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套种西葫芦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2013-02-19王文平祁伟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双孢西葫芦覆土

王文平,祁伟林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85.3 mm,平均无霜期130 d。全区耕地面积4.17万hm2,有宜农、宜林荒地7.05万hm2,盛产小麦、玉米、蔬菜、瓜果等200多种农产品和奶牛、肉牛、肉羊、肉鸡、猪等大宗畜禽产品,完备的设施和丰富的农畜副产品,为发展双孢蘑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设施和原料。肃州区现有日光温室0.21万hm2,在现有水资源状况下,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种植效益,缓解粮菜争水矛盾,我们经过5 a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套种西葫芦高效节水套种模式,推广面积已达75 hm2。利用该模式,双孢蘑菇的产量比单种增产9.4%,西葫芦产量比单种提高16.7%;用水比两种作物单种总用水18 750 m3/hm2减少6 750~7 500 m3/hm2,节水率36%~40%。套种效益130元/m2以上。

1 设施选择

选择坐北向南,偏西5°~10°,东西长50.0 m,南北宽8.0 m,脊高3.9 m,后屋面仰角40°~50°,后墙基厚1.6 m,侧墙基厚1.8 m,墙顶厚1.2 m,选用卵石或砖砌墙体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内架设微喷3排,高1.8 m,排间距2.2 m,喷头丁字形安装距地面1.4 m,间隔2.2 m,主要用于双孢蘑菇栽培。宽窄行铺设滴灌节水设施,总带幅1.8 m,宽行1.2 m,窄行0.6 m,主要用于西葫芦栽培。

2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2.1 栽培料及菌种准备

7月下旬按每100 m2栽培料需麦草2 500 kg(或麦草1 700 kg、玉米秆800 kg)、牛粪1 000 kg、尿素35 kg、普通过磷酸钙50 kg、石膏75 kg、石灰33~35 kg备料(C∶N=33∶1)。建堆前先将牛粪晒干并粉碎成粉末状,选新鲜玉米秆铡成5~10 cm的小段,并碾压使其碎裂,麦草铡成40~50 cm的草段。双孢蘑菇品种选择As2796,建堆前40 d预订菌种,根据菌种生产供应时间确定发料时间,不可让菌种等培养料,也不可让培养料等菌种。

2.2 堆制及发酵

2.2.1 建堆 8月中旬建堆发酵原料,让粪草均匀混合并充分吸水,使含水量达到65%~70%。建堆前2~3 d,干粪用水淋湿,每100 kg干粪加水140~160 kg。建堆前1 d,将麦草、玉米秆用清水淋透,使草含水均匀,堆放发酵1 d。堆料场应选择地势高、平整、靠近温室和水源较近的地方。料堆呈南北向,通常堆宽为1.5~2.0 m,堆高为1.5 m,长度视场地而定,草粪逐层堆放,到第4层开始浇水,从第4层到第8层逐层加入全部普通过磷酸钙和1/2的尿素,堆好10层后,四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顶呈龟背形,最上面盖1层粪。建堆后,从料面上用直径0.1 m的木棒打孔,孔间距0.5 m,深达堆底,打孔棒须光滑,抽棒时勿让料堵住孔眼,然后用草帘等物覆盖料堆保湿。

2.2.2 翻堆发酵 建堆7 d后进行第1次翻堆,调整料的内外位置,加入剩余1/2的尿素,并补足水分。再间隔6 d进行第2次翻堆,把里外上下彻底翻好,并让氨气散发出去,再重新建堆,料堆可适当窄一些。再间隔5 d料温达60℃左右进行第3次翻堆,此时加入全部石膏。再间隔4d料内温度为50℃左右并趋向平稳后第4次翻堆,翻堆过程中加入石灰,并补充水分至含水量为60%~63%。翻堆结束后,培养料表面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并覆盖棚膜,2 d后即可入室。发酵好的培养料应达到质地疏松、草形完整、有浓郁的香味、颜色为棕褐色、含水量60%~63%、pH7.5~8.0、无害虫及杂菌的质量标准。

2.3 做畦、消毒

温室内南北向做畦,畦宽1 m,高25 cm,长度依温室而定,两畦之间留出0.8 m的走道,作为西葫芦种植畦。做畦前在地面均匀撒施腐熟牛粪或羊粪1 kg/m2、50 g/m2复合肥(含氮12%)、农家肥20 kg/m2,翻入土壤后浇透水,结合灌水喷洒2.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原液1 mL/m2消灭害虫,地面整平后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液喷洒地面杀菌。进料前温室内喷10 g/kg石灰水1次,周围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和80%敌敌畏乳油200倍混合液。9月中旬发酵料装入畦内后,温室必须再用敌敌畏和甲醛杀虫消毒,具体方法是每100 m2用福尔马林2kg、80%敌敌畏乳油1kg,分别放在两只锅内加热熏蒸,密闭24h后打开门窗通风排气。

2.4 播种

9月中旬将麦粒菌种的2/3撒于料面,用手抓料并抖动,使麦粒菌种落入下层,轻轻拍平,再将其余1/3菌种播于料面,并覆盖塑料薄膜或报纸。播种量为干料重量的5%,一般为750 g/m2(麦粒种),适度加大播种量可以抑制杂菌生长,预防污染,加速菌丝生长,提高产量。

