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期刊与“中国首艘航母入列”专题报道

2013-02-16祝兴平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航母辽宁期刊

祝兴平 谭 坤

中国期刊与“中国首艘航母入列”专题报道

祝兴平 谭 坤

2012年9月25日上午,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的中国第一艘航母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此次正式交接入列,距2011年7月中国国防部宣布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母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期间航母平台共进行了多次海试,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了各项科研试验。从消息传出,这艘中国航母便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航空母舰作为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此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因此,“辽宁号”的正式入列,对于提高我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年度重大事件,正在进行航母改造的消息对外公布以后,各大媒体都给予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在2012年全球兵器明星排行榜上,交接入列的“辽宁舰”名列榜首。此外,同年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的国产歼—15舰载机也进入了榜单第四名。

一、中国期刊首艘航母入列报道的基本情况

期刊作为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体,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相比,具有出版周期长、专业性强而分众化明显等特点,在有针对性地满足特定受众群体的深度化、个性化的兴趣与需求的同时,新闻性和时效性成为其必然的短板。跟其他期刊报道一样,我国期刊在对“中国首艘航母入列”进行相关报道时,扬长避短,在放弃短、平、快的消息和快讯的报道方式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特色,选择了较好的切入点,从各自所在专业领域,以独特视角和方式,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度报道和分析研究。在具体的报道实践中,多采用封面报道、专题探讨、深度分析等报道形式,较好地发挥了期刊媒体深刻性、专业性的特点,给受众带来了更丰富、更深刻、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在内容选择上,不局限于对于“辽宁舰”的分析和报道,同时进一步拓展视野,对与中国第一艘航母相关的资料,比如发展始末、研究人员、配套设施和技术以及国外相关情况都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构成了中国期刊对中国首艘航母入列报道的有机整体。

根据笔者对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调查统计的结果,2012年全年,中国期刊涉及“航母”的报道共计231篇(以“航母”为关键字或主题的文章共计405篇,剔除掉借用“航母”字样的其他报道后,为231篇)。对龙源期刊网收录的期刊进行相同检索,共得到114篇报道。虽然从总数来看,这一数据十分理想。但从报道时间上看,大多集中在2012年10月和11月,考虑到期刊本身的周期性和航母入列的时间,可以发现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涌现出如此多的报道,又是十分合理的。

从报道的期刊类别来看,参与报道的各类期刊中,以科技类期刊的报道为主,其涉及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都要远远超过其他类别的期刊。从报道的内容来看,涉及的主题主要包括 “辽宁舰”的相关技术和战略意义分析;相关人物事迹报道;航母建设各项技术研究;国外航母发展情况研究等多个方面。这些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首艘航母入列这一重大事件做出了出色的分析和报道,在报道中点面结合得当,具有广泛的角度和合理的深度。

参与报道的各类期刊都将首艘航母入列作为重要内容,给予高度关注,拿出大量版面进行了大量有深度的报道。在对具体情况分析中,笔者选取了六家期刊,即《创新科技》《国防科技工业》《军事记者》《社会观察》《中国军转民》《铁军》,作为分析样本,统计比较这几家期刊对于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及相关事件进行报道的基本情况。

表1 六家期刊对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情况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被选作样本的六家期刊对于航母入列及其相关事件进行报道的数量并不十分突出,只有《创新科技》《国防科技工业》和《中国军转民》等三家期刊对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当期报道比例超过了20%,但最高比例也仅仅达到27.3%,不够30%。甚至作为样本之一的《军事记者》当期报道比例不到10%,在48篇的报道中只有4篇相关报道。

但是,期刊对于航母入列这一重大事件报道的重视程度和价值,并不仅仅通过数量和比例体现出来,我们更可以透过期刊在具体报道中对于内容的选择、版面语言和呈现方式予以发现。通过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作为样本的上述六家期刊中,都无一例外的将航母入列这一事件设计为当期的重头报道——“封面报道”,通过封面文章这种形式体现刊物的报道思想和编辑方针。此外,《国防科技工业》还在2012年的第10期和第12期分别以《开启航母时代》和《缅怀罗阳 学习罗阳》为题对航母入列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封面报道。自“辽宁舰”入列之后,进行了数次科学试验和训练,其中就包括歼—15舰载机的起降,并因此引发了“航母sty1e”的热潮。罗阳作为歼—15舰载机研发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甚至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代表了一大批为中国航母和军工事业无私奉献的人,理所应当的成为航母入列事件的一部分。对于歼—15舰载机和罗阳事迹的报道,也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期刊对于航母入列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和报道力度。

