA多见于中年妇女,常表现为白带增多,也可出现不规则出血、下腹痛,病程数月至数年,但早期常没有症状,隐匿性生长。妇检宫颈肥大质硬,伴或不伴糜烂,B超提示宫颈增粗,常见多个液性暗区。临床极易误诊为慢性宫颈炎,在本组3例中,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镜下腺体密集杂乱,大小不等,分枝状或出芽状生长,周围可见纤维间质反应,细胞虽与正常宫颈腺体相似,部分细胞核比正常细胞核稍大,有小核仁。诊断的关键:①向深部浸润的腺体深度超过5 mm(有报道8 mm)[3];②腺体靠近血管或浸润神经。对于有白带增多,宫颈肥大伴糜烂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行子宫锥切防止漏诊,对标本应多次取材,仔细观察腺体的形态、细胞的异型性及腺体周围是否有纤维间质反应。李彦敏等报道4例粗针活检,穿刺深度大于5 mm,对MDA早期诊断有意义[4]。在治疗中应注意卵巢情况,在包括26个病例的最大系列研究中50%的病例同时发生黏液性卵巢肿瘤,很可能大多数来自宫颈肿瘤转移[5]。本组中有1例伴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为卵巢原发。

与正常腺上皮相比,MDA癌细胞内唾液酸黏蛋白多于硫酸黏蛋白,中性黏液丰富,故AB/PAS黏液特殊染色有助于MDA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MDA的腺上皮通常表现为CEA、P53、Ki-67(>5%)阳性而正常上皮为阴性,ER、PR阴性而正常上皮阳性[6]。另外,MDA浸润性腺体周围间质中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Vimentin、SMA阳性,对照组侧相反,有助于诊断[7]。

鉴别诊断:在子宫切除或宫颈锥切术标本中,根据MDA的镜下改变,如细胞异型性轻微,为单层上皮且浸润性生长方式(>5 mm)等,不难与腺体不典型增生、原位腺癌、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转移至宫颈鉴别。主要防止在活检病例中出现漏诊,与正常宫颈腺体相比,MDA腺体常呈分枝状、鸡爪状、尖角状、出芽状,囊性扩张或裂隙状,且腺体疏密不等,大小形态不一,但无鳞状上皮化生,一般无细胞受压扁平;某些腺体细胞有轻度异型性,核轻度增大拥挤;腺体周围出现纤维间质反应也应高度警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EA等阳性有参考意义。

治疗及预后:MDA病情隐匿,早期常难以发现,一些患者发现时已广泛转移。本组中1例患者发现时已出现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诊断有赖于妇科医生和病理医生的共同努力与良好沟通。根治性手术辅以放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1]张建民,黄受方.女性生殖道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43.

[2]Gotoh T,Kikuchi Y,Takano M,et al.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adenoma maligmum with large cystic tumor which resulted in urinary obstruction[J].Gynecol Oncol,2002,84(2):339.

[3]Stanley J,Robboy,Malcolm C,et al.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pathology[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2005:223.

[4]李彦敏,周奕琳,郭雪西,等.粗针活检诊断子宫颈微偏腺癌4例及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6):623.

[5]回允中.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78.

[6]Mikami Y,Kiyokawa T,Moriya T,et al.Immunophenotypic alteration of the stromal component in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glandularhyperplasia:a study using estro-genreceptor and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double immuno-staining[J].Histopathology,2005,46(2):130.

[7]陈 健,单慧敏,王建红,等.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江苏医药,2008,34(9):908.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腺体病理学
勘误声明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春蚕吐丝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