2.5 菌丝管理

2.5.1 控温保湿 播种后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比较适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一般播种后3 d内不要打开门窗通风,使温室内保持一定湿度,促进菌丝萌发。密闭条件较差的温室,可将石灰水(pH=8)喷湿的报纸盖在料面保湿,每天掀动数次,以改善通气状况。7 d左右菌丝基本封面后揭去报纸或塑料薄膜,温室内要进行通风换气,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湿度过大的温室则要开背风窗少量通风,以防霉菌生长。

2.5.2 通气补水 当菌丝吃料一半时,为增加料内通气,可用三齿钩斜插入料深3/4处,轻轻撬动几次以加强通风,然后整平料面,促使菌丝向下继续生长。若培养料过干,菌丝难以吃料,可喷10 g/kg澄清石灰水0.5~1.0 kg/m2,喷水切忌过多,否则会伤害菌丝。

2.6 覆土

10月上旬覆土。覆土前先将田园土与木屑按1∶0.05的比例掺匀,再拌入福尔马林100 mL/m3、2.5%氯氢菊酯乳油20 mL/m3,用塑料覆盖熏蒸3 d消毒杀虫,然后加水调湿,使含水量达到20%。2/3的培养料长满菌丝时第1次覆土,厚度3 cm,覆土后10~15 d,当线状菌丝长满土层时第2次覆土,厚度1 cm。第2次覆土5~8 d后进入子实体分化成长期,此时要采用微喷浇出菇水,把温度控制在15~18℃,昼夜温差控制在3~5℃,并加大通风量,保持温室内空气新鲜。

2.7 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管理

菇蕾形成到长大成熟需要7~10 d,昼夜温差不能超过8℃,防止阳光直射子实体。出菇前覆土含水量控制在180~200 g/kg,出菇时覆土含水量控制在200~220 g/kg,不足时使用微喷适当补水。

2.8 采收

10月下旬至翌年5月采收。采收前2 d停止喷水,子实体成熟度达到6~7成、没有开伞前采收。合格商品菇的质量标准为菇体洁白、菇型完整、菇质紧实、菌盖直径3~6 cm、菌柄长度不超过菌盖直径的2/3、未开伞、无病斑虫孔、无农药残留、含水量低于85%。

3 西葫芦栽培技术

3.1 育苗

西葫芦选择品种法国冬玉、法国纤手、玉绿等。9月上旬育苗,将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4∶1的比例混合过筛拌匀,加入普通过磷酸钙2 kg/m3、草木灰10 kg/m3(或氮磷钾复合肥3 k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m3,混合均匀装入0.1 m×0.1 m的育苗钵中,将种子点种在育苗钵,然后浇水。

3.2 定植

将种植双孢蘑菇时预留的0.8 m操作行整平做畦,按照0.6 m行距铺设滴灌带并覆膜。10月上旬当西葫芦苗第1片真叶完全展开、第2片真叶半展时在畦内宽窄行定植,每畦2行,宽行1.0 m,窄行0.8 m,株距0.5 m。具体操作是:先在膜上开定植穴,然后将西葫芦苗脱钵带土放入穴中,填入少量土固定根系,灌水,水渗下后覆土并压实,定植后及时封穴灌水。

3.3 定植后的管理

3.3.1 温度调控 移栽定植后暂不通风,密闭温室提温,促使早生根,早缓苗,白天室温控制在20~25℃,夜间15~18℃。缓苗后白天室温控制在16~18℃,夜间10~15℃,促进根系发育和雌花分化。坐瓜后,白天室温控制在18~22℃,夜间15~18℃,最低不低于10℃,增大昼夜温差,以利坐瓜。采瓜中后期,随着温度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加,根据天气变化通风降温,室温不得超过22℃。

3.3.2 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利用膜下滴灌设备灌水,缓苗至第2瓜坐住后控制灌水,第2瓜长10 cm左右时浇水1次,随水冲施磷酸二氢铵22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255 kg/hm2。生长前期间隔15~20 d滴水1次,每2次浇水随水滴施氮磷钾复合肥120~180 kg/hm2;生长中后期间隔10~12 d滴水1次,每次随水滴施氮磷钾复合肥180 kg/hm2。

3.3.3 植株调整 植株长到6叶1心时结合吊蔓整蔓,随时摘除根瓜和主蔓侧芽,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当蔓长到1 m左右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及时落蔓,及时摘除距主蔓一定距离的下部老叶、黄叶。西葫芦无单性结实习性,温室内传粉昆虫少,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用、2,4-D、保果宁等激素处理,以防落果或化瓜。

3.4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蔓枯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瓜蚜、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白粉病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石硫合剂500倍液的一种或两种混匀后于8:00~9:00时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枯蔓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霜霉病用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定植后在温室风口和门口安装60目防虫网,并在温室内按每10 m2悬挂1张40 cm×25 cm的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蚜虫大量发生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发生时可用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或20%阿力卡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5次。斑潜蝇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其趋甜性,用甘薯、胡萝卜煮汁按5g/kg加入敌百虫晶体中,制成诱杀剂,按每1 m2有1个诱杀株喷诱杀剂,每隔3~5 d喷1次,共喷5~6次;幼虫为害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3.5 适时采收

11月下旬至翌年5月采收。西葫芦以食用嫩瓜为主,一般授粉后6~7 d采收为佳,也可根据消费需求采收,单瓜重尽量控制在250~500 g。采收时要轻拿轻放,以免划伤瓜皮降低商品质量。

猜你喜欢

双孢西葫芦覆土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双孢蘑菇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