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区位商确定南通市优势农产品

2013-02-10崔世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5期
关键词:区位商优势产业主导产业

崔世友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 南通226541)

王 进

(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南通226000)

陈伯森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江苏 南通226000)

程 翔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江苏 南通226000;江苏省南通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南通226000)

农业主导产业是区域农业经济的核心,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性质和规模,并体现特定区域在全省甚至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在 “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7)中,将优质稻米、弱筋小麦、高品质棉花、双低油菜、特粮特经、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优质水果、茶叶、优质瘦肉型猪、奶业、波杂山羊、优质地方家禽、特种水产、特色林业和桑蚕茧等列为优势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区域发展、优势布局,美国农业已形成各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链。自19世纪开始农业商品化进程至今,全美已形成牧草乳酪带、玉米带、棉花带、烟草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区放牧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区等8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带。处于每一生产带的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从事某种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的工作[1]。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等诸多因素,本研究基于区位商的计算来确定南通市的优势农产品,为南通市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优势农产品/农业主导产业的概念及其选择基准

1.1 农业主导产业的概念

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农业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部门,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一个较为完整和高级的形态,是产业化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形成的链状经济形态,居于农业产业化的最高层次,是产业化发展的最终形态体现形式[2]。

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而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3]。

1.2 选择基准

国外经济学家提出了诸多著名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最早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紧随其后的有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秉赋理论、罗斯托的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及艾尔伯特·赫希曼的赫希曼产业关联度理论等,随后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经济学家是日本的筱原三代平,他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基准。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振华[4]提出的3条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关爱萍等[5]提出的6项基准:持续发展基准、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效率基准、技术进步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竞争优势基准。本研究通过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基准的区位商来选择优势农业主导产业。

2 区位商及其在优势农产品或农业主导产业中的应用

区位商 (location quotient)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区位商分析法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一种方法,可明确地计算出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现状优势产业,对未来优势产业的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Haggett[6]首先把它运用于区位分析中,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目前区位商在优势农产品或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中已有较多的应用[2,7-10]。

在农业集群的初建时期,各地区在统筹研究和制订地区发展规划时,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才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

在具体应用时,区位商有2种表达形式:(1)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或大区)该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比;(2)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 (可用产量或产值表示)在全国 (或大区域,也有的称为背景区域)该产业或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与该地区某项指标 (产值、就业人口、耕地等)占全国 (或大区域)该项指标的比重之比。前者应用较多,而后者应用较少[11];前者反映地域分工和产品贸易,后者反映行业优势。具体计算式如下:

其中:i为第i个地区 (i=1,2,3,…,n);j为第j个行业 (j=l,2,3,…,m);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LQij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当LQij>1时,则说明i区域j产业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力较强,该值越大,则表明区域优势越明显;LQij=1时,则说明i区域j产业居于均势,反之亦然。相应地,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区位上的优势来确定产业或者产品的发展方向。

除了运用区位商来选择优势产业外,还可以参考库兹涅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投资效果系数、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区域某产业就业增长率弹性系数等来确定优势特色产业。

3 南通市主要农产品的区位商

本研究为便于分析将主要农产品分为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禽蛋、蚕茧、蔬菜和水果等9大类,数据来自江苏省和南通市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资料。根据区位商计算的第二个公式计算了基于农业总产值和耕地面积的南通市主要农产品的区位商,详见表1、表2。基于耕地面积的区位商略高于基于农业总产值的区位商,但两者随着年份变化的趋势对于除粮食外的大多数农产品是一致的。

2.1 基于农业总产值的区位商

分析基于农业总产值的区位商可得出如下初步结果:①粮食。就全市而言比较优势不突出,但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②棉花。在15a间变化最大,经过显著优势→比较劣势→显著优势的变化,但产业规模不大。③肉类。“九五”和 “十五”均为比较劣势产业,10a的平均区位商为0.80,“十一五”则转变为潜在优势产业,5a的平均区位商为1.20。④油料、水产品、禽蛋和蚕茧。这4类农产品在15a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区位优势,且随着年份的推移优势越来越明显。⑤蔬菜和水果。均为比较劣势产业。

