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0kV西江大跨越Ⅱ段组立钢管高塔优化塔吊施工技术

2013-02-04黄树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

摘要:500kV西江大跨越Ⅱ段大跨越组立高塔过程中,我公司采用先进的座地双平臂塔吊成功组立跨江高塔,在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质量上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文章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论证,介绍了这一创新技术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钢管高塔;优化塔吊;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072-03

1 工程概况

我公司负责施工的本标段为江门5段,包括顺江乙线改造江门段和西江大跨越Ⅱ段两个施工范围,全标段路径长14.816km,其中K5~K8西江大跨越Ⅱ段长1.928km(K6~K7跨越档距1.231km)。本标段途经江门市蓬江区的棠下镇和荷塘镇,其中K5-1、K5-2和K6位于棠下镇,K7和K8-1、K8-2位于荷塘镇。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在于江门西江大跨越,而大跨越的施工重点则在于两座跨越塔的施工,因本工程的两座跨越塔采用二基SKT572-185型钢管塔,铁塔全高达215.5m,基础根开44m,单基重量达1650t。如何保证安全、按期、优质完成高塔的组立,将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

2 高塔采用塔吊示意图

图1 高塔采用双屏臂塔吊示意图

图2 采用传统单臂塔吊示意图

3 传统塔吊综合比较

(1)根据对各种方案的比较,并结合本工程工期紧的实际情况,在与各方充分沟通后,确定本工程的高塔组立施工采用中心摆放塔吊的施工方法。

(2)塔吊选用STT293,塔吊的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吊臂长(m) 26.4 30 34 40

吊重量(kg) 12000 10345 8930 7500

(3)根据选用塔吊型号的技术要求,0~30m塔段超出了塔吊的允许范围,所以0~30m塔段将采用50t汽车吊进行组立。

(4)采用中心摆放塔吊施工时,由塔吊厂家提供受力要求,由设计院将塔吊的基础与电梯井的基础合并,塔吊的基础仍采用固定式。

(5)根据铁塔的具体情况,需布置7道附着支撑,各附着点与水平材有交叉,所以必须与水平准线错开1m左右的距离,各支撑为四角支撑,支撑形式见图3:各附着点的标高为45.1m,74.25m,116m,156.8m,174.3m,184.25m,203.25m。另外在99.2m和143m两处增加临时附着点,当此临时附着点的上下附着安装完成后,此临时附着点就拆除。

图3

(6)采用中心摆放且用7道附着支撑的形式时,由设计院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进行计算各附着点受力,并由设计院对铁塔的安全性进行校验,再次证明铁塔在吊装施工过程中可靠。

(7)采用中心摆放塔吊且用7道附着支撑的形式,已提供数据给塔吊厂家,由塔吊厂家校验塔吊的使用是安全的。

(8)塔吊的钢丝绳和滑车组按吊重18t设计,根据塔材吊重的需要,塔吊在130m以下时采用4对绳出力,可以吊重18t;在130m以上时采用2对绳出力,可以吊重9t。

(9)采用中心摆放塔吊后,由于塔吊在铁塔的中间,所以塔吊的吊臂和平衡臂无法整体卸掉,只能在高空中逐段解体卸下,解体到剩下提升架和驾驶室,再利用提升架逐段拆除塔吊身部,降到地面。

4 电梯井吊装施工

本标段DKT1021二基高塔由于铁塔在175m以上的根开只有6m,在162m高度以上部分的电梯井无法按顺序在塔内整段起吊,所以将J24至J30共7节(44.58m)的电梯井进行倒装,并临时固定在铁塔上,待下面J1-J23节电梯井全部组装好后,再将上面部分与其对接。此施工方法已验算合格,并已在铁塔上增加挂点和在井筒上增加吊点。

5 安全技术创新方面及应用情况

(1)双平臂塔吊按安装顺序把各零件运到恰当位置后,按顺序拼装各组成部分,再进行吊装。

(2)套架组成:套架下接盘、回转支撑、上接盘、平台顶升横梁、液体站、引进梁。

(3)安装底盘时,注意校正水平。

(4)起重臂在地面上拼装好,联接固定,就位时要求要平稳。

(5)安装时注意按顺序装上配重。

(6)塔吊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销轴,塔身连接的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件,不得随意替换。

(7)必须安装并使用保护和安全措施,如扶梯、护栏等。

(8)标准节的安装不得任意交换方位,否则无法保证塔吊的最大旋转范围。

(9)附着装置的锚固环必须设在塔身标准节中部或设置在有水平杆的断面处。锚固环必须牢固、紧密地箍紧塔身,不得松脱。

6 应用前景

500kV狮洋至五邑线路工程(江门5段)高塔组立施工共新建6基钢管塔,其中:K5-1和K5-2二基采用SJ724A-30双回路耐张锚塔,K6和K7二基采用DKT1021-130四回路大跨越直线塔,K8-1和K8-2二基采用SJ723A-27双回路耐张锚塔。采用座地双平臂抱杆成功组立全高183.5m四回路钢管高塔,切实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继承了传统塔式起重机的优点,克服了传统平头塔式起重机存在的不足,与原先使用平头塔机(单臂)相比较,拆卸工期至少降低了60%以上;因为不需要空中对塔机起重臂进行解体,大大降低了拆卸作业人员的高空作业风险。

采用座地双平臂抱杆成功组立钢管高塔,从施工组织设计、工器具选定及施工计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体现出我们利用座地双平臂抱杆成功组立大跨越钢管高塔的施工能力及技术方法,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了施工时间,节约了工器具及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 尚大伟.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黄宵宁.输配电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 瞿伟廉,欧进萍,李桂青.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84,(4).

[4] 刘志权.山区送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J].电力建设,2008,29(4).

[5] 冯晓红,输电线路维护检修专用铁塔攀爬机研究与应用 [J].电力建设,2009.

[6] 邓洪洲,王肇民.输电铁塔结构系统极限承载力及可

靠性研究[J].电力建设,2000.

[7] 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8] 张质文.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黄树冰(1978-),男,广东广州人,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