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2013-02-02戴媛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21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3期
关键词:透皮麻醉药品镇痛药

陈 喆,戴媛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1)

癌性疼痛的发生率约为40%~65%,其中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患者为 40%~55%,晚期患者为 50%~75%[1]。疼痛的控制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为此分别发布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和《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中国版)。麻醉性镇痛药在癌性疼痛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2]。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目的是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促进临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理应用。2011年,卫生部医政司开展了创建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病房活动,我院也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此活动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癌性疼痛的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对癌性疼痛治疗的认知程度以及提高用药依从性。本文对2009—2011年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为恶性肿瘤患者合理应用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疼痛控制以及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信息系统中获取2009—2011年我院内科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的相关数据信息,对药品名称、规格、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法,DDD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参考《新编药物学》[3](16版)、《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WHO发布的DDD来确定。计算出各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并对其进行分析。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4]。总消耗量=规格×用量,同一品种不同规格药物折算成毫克相加即为总消耗量。

2 结果

2009—2011年我院内科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情况及使用情况见表1、2。

表1 2009—2011年我院内科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DDC及处方、销售金额构成比(%)Tab 1 DDC,proportions(%)of prescriptions and consumption sum of narcotic drugs for the in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09-2011

表2 2009—2011年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Tab 2 Use of narcotic drugs for the in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09-2011

3 讨论

虽然有观点认为,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遵循“按需使用”的原则,无法对镇痛药的DDDs做出准确计算,但是DDDs作为药物利用方面的重要参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由于癌性疼痛患者在使用镇痛药方面没有极量限制,因此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并不能作为判断药物剂量是否合理的标准[5]。所以本文以药物的DDC、处方构成比、DDDs等数据作为依据,对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

3.1 药品的构成

2009—2011年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涉及9个品种12个规格,其中缓释制剂有3个品种6个规格,吗啡有3种剂型4个规格。从药物的品种规格构成可以看出,缓释制剂在癌性疼痛治疗中是不可替代的,吗啡作为WHO推荐的缓解重度疼痛的代表药,其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3.2 DDC及处方情况

由表1可见,DDC较高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处方及销售金额构成比也较高,此现象符合癌性疼痛治疗的特点。对于癌性疼痛的维持性治疗,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中国版)[6]明确提出使用长效药物来控制慢性持续性疼痛。而目前阿片类药的普通制剂镇痛持续时间多为3~4 h,远未达到长效的要求,而且使用普通制剂容易在短期内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其为阿片类药成瘾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的缓释制剂来满足临床上长效镇痛的需求,并且提高此类药的安全性。而长效制剂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较之普通制剂高出许多,由此决定了长效制剂的DDC高于普通制剂,也造成了DDC高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广泛的现象。

3.3 总消耗量及DDDs

由表2可见,普通制剂的总消耗量和DDDs普遍低于缓释制剂,此现象符合癌性疼痛治疗原则。唯一例外的药品是磷酸可待因片,其属于普通制剂,但总消耗量和DDDs排位较高,甚至超过某些缓释制剂,并且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患者特点和药物特性决定的。磷酸可待因片为中度癌性疼痛治疗的代表药,其镇痛效力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相当,持续时间达4~6 h[7],且符合口服给药的原则。此外可待因还有较强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尤其适合肺癌疼痛患者,用药后大多数患者干咳明显减轻,睡眠有所改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基于以上原因,2009—2011年我院磷酸可待因片总消耗量和DDDs较稳定。

在缓释制剂中,吗啡缓释片近3年来总消耗量和DDDs上升明显,说明在进行癌性疼痛规范化示范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医生对吗啡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医生选择吗啡缓释制剂来进行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镇痛效果可达72 h,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值、食物及胃肠道功能影响,对于伴有吞咽困难、严重恶心、呕吐的恶性肿瘤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独特优势[8]。但其特点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此药的应用,其超长的镇痛时间不利于剂量的随时调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中国版)也指出对于疼痛未达到完全控制的患者,不推荐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体温、皮肤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经皮肤吸收,从而影响药效;此外,有些患者在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期间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由于以上原因芬太尼透皮贴剂近3年DDDs呈下降趋势。

在普通制剂中,布桂嗪注射液和吗啡注射液常用来控制爆发痛。由于布桂嗪没有抑制肠蠕动作用,不易引起便秘,可适当减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故其DDDs较高。

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符合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中国版),大部分患者依靠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等长效制剂控制癌性疼痛,而且自开展创建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以来,癌性疼痛的诊治更趋规范化、合理化。

[1] 孙 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

[2] 彭海莹,张宏亮,唐莉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师,2007,10(9):918-919.

[3]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85.

[4] 关颖卓,刘江涛.2005—2008年我院氨基苷类药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5):257-259.

[5] 王金华.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62-463.

[6]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EB/OL].[2012-07-07]http://www.nccnchina.org/nccn-guidelines-china.aspx.

[7] 于晓凌,杨妙娜.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06,18(4):218-219.

[8] 于世英,孙 燕,吴一龙,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4492例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9-372.

猜你喜欢

透皮麻醉药品镇痛药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针对新时期麻醉药品管理的探究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服镇痛药六误区
马钱子总碱中2种成分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2012~2014年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