二、封面文章的策划与报道

期刊的封面报道,相当于报纸的头版头条,一般都是当期报道中最重要、最深入、最详细的部分。封面文章也就成为了期刊报道的重点和关键,它能够反映出相关期刊的核心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一家期刊的办刊理念和编辑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透过一家期刊对于当期封面文章重点报道事件的选择,获知这家期刊对于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

2012年,共有15家中国期刊对航母入列相关事件进行了16次封面报道(具体数据见表2)。在具体的封面报道中,结合自身办刊理念和特色,选取了不同的视角,带给读者不同特点的阅读体验和知识交流。总体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表2 航母入列相关事件封面报道基本情况

(一)立意高远,多从战略高度切入

从目前来看,航母被视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我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正式入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大多数期刊在策划封面文章时,都从这一角度切入,讲述航母与国家发展的重要联系。

《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第10期的封面文章《开启航母时代》由评论员文章《铸就大国之盾 开启航母时代》和配图文字组成。评论员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人民的“航母梦”历程。在历史的回顾过程中,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和勾勒出“航母梦”一步步实现的艰难,从而揭示出“辽宁舰”的正式入列对于彰显国家实力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中国军转民》在2012年第10期的封面文章《航空母舰 大国的佩剑》中,将这种作用细化为:“航母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军事符号;航母制造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航母是传统海军和现代海军的分水岭;拥有航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和平肩负更大的责任。”

《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10期配图

《中国军转民》2012年10期配图

《社会观察》在2012年第11期的封面文章《航母与大国兴衰》中,另辟蹊径,以横向对比的方式,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回顾了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航母发展历程和理念,最终落脚到中国“中国——航母发展之路如何走”的问题上。通过“美国——航母的帝国”“英国——‘穷则变、变则通’的灵活路线”“法国——‘大国’的名片”“印度——以邻为壑何时休”“苏联、俄罗斯——航母随国运坐上过山车”等内容板块,既分析了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发展航母的态度和理念,又共同揭示出了航空母舰在大国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代表了美国的全球信用,支撑着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全球利益”,而“英国人突然意识到,原来大不列颠仍有一些海外利益,需要挂着米字旗的航空母舰去维护”。这些无不是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进行的阐述,“中国经济依赖海洋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航路遍布世界各热点地区”“航空母舰作为一种用途可以非常广泛的海军平台,在维护我国海洋利益领域,除了直接作战之外,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由此可见,中国期刊在对航母入列这一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并不是局限于表层的资讯传递,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特点,通过独特的视觉,深度挖掘,在更高的层面展示出航母入列的重大意义。

透过中国期刊对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封面报道,我们发现都共同传递出一种和平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党和国家一直秉持的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也客观地体现出中国期刊在办刊和编辑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此外,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在报道中,中国期刊始终表现出开放的国际意识,并不只是评论“辽宁舰”的入列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更多的是在与国际横向对比中客观描述,同时也善于发现不足。“美国代表着现代航母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英国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是技术的牵引作用”“从法国身上,我们看到了技术大跃进的危害性和适合本国国情建造航母的重要意义”,《社会观察》如是说。

《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10期配图

《中国军转民》2012年10期配图

(二)内容丰富、报道专业

航母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实际的运行中,更是需要与多军、兵种有机配合,并构建起具有完备作战体系的航母集群,才能最大化地显现其与众不同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宁舰”的正式入列,只是我国“航母梦”迈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更远的路需要去走。中国期刊在对航母入列进行报道时,通过采访专家学者,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对航母战斗群的编成、航母产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报道。

