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期刊与“神九飞天”专题报道

2013-02-16祝兴平颜金群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飞天交会

祝兴平 颜金群

中国期刊与“神九飞天”专题报道

祝兴平 颜金群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三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向离地球300多千米外进发。在太空遨游13天后,神舟九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在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后,于6月29日10时03分,乘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顺利着陆。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完成三大技术,即航天器往返、航天员出舱、航天器与空间实验站交会对接。此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进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年度重大事件,“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公布以后,各大媒体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科技导报》2012年第18期特别栏目对“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的统计,从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6月20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关注指数五颗星(★★★★★)位列科技类新闻榜首。此外,由《科技日报》组织评选的2012年中国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在北京揭晓,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位列其中。

一、中国期刊“神九飞天”专题报道的基本情况

期刊,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一个重要品类,在2012年间对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最初的准备阶段,如火箭软件研制阶段、放心“天梯”搭建阶段、逃逸固体发动机研制阶段,到火箭发射、载人交会对接阶段,再到13天后航天员返回地球阶段,国内期刊充分发挥期刊媒体的报道优势(内容深刻,视角独特),对整个神九飞天事件进行了及时、全面、充分的报道。参与相关报道的期刊主要包括科技科普类、时政新闻类、经济法律类、管理财经类、人文社科类等多个种类,其中尤以科技科普类期刊居多。

根据笔者对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期刊涉及“神九飞天”的报道共计294篇,其中题目关键字或主题为“神九”的共计177篇,题目关键字或主题为“神九飞天”的共计117篇。就其总体而言,参与报道的期刊,以科技类期刊为主,报道文章覆盖信息全面,数量多,内容深刻,角度新颖。除科技科普类期刊外,还有不少报道来自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期刊。此次报道中,国内期刊抛弃了过去简单陈述事件的报道方式,采用多种报道方式,报道对象也趋向多元化,从台前走向幕后,从科技工作者走向普通工人,走向奉献在各自工作岗位的普通人,让最普通的老百姓表达自己内心最朴实的感受,从而了解国民对航天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参与报道的众多期刊都把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作为封面报道专题,集中力量重点报道此次神九飞天事件。这里,笔者选取科技类期刊中较有影响的六家,即《中国航天》《载人航天》《航天工业管理》《卫星与网络》《卫星应用》《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分析样本,统计分析科技类期刊对神九飞天报道的基本情况。

项 目刊 名报道总数(篇)神九飞天报道数量(篇)神九报道所占比例(%) 专题报道名称中国航天 32 32 100 神舟九号·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纪念专刊)国防科技工业 25 15 60 飞天圆梦新篇章航天工业管理 11 2 18.18 热烈祝贺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载人航天 23 2 8.70卫星与网络 22 7 31.82卫星应用 18 6 33.33 圆梦九天的壮丽航程

总体来看,六家样本期刊当期报道中,专业的综合的航空航天科学类期刊对神九飞天报道的比例和幅度最大。其中,《中国航天》2012年第7期当期期刊报道总数为32篇,当期报道中神九飞天的报道占当期报道总量的100%,《国防科技工业》当期神九报道总数为15篇,占当期总报道的60%,由此可见神九飞天事件在国内产生的巨大反响,以及各大期刊对此议题的重视程度。偏重技术类的航空航天类期刊对神舟九号事件的报道频率相对较低,而且更侧重于技术的介绍,而非任务圆满完成本身的报道,比如《航天工业管理》2012年第7期当期神九对接的报道篇数为2篇,占同期报道总数的8.70%,而《载人航天》2012年第4期对神九报道的频率更低,仅占当期报道总数的8.70%。其他侧重于太空卫星科技视野的期刊,同样对神九对接事件给予了一定重视,《卫星应用》2012年第4期当期期刊报道总数为18篇,其中当期神八对接报道数量为6篇,占总数的33.33%;《卫星与网络》2012年第7期当期科技类报道总数22篇,神九飞天事件报道占据总数的31.82%。

