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2013-02-19陕西省勉县九冶医院陕西勉县724207

吉林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踝部外踝后踝

王 礼(陕西省勉县九冶医院,陕西 勉县 724207)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青壮年最易发生[1]。踝关节由胫腓骨下节面和距骨上关节面构成,其周围有三组主要韧带紧密连接在一起,踝关节骨折脱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遗留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踝部骨折3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42岁。左踝23例,右踝12例,均为单侧,其中复合伤2例,均为车祸伤。按Denis-weher分类,B型24例,C型11例[2]。

1.2 治疗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连续硬外麻,取仰卧位,常规手术显露骨折部位,解剖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选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取内侧或外侧缘切口显露并选用1~2枚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选用2枚螺钉固定,外踝骨折多选用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去除石膏后逐渐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予以评定[3]:优20例,感觉满意、功能检查及X线检查无异常;良13例,活动后有轻度踝关节不适,但运动量及行走距离和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屈伸较健侧略受限;可2例,常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乏力,休息后缓解,踝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差0例。踝关节经常疼痛,生活能力明显受影响,X线显示关节畸形、骨性关节炎。本组优良率为94.2%,效果满意。

3 讨论

三踝骨折手术原则:①踝穴要求解剖复位;②要进行妥善的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③将骨与关节内碎片充分、彻底清理干净;④如果要选择手术,尽争取早期进行[1]。

骨折复位顺序:后踝、外踝、内踝,优先后踝复位固定,否则将造成后踝复位困难,对骨折块大于胫骨下端关节面1/4的予以解剖复位内固定。笔者认为外踝复位与固定尤为重要,距骨的稳定性取决于外踝的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腓骨负重占体重的1/7~1/6,外踝不仅是踝穴的外侧壁,还是承重的重要结构。外踝上移造成踝穴增宽,易致踝关节不稳,从而引起创伤型关节炎。内外踝同时复位固定有利于下胫腓分离的复位,对伴有下胫腓分离的予以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

内固定材料选定,本组均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值得探讨与推广,此固定物优于传统固定材料,其固定牢靠,操作简便,避免术中复位后再次移位,损伤较小,节省手术时间,有利于康复。对外踝骨折,尤其骨折位于下胫腓韧带以上的及严重粉碎性骨折,螺钉固定不牢固,选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有利于外踝的稳定。

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一方面对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修复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去除石膏后逐渐功能锻炼,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对于2例术后效果欠佳及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的病例,分析主要原因为术中复位不良,近年来C型臂在基层医院应用,术中结合C型臂复位,可有效避免不良病例发生。

总之,踝部骨折为常见损伤,及时手术,正确的解剖复位及选用适宜的内固定材料,有效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尤其是空心加压螺钉的选用,优于其他材料,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96.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0.

[3] 林博文,黎伟凡,朱杰成.三踝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35.

猜你喜欢

踝部外踝后踝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转动脚踝降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