《工业设计》在2012年第8期策划的封面文章《中国瓦良格航母使用尖端技术》中,对我国第一艘航母上采用的新型技术进行了总结。文章列举了在“瓦良格号”(辽宁舰前身)到达大连港后,我国在对其进行改造过程中,在特种钢材、动力系统、发射技术和雷达与电子设备等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客观上对我国航母发展部分重要技术进行了小结。文章指出“瓦良格对中国海军的最大意义是解决了‘有’的问题。历经了漫长的修复改装,中国海军航母从规划、计划到具体实施、操作,一切都变得从无到有,造航母的整条产业链,通过瓦良格的实践,我们已经具备了”。

《创新科技》在2012年第10期,策划了包括封面文章《大国航母之中国航母》在内的专题,共有15篇各类文章,范围涵盖较广,涉及到对“辽宁舰”实战能力形成、世界其他国家航母战略以及我国项目相关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对“辽宁舰”实战能力的分析,主要来自于采访业界专家。引用人民网《“辽宁舰”形成实战能力需经历一个成长周期》一文指出,“完整组成一个航母编队,还要有一个训练周期、成长周期,直到整个航母编队或者航母战斗群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整体作战能力的情况下,才具备了实战部署的能力。”同期的另一篇文章也在题目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辽宁号战斗能力属于“航母俱乐部”中间梯队》,文章从对辽宁号作战能力的一些质疑观点入手,综合分析了目前世界上航母的相关信息,得出了“辽宁舰”具有实战攻击性但需要时间磨练的结论,从目前来看,该航母的象征意义比实战意义更大。 此外,《创新科技》在同期专题中,还通过《外军航母发展战略》《俄罗斯:单航母难撑大海军》《美国:稳坐世界海军第一强国》《日本:挥之不去的航母“情节”》《印度:欲在印度洋唱主角》等系列文章,系统分析了与中国关系度较高的部分国家的航母发展情况和战略,成为对“辽宁舰”入列事件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转民》在2012年第10期一篇名为《略论发展航母产业的经济效应》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了发展航母产业对于强军和富国的作用。文章以对瓦良格号的改造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其经济效应:一是船舶产业群效应,即有利于加速我国船舶产业升级进程,全面提升船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产业辐射效应,即吸引和整合更多的相关产业参与其中,以经济利益驱动更多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三是后续经济效应,即有利于推动航母战斗群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四是创新及其扩散效应,主要是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的良好互动。

三、中国期刊首艘航母入列报道的特点

(一)角度全面,内容丰富

对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比例相对最高、报道篇数最多的《国防科技工业》,创刊于1992年,是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由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的本系统最为权威的媒体,也是报道国防科技工业成就政策与信息动态的唯一权威刊物。在我国首艘航母入列这一重大事件及其相关事件的报道中,《国防科技工业》共策划了两期封面文章报道,两期报道总数17篇,2012年度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总数达到31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报道,比较客观地展现了我国国防史上的一次伟大进步。本期刊物以《铸就大国之盾 开启航母时代》的评论员文章开篇,“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情结,在这一刻,终于有了满意的回应。自去年7月首次亮相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航母始终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每一次海试,都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中国的航母热,背后隐含着中国人维护海洋权益的觉醒,寄托着全民对民族强盛的热忱期待。”同期刊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更是对航母顺利交接入列给予了高度评价,贺电指出“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12期

鉴于航母的重大影响力,本期刊物基本围绕与航母关系密切的船舶工业发展展开,以航母入列为核心,辐射相关产业,既包括了航母入列具体相关信息,也进一步深入对整个船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对“辽宁舰”入列相关信息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本期刊物继续在《铸造“海上长城”——“辽宁舰”推动我国武器装备研制能力迈上新台阶》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在航母诞生近百年之际,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这不仅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史上彪炳史册的一天,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期文章从航母交付情况、国产装备创新、航母战斗群编成与运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深度挖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报道。

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由此在全国引发了“航母sty1e”的热潮。而作为歼—15舰载机项目负责人的罗阳同志,更是在试验成功后因病殉职。去世后,他先后被追授“航空工业英模”“航空报国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和荣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更是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同志学习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国防科技工业》在2012年第12期策划了《缅怀罗阳学习罗阳》的封面文章,并组织了《才见霓虹君已去 英雄谢幕海天间——追忆罗阳烈士》《学习精神,践行使命》等专题文章,对罗阳同志生前事迹进行了报道和学习。此外,《新湘评论》《保密工作》《当代劳模》《中国监察》《中国远洋航务》《瞭望东方周刊》《新民周刊》等也分别在相应的刊物中发表追忆和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文章。由此构成了中国期刊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一个缩影,也成为中国期刊报道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继续和发展。