2012年的6—7月份,国内期刊基本上把“封面文章”全部都设置为与神九飞天相关的报道选题,但报道角度有所不同。比如,《中国航天》2012年7月特发纪念专刊,以全刊所有的版面组织神九专题《神舟九号·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报道了神九飞天事件的方方面面,包括每个环节,每个进程。《国际太空》2012年第7期设置了女航天员专题,重点报道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航天工业管理》,则在 2012年的第7期设置了《热烈祝贺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这个专题,重点讲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执行过程。《卫星与网络》,2012年第7期也设置了《托举“神九”飞天的幕后英雄群体》《飞天路上,这支特殊的“给养部队”》《“神九”飞天背后的巾帼力量》等神九专题,主要报道奋斗在此次航天事件中的无私奉献的工作者,从幕前到幕后,从航天员到研究员。此外,国内期刊还刊登了大量其他相关主题、不同角度的文章。

二、“封面文章”的策划与报道

报道策划,是媒体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报道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过程。期刊是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相比,时效性相对较差,电子科技应用可行性也较差,但刊期长,便于对报道内容及报道角度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和策划,则是其最大的优势。针对神九飞天事件,中国期刊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组织和策划了一批出色的封面专题报道, 这些封面报道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内容全面,深浅结合

知名科技类期刊《中国航天》,1978年创刊,是一份大型综合性权威航空航天刊物,主要详细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进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了解世界航天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是中国航天类刊物中的翘楚。

针对本次交会对接事件,《中国航天》2012年7月组织策划了纪念专刊《神舟九号——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多角度对载人交会对接过程进行纪实性报道,并以此为题策划了本期封面文章,全面展现此次我国航天史上取得的又一巨大成就。其封面报道是《神九飞天 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侧重从神舟飞天的现场直播,神九飞天的台前幕后,神九天宫的里外乾坤,载人交会对接的科学技术、人员操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此次报道。

这一期的封面报道内容全面,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开始进入该专题的报道,紧接着对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进行全程大回放,让读者对此次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激情,接下来是对神九航天员的介绍,从高水平高难度的科技转入贴近读者生活的航天员介绍,实实在在的人物介绍,真真切切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比骄傲自豪,都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期刊的距离,激发读者进一步的热情,愿意全面深入了解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神九飞天这一科技重大突破的究竟。

本期封面文章包括任务综述、运载火箭、神九天宫、攻关创新、人物风采五个篇章。任务综述篇包括3篇文章,《为了太空中的“新坐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纪实》《空间实验室营造温馨家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再次出场纪实》《神舟九号任务方案与神舟八号的十个不同》。该部分内容反映的神九飞天的核心信息,让读者将神九飞天事件最核心及最基础的内容一收眼底,抓住事件的关键信息。

运载火箭篇包括5篇文章,主要从运载火箭方面出发,重点探讨运载火箭参与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所承担的工作,及其正常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技术保证,满足众多航天迷对高水平航天技术知识的需求。

神九天宫篇包括5篇文章,该部分主要展现神九天宫的内里乾坤,高科技的智能应用以及航天人员“飞船操作”的神奇体验,反映神九飞天的周边信息,让普通读者对在遥远天际、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揭开了神九天宫的神秘面纱,也将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日后增加对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关注。

攻关创新篇包括9篇文章,主要从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执行方面着手,这9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技术支持。从运载火箭发射,到首次载人迎对接,再到神九归来的技术支持;从舱内到舱外的技术支持;从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神九天宫,到航天员衣食住行及生命安全各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上述几个篇章主要反映神九飞天新闻的外围信息,从技术层面出发,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全面描写交会对接主体运载火箭、神九天宫,各个方面的技术支持保证,让人们更清晰更简易更全面地掌握此次重大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