表 ~ 年南通市主要农产品区位商 基于农业总产值

表2 1996~2010年南通市主要农产品区位商(基于耕地面积)

2.2 基于耕地面积的区位商

分析基于耕地面积的区位商可得出如下初步结果:①粮食。就全市而言比较优势不突出,基于农业总产值和基于耕地面积的粮食区位商,前者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后者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15a间的表现大多处于0.8~1.2之间,可作为潜在优势产业。②棉花。在15a间变化最大,经过显著优势→比较劣势→显著优势的变化,但产业规模不大。③肉类。与基于总产值的区位商有所不同,“九五”至“十一五”经过潜在优势→均势→潜在优势的变化。④油料、水产品、禽蛋和蚕茧。这4类农产品在15a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区位优势,且随着年份的推移优势越来越明显。⑤蔬菜和水果。均为比较劣势产业。

2.3 南通市各县、市、区粮食生产区位商

就总体而言,南通市的粮食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不应由此而得出南通市可不重视粮食生产的结论。事实上南通市粮食生产的比较弱势是由于海门、启东2市为传统的旱粮区,旱作产量水平低,区位商极低 (0.35~0.42),这大大影响了南通市的粮食生产。事实上该市其余的4个县市区的粮食生产区位商较高 (1.11~1.34 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表3 2006~2010年南通市各县(市、区)粮食生产区位商(基于农业总产值)

4 讨论

本研究基于区位商对南通市9大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就全市而言为平均优势,其中在海门、启东2市为弱势产业,而在其余县市则为比较优势产业。肉类为比较优势产业,蔬菜、水果均为比较弱势产业,这与南通市定位为上海的菜篮子是不相,应加快发展。棉花尽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产业规模小;油料、水产品、禽蛋、蚕茧则为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对于优势农产品,应建立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产业基地,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同时应加强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

以区位商为基础的产业主导法属于定性研究,区位商法主要用来考察该地区哪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哪些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方法操作简单、资料容易获取且计算方便,并能够反映地区主要产业特征,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用区位商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只能反映相应经济量的聚集程度,而不是产业的聚集程度或专门化水平[12]。如果需要衡量某个产业的聚集程度或专门化水平,可选取不同经济量数据计算相应的区位商后进行综合分析。如选取产值数据进行计算时,区位商大于1,而当选取从业人数数据、投入品数据或是耕地面积数据进行计算时,区位商小于1,即可将计算出的几个区位商进行综合分析,近似地认为,该产业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产出,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专门化程度比较高。

张守一等[13]曾对利用区位商的第一种计算公式所产生的不足作出了较多的论述后,提出了另一种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即按投入 (如就业人数)计算的区位商和按产出 (产值)计算的区位商的加权平均数。本研究基于投入 (耕地面积)计算的区位商均略低于基于产出 (农业总产值)计算得出的区位商,但两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1]唐胜军.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J].世界农业,2009,(1):50-53.

[2]许皓月,牛细婷,杨兰伟,等.基于区位商分析法的石家庄市优势农业主导产业研究 [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16-117,122.

[3]郑 备.四川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势行业的判断 [J].理论与改革,2006,(1):141-146.

[4]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关爱萍,王 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 [J].统计研究,2002,(12):37-40.

[6]Haggett P.Location analysis in hu man geography[M].New Yor k:St.Martins’s Press,1996.

[7]杜明奎,李凤绩.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J.河西学院学报,2008,(5):62-65.

[8]果雅静,高尚宾,方 放,等.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J].中国生态学报,2008,16(4):976-980.

[9]邓吉祥,程叶青,张阳生.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及潜力预测 [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22-26.

[10]杨丽琴,邓 艾.四川藏区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分析 [J].社科纵横,2008,(2):50-52.

[11]朱永华,赵永刚,王燕燕.基于粗集法的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80-84.

[12]魏 骕.对区位商分析范式的探讨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8(2):40-43.

[13]张守一,葛新权.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和区域乘数 [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3,(1):35-44.

猜你喜欢

区位商优势产业主导产业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河北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