(二)具有国际视野,更加求真务实

笔者对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和龙源期刊网上2012年度关于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报道进行归类整理,得到“中国期刊2012年度对航母相关情况报道分类统计表(见表3)。在2011年7月,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正改建航母之后,对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关注就没有停止过。2012年度,中国期刊对于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报道,不仅包含了航母入列的具体情况和分析,也有之前策划的国内外航母相关情况介绍、我国的“航母梦”和航母发展历程等。特别是专业技术类期刊,更加侧重于务实地研究和报道航母实践中的技术。

表3 中国期刊2012年度对航母相关情况报道分类统计

表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2012年度对于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中,对于航母技术的分析和国外航母发展情况的报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期刊在对待航母入列事件上的国际视野和务实精神。由于在新闻时效性上,期刊本身具有天然的弱势,因而只能选择通过对内容的深入挖掘和报道进行弥补。《人民军医》从2012年第8期起,连续4期策划了关于航母方面的“海军医学研究系列讲座”,分别为《国外海军航空医学保障体系简介》《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卫勤保障特点分析》《外军航母编队医疗设施和装备介绍》和《美海军水面舰艇卫勤保障力量部署情况简介》,在契合航母入列的事件背景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刊理念和方向,做出了成体系、高质量的期刊内容报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期刊对于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的务实精神是一贯的,鉴于目前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客观差距,也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分析和报道,这也成为了中国期刊报道航母入列相关事件的一个特点。在对航母技术进行研究和报道中,从内容方面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于以美国为主的航母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与目前美国在航空母舰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密切相关的;二是对于航母实战能力研究,特别是舰载机相关技术的研究,这也是符合航母入列后迫切需要提高航母实战能力的实际的,而歼—15舰载机的研发和试验成功,更是激发了中国期刊对于这一方面进行报道的热情。笔者对中国期刊网中涉及到航母技术的83篇期刊报道进行简单的归类统计(见表4)。

表4 中国期刊2012年度关于“航母技术”的报道数据统计

(三)关注个体,彰显人文关怀

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作为激动人心的大事件,中国期刊对于这一事件报道的专业程度不言而喻,这一点从前文分析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航母及其技术进行大量深入分析和报道的同时,中国期刊也将目光适当转向了在中国航母入列中默默付出的人群,体现出了高度的“以人文本”的价值取向。

《当代劳模》在2012年第12期,以《罗阳生命中的三个片段》记述了这位为了歼—15舰载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模所作出的贡献。文章没有科技文章的严谨与理性,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了他在“甲板上灿烂的笑脸”“涛声中短暂的电话”和“港口边最后的握手”。这位牺牲在岗位上的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正是那些为了航母事业而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但他所代表的却是“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当代劳模》2012年12期封面

《海洋世界》2012年10期封面

在追忆和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中国期刊也持续关注着那些为我国航母事业默默奉献的其他人群。《海洋世界》在2012年第10期,就以《战舰上的“玫瑰”》报道了在航母上服役的女兵阵容,特别是对中国第一艘航母上的24名女兵给予了高度关注,文章以三组数字为标题,分别从“5%,航母需要女兵”“21年,海军需要女兵”和“1/9,世界需要女兵”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女兵对于航母的重要作用。《黄河黄土黄种人》的视角则更加具体,它在2012年第12期的一篇名为《“南艺”校花张蕊: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的文章中,深度报道了中国首艘航母上服役的24名女兵中的一名,案例更加具体,更具画面感。张蕊曾作为中国首批女兵之一,参加“和谐使命—2010”,远赴亚丁湾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地执行医疗任务。通过艰苦训练和努力,与其他首批女水兵一道完成了从“实习水兵”到“合格舰艇兵”的转变,并由此结束了我海军舰船没有女水兵服役的历史。被选拔进入“辽宁舰”服役后,女兵们的岗位遍布到航母的各个部门,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从事通信、服务专业。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2年12 期配图