最后一个篇章是风华正茂篇,包括8篇期刊文章,主要从神九飞天幕后英雄的角度,讲述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艰辛与成就。这里有一直坚守在研究岗位经验丰富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如《风华正茂硕果丰——改进型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十全十美 神箭完胜“——改进型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情洒“神舟”向苍穹——记神舟九号飞船总设计师张伯楠》;有刚刚投身于航天事业不久的新世纪女孩,《工作在50米高全箭振动塔上的“80后”女孩——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2所于瑾》;有团结合作,艰苦攻破难关的英雄团队,《志在“天宫”试比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博士团队的故事》《小产品控制“大环境“——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北京11所泵阀研制团队》;有因对祖国航天事业无比崇拜自豪的民营航天人,《民营企业的航天人——记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伍捍东》。这一部分反映的是,神九飞天的幕后工作者坚守的艰辛与不畏困难不断进取的高尚精神,是神九飞天事件的辐射信息。这些内容更加适合普通读者,让他们了解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背后,国家的投入以及幕后英雄所付出的的辛勤汗水,这些都能激励读者在平常的生活中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由此可见,《中国航天》纪念专号以四分之三的绝对数量优势,把神九飞天任务和技术作为报道的重点,同时兼顾对神九飞天幕后人员的报道。从数量关系上我们不难看出,本期报道的目的在于,向读者展示此次航天事件的真实全貌,普及读者的航天技术水平,提升国民素质。而且,在展示过程中向全世界展示完成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难关以及创新之处,向世人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状况,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世界地位及国际间的话语权。

除《中国航天》外,国内其他科技类期刊亦充分参与此次报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神九飞天事件进行了深入、专业的报道。比如,《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第7期,策划了专题报道《飞天圆梦新篇章》,重点关注此次神九飞天13天所创造的中国航天新纪录。文章《航天员系统》《飞船系统》《火箭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全面报道了实现此次任务所需的各个系统,及如何正常执行任务的专业航天技术信息。而文章《载人航天20载 铺就神舟通天路》,讲述了从1992年确定“三步走”战略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历整整20载的发展。2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航天员景海鹏镇定准确的指挥,刘旺精准的操作,刘洋脸上所展露出的女性特有的灿烂笑容等这一个个难忘的瞬间,都永远定格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记忆里。

由上可见,科技类期刊对神九飞天事件专题报道的内容涉及面广,从任务总述到技术层面,再到幕后工作人员,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各个方面都详细细致,不仅真实反映事件全貌,体现航天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且用深浅结合的报道语言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加深了国民对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而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角度新颖,形式多样

封面报道的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科技类期刊对神九飞天事件的报道突破了过去对科技新闻报道的单一化角度,从多个视角出发,因此,角度新颖,而且形式多样。

如知名科技类期刊《航天工业管理》2012年第7期,组织策划了封面报道《热烈祝贺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报道包括11篇文章,其中2篇涉及神九飞天事件本身,其余9篇报道皆从航天工业角度出发,重点报道如何发挥知识创新及管理在航天工业中的重大作用。

而《卫星应用》在2012年第4期中,策划了封面专题报道《圆梦九天的壮丽航程》,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到《圆梦九天的壮丽航程——党中央关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学发展纪实》,到《国外各界盛赞神舟九号,中国航天自信前行》,重点在于神九飞天事件中国家的支持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及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获得。

在航天类期刊占有重要地位的《太空探索》,2012年第7期策划了封面专题报道《天宫筑巢》,重点介绍神九天宫,讲述完美太空对接、航天员太空新家,美好云上日子,国民实现太空梦想。该专题是对太空发展的美好展望,让读者对未来美好太空生活充满期待,从而增强读者的信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而知名期刊《科学》2012年第4期,《国际太空》2012年第7期,都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作为封面专题报道,全面介绍了世界女航天员概况,男女航天员在太空的生理差异,以及美国航天局对女航天员政策的演变。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在太空中的魅力,体现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事业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度的提升,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神九飞天”专题报道模式的基本特点

“神九飞天”专题报道占据了2012年度期刊的众多版面,其报道内容涵括从最初的准备阶段到后期返回地球阶段及对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建立大型空间实验站。这些报道,以其各自不同的视角、独具特色的内容、生动丰富的语言及发人深省的内涵等突出的特点吸引着广大读者。

(一)内容个性化,角度多元化

1.任务导向类报道

神九飞天是举世瞩目的年度重大事件,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时刻吸引着民众的眼光,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在期刊报道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众多期刊选择从核心信息出发,从神九飞天事件本身出发,记录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整个过程,向读者全面回放对接全过程。如《中国航天》,先是从整个任务角度报道——《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程大回放》,全面介绍此次任务的进程,再是从对接主体运载火箭和神九天宫的角度出发——《为了太空中的“新坐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纪实》《空间实验室营造温馨家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再次出场纪实》,展现对接任务的具体细节;最后是通过与神舟八号任务方案的对比——《神舟九号任务方案与神舟八号的十个不同》,进一步展现了此次神九飞天的创新和突破之处。

2.技术导向类报道

航天事业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航天技术水平的关注也一直处于高度关注状态。因此,国内一些期刊选择从航天技术角度出发,记载神九飞天事件中各个进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细致地讲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的高水平科技信息,展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水平,丰富读者的航天技术知识,满足民众对于高科技知识的需求,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如《载人航天》2012年第18卷第4期,全刊23篇文章,直接报道神九飞天事件的有2篇,其余21篇都是从航天技术的角度展开,如《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研究综述》《航天发射场飞船检漏间密封气囊泄露检测与评估》《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流体回路的轻量化设计》,纵贯整个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

3.人物导向类报道

重大科技新闻报道,都是当下发生的国家级重要新闻事件,如要做到有血有肉,终究是要落到具体的“人”身上,脱离了人的新闻,即使有着完整的框架,但还是缺乏新闻活力、接近性和趣味性。惟有悉心发掘科技新闻背后“人”的故事,赢得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使得新闻更具有感染力和关注率。众所周知,当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探索和辛勤付出,他们是航天壮举背后的幕后英雄,同样也是科技新闻报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报道对象和新闻资源。本次期刊报道,从神九飞天的参与人员出发,从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出发,更加细致生动地展现了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如重点报道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科学》《国际太空》等期刊,都在当期组织策划了《女航天员专题》,详细讲述了刘洋的生活状况、人生经历以及在此次航天事件中的前期准备、实时对接、返回地球等工作内容。《国际太空》2012年第7期还讲述了男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差异,让普通读者从生活的角度了解航天事件,避免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除了对首位女航天员的专题报道外,《中国航天》2012年第7期中的《神九航天员介绍》也全面地介绍了三位航天员刘旺、景海鹏、刘洋的相关情况。

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除了三位航天员的不懈努力之外,还有许多幕后英雄的支持。如《卫星与网络》2012年第7期的本期视点中,《从地下到天上,谱写中国人的探月篇》中的那个他,就是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那个众星环抱的那轮皓月寄托了他半个世纪的梦想。“嫦娥”卫星在星空中划下的一道道美丽弧线,不仅令欧阳自远梦想成真,也划出了他人生中最美的风景。《托举“神九”飞天的幕后英雄群体》,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保障航天员安全的“火箭医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舱门快速检漏仪与交会对接灯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逃逸系统航天员上“双保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严把火箭总装质量关。《飞天路上,这支特殊的“给养部队”》,讲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65所四车间,一支甘居幕后并且长年与有毒有害推进剂打交道的“给养部队”。《“神九”飞天背后的巾帼力量》讲述了一个为长征二号F和另一个火箭型号研制工作整天忙碌的80后小姑娘邵妍杭,绚丽绽放的“伺服之花”,用青春见证着伺服事业的成长,用智慧和赤诚谱写着中国航天事业永恒的春天。幕后英雄的辛勤汗水,浇灌出航天事业之花,让它坚强茁壮成长,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幕后英雄的生活、工作报道,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航天工作的乐趣与艰辛,让读者深入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以及后期发展所面临的困难,这些都能激励读者增强知识的学习积累,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为日后的航天事业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4.传播导向类报道

科技类新闻专题既要有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也要有集中式报道,不仅向观众展示事件的过程,更要努力呈现出事件的背景信息。因此,神九飞天这样的重大科技新闻报道,应该选择轻宣教、重人文的思路,努力开拓全新的多层面的新闻信源。比如期刊《卫星应用》2012年第4期,重点阐述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不仅展现此次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而且向世界宣扬了重点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唯有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速度,提升事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才能保证祖国未来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再如期刊《对外传播》2012年第8期中的《“神九”对外报道中的文化元素》提到,报道的文化元素主要包括传统元素和时代元素。传统元素单从“神舟”“天宫”命名就可窥一斑,加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内可凝聚民心、激发认同,对外可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时代元素主要是构筑“中国模式”,一方面展现爱国主义精神,此次“神九”报道突出强调“家”的概念,如采用“神九回家”为主题,用“家”表述祖国。另一方面,成功塑造国家形象,围绕“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对外展现“自信中国”“人文中国”的国家形象。