四、中国期刊首艘航母入列报道的经验和传播效果

自从2011年7月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正在改造航母以来,中国第一艘航母就成为国人持续关注的对象,国内媒体也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了充分准备。在具体的报道中,各大媒体都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脱颖而出,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国内期刊媒体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色,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通过封面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优秀内容,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多角度切入,填补受众信息空白

期刊在报道的时效性方面,存在的先天的弱势,因而国内期刊在报道首艘航母入列这一重大事件时,多采用出奇制胜的方法,通过新颖的角度切入,以填补受众信息空白的方式吸引受众的关注。

在纵向上,国内期刊主要采用回顾历史的方法,对我国计划和发展航空母舰的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和总结,梳理出我国“航母梦”的发展脉络,并清晰地呈现在受众眼前。《党史纵览》分别在2012年第3期和第12期推出了《中国航母计划出台始末》和《中国航母战略计划诞生始末》两篇文章,以对史料整理和采访专家等方式从不同的视角,重点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海军建设航母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凸显出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的来之不易。

在横向上,主要包括对于“辽宁舰”本身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我国航母与国外的对比等方面。《创新科技》在2012年第10期推出了《辽宁号战斗能力属于“航母俱乐部”中间梯队》《美国:稳坐世界海军第一强国》《日本:挥之不去的航母“情结”》《印度:欲在印度洋唱主角》等系列文章,重点分析了与我国海洋联系密切的几个国家的航母情况。这种对比,对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第一艘航母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情况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迫切需要的,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则在2012年第11期推出两篇文章,其中《“辽宁舰”航母全揭秘》从基本技术参数和作战能力等方面对“辽宁舰”的基本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另一篇《世界现役航空母舰一览》则主要介绍了目前分布于世界主要水域的10个国家的21艘现役航母的基本情况。两篇文章各成体系,又共同构成了目前世界现役航母的全图。

在横向和纵向的角度之外,还有不少期刊选择截取片段的方法,做出了一批精彩的报道。截取的区段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对于人物事迹的报道,二是对于航母具体技术的分析。特别是一大批专业技术类期刊,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办刊特色,深入挖掘对于航母技术的分析和报道,在所有关于航母入列相关事件报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期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在向受众传播信息内容的同时,也会传递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和观点。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期刊在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弘扬主旋律,对于引导广大受众正确认识我们拥有航母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风窗》2012年第21期和《学习月刊》2012年第21期,同时刊登了《中国航母梦想与大国意志》一文,文章在分析航母与大国兴衰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客观得出了“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的结论。《国防科技工业》也在2012年第12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与时俱进地推出了《中国梦,需利剑相倚》的文章,类似的文章还有《航空母舰与大国兴衰》(《社会观察》2012年第11期)、《中国建造和发展航母的两大战略意义》(《铁军》2012年第12期)等,都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推动国家发展以及承担大国责任等国家战略高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这一系列文章的推出,是对于我国发展航母科学性和合理性论述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此外,对于如何正确回应国内外舆论对于我们建造航母所发出的声音,国内期刊也有相应的研究。《对外传播》在2012年第1期推出了《积极回应中国航母建设的境外舆情》,《军事记者》在2012年第12期推出了《在重大事件中发出权威声音——兼谈中国军网海军频道在航母“辽宁舰”宣传中的策略》等文章,正是中国期刊对于如何在这一事件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所进行的反思和研究。

综上所述,总体而言,国内期刊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有许多地方值得总结与借鉴。围绕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这一主题,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报道,特别是在形式上,对封面报道和专题报道的运用比较成功,在内容上,根据各自特色又有所侧重,打造出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报道,有效地避免了在相同主题下的重复报道。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报道实践中,各类期刊还注意到报道的点面结合与详略得当,既实现了信息的广度,也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期刊还注意到了报道的连续性,能够围绕航母入列这一中心主题,结合具体时点,连续开展多期角度各异而又内在统一的报道,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航母辽宁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期刊问答
航母爱出糗
辽宁舰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