(二)语言生动化,内涵深刻化

科技新闻报道本身包含着许多专业名词和术语,如何将专业术语转化成普通读者所能理解的篇章,是各大期刊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神九飞天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不管是前期的准备,还是后期的发射、对接、返回地球,人们都密切关注,不想遗漏任何一个环节一个关键点。但航空航天事业本身就是高水平技术人员集中之地,只有那些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能进入,才能攻克飞天技术中的难关,才能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要想将神九飞天完整、完美地展现给普通读者,期刊必须具备将专业术语通俗化的技能,将专业术语生动化的技巧,这样才能实现报道的目的,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专业科技知识的宣扬与传递。

从此次神九报道国内期刊设置专题的名称来看,其语言明显生动通俗,如《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第7期的封面文章《飞天圆梦新篇章》,期刊《卫星应用》2012年第4期的封面报道《圆梦九天的壮丽航程》,这些专题的语言不仅生动化、通俗化,还包含着出刊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感,以及对未来航天事业的期待及对遥远苍穹的向往之情。

从国内期刊的报道文章来看,《军事记者》2012年第8期中的《天神之吻》,用“天神之吻”比喻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用“嫦娥奔月”比喻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参与此次飞天任务。这些报道语言生动形象,蕴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国读者深切真实感受到神九飞天的魅力,让读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待并理解此次飞天事件,不仅全面快速,而且感情深入,犹如身临其境。

再如期刊《中国石油石化》2012年第13期中的《“长城”护航“九天”相会——长城润滑油》《航天梦石油情》,期刊《新安全·东方消防》2012年第8期中的《保驾神舟有我们——上海佘山消防中队参与航天试验现场安保纪实》、期刊《纺织服装周刊》2012年第28期中的《尖端领域始终有你——纺织高性能纤维助力航天梦想实现》等文章,从那些在不同领域的普通工作者的角度,描写自己处于航天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所参与的亲身经历,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最真实的经历,去展示此次神九飞天事件,让读者感同身受,认识到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很多行业、很多同胞的共同努力,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都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而另一些期刊文章,如《飞天神女——刘洋的成长轨迹》《学会在等待中磨砺自己》,则是从航天员——民族英雄的角度去揭开航天事业的神秘色彩,文章题目与平日里一般的文章类似,通俗易懂,语言表述平实,蕴含道理却无限,成长的经验,等待中的磨砺,是很多人应该学习的,是我们继续向前所不可缺少的。

四、“神九飞天”专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一)从百姓出发,关注认同度

“神九飞天”专题报道的主要受众是国内的普通百姓,他们关注国家发展的每一步进展,关注身边事物的每一点变化。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续的运载火箭发射,再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完成,都牵动着13亿国民的心灵,他们有精英有学者,也有工人有农民,大家汇聚在一起,共同见证神九飞天的那十几秒,共同度过这13天的一分一秒,共同等待返回地球的那一刻。因此,如何从百姓的角度和感受出发,关注认同度,是此次期刊报道最为重要的关键点。

纵观国内期刊此次神九报道,不难看出,神九飞天期刊报道的角度多样,内容丰富,根据受众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版块,运用不同表达方式,综合全面提升了关注度和认同度。

比如期刊《标准生活》2012年02期在《博聊生活》一文中写道,“神九”飞天,航天员受到外界巨大的关注,有报道称其食品都要特供。为确保食材零污染,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漠深处开设了天然养殖场,且食材需经过医监医保人员的检验后,才能由专门的厨师烹制,最终端上航天员的餐桌。这则报道满足了广大百姓对航天员生活的好奇心,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自然提升了对后期神九飞天事件的认同度。同样,对于航天员的衣着服装方面,人们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如期刊《纺织服装周刊》中的《纺织科技耀太空》一文讲到,中国纺织行业全力攻关,自行研制出了一系列满足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产品。除了专门为航天员研制的内衣、手套、运动服、睡衣之外,还有成功应用于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的玻璃纤维经编网格、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舱内外航天服暖体假人,还有比传统的全刚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提高 30%,重量减轻 40%的天宫一号的半刚性太阳能电池板。

期刊《群众》在2012年第8期的《神九飞天——让世界更精彩》中写道,“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整个中国大地一片欢腾。这是因为,航天事业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无论是移动电话还是个人电脑,数码产品还是移动终端,这些都包含着航天技术的成果。如果脱离航天技术,如数字卫星、GPS导航等,我们的生活将不再像现在这样便利,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

再如《IT时代周刊》中的企业报道《Think Server助力神九对接 联想品质确保稳定大局》中写到,为确保神舟九号飞船进入轨道后能有效躲避上万片稍不注意就船毁人亡的太空垃圾,对轨道及飞行状态的选择要求精准,不容出现一丝偏误,这就要求地面服务器承受大规模数据的模拟计算,且服务器必须具有强大的稳定性,确保模拟计算的可靠性,基于这些考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终选择了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最终,ThinkServer服务器不辱使命,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联想是国内民众熟悉了解的品牌,从人们熟悉的领域去报道高科技水平的航天事业,让读者有一种心理准备,进而慢慢地接受那些专业术语专业报道。

神九飞天事件本身充满吸引力,聚焦着人们众多的关注度,但事件背后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博得读者更深的认同感。如期刊《企业文明》2012年第7期中的《神九飞天背后的故事》,描述了那些辛苦在幕后的工作人员,从2011年到201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2所工作人员的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多少个远离亲人的日子,才让火箭软件的研制顺利完成;为了满足神九飞船的需要,继电器要运行10万次无故障,生产一线员工的零件实做工时8000多小时,装配实做工时15000多小时,试验实做工时5000多小时,工时合计约3万小时。数字的背后是幕后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普普通通的工作者,真真切切的付出,这些都感动着普普通通的你我,激励着普普通通的你我,读着这样的报道,自然读者的认同感就会上升,关注度就会增加。

(二)从国家着眼,构筑新形象

神九飞天,不仅是国内的重大科技新闻,也是全世界重点关注的焦点。神九飞天期间,国际媒体对“神九”的报道中有96%的报道使用“征服”框架,对中国航天技术的突出成绩和发展速度表示惊讶与赞誉。比如,2012年6月11日的《纽约时报》从汉语对英语的影响的新颖视角,展示了中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影响力。如航天员一词,美国人常用Astronaut,俄罗斯人常用Cosmonaut,印度人用Vyomanauts,现在中国有了 Taikonaut(由汉语拼音Taikong 和 Astronaut 缩合而成 ),报道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将更广更大。国际报道是国外对神舟九号飞天事件的看法,因此,国内期刊通过报道传递信息对外构筑中国国家新形象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对外传播》2012年第8期中的《“神九”对外传播报道中的文化元素》指出,2012年国内期刊对神九飞天事件的系列报道,包含了诸多文化元素,传递出中国精神、中国影响、中国力量。从神舟、天宫、嫦娥等一系列命名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太空的无限向往之情,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热情从未退减。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命名,不仅增加了国民的凝聚力,提升国民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并加深其认同感,同时也吸引了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民族的全新形象。

除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命名外,中国航天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也通过系列报道传递给全世界,让世界人民得以了解,中国是一个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自强国家。

在此过程中,国内期刊媒体通过神九飞天的全程报道,在距离地球350千米的太空,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完整掌握载人航天“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这三大基本技术,中国已经拥有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向世人展示中国在航天工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展现充满自信的中国。还有,对外报道不再只是一个巨大飞行器的阵阵轰鸣,而是三位航天员自在悠闲的太空生活,这不仅迎合受众体验,符合读者需求,同时能有效提升读者的关注度,加深其认同感。

(三)从现在举步,展望新发展

神九飞天报道,除了报道此次科技事件外,还报道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走向。如期刊《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第7期中的《载人航天20载 铺就神舟通天路》,讲述了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2005年实现第一步走,发射载人飞船,到2012年实现第二步走,实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现在展望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间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通过国内期刊的此类报道,人们有理由相信,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定会按着三步走发展战略向前进,航天精神也定能激励广大青年立志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青春,奋斗终生。由此可见,2012年度国内期刊的神九飞天专题报道,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这也是日后相关报道有必要予以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飞天交会
飞天之梦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飞天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2019年,水交会来了!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