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举措提高职业培训效能水平

2013-02-01邢晓宇

职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烟台市师资实训

邢晓宇

2010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共培训各类人员19.7万人,其中失业职工培训4.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9.7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7万人,创业培训4.1万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5.8万人、稳定就业8.1万人,创业成功率3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4.9万人,累计支出培训补贴6514万元,全面提升了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顺应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

首先,烟台市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转变为扩大就业渠道、提升技能水平的过程,组织实施了“55101”培训工程,围绕本市机械、电子、食品、黄金、现代化工“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汽车、电脑、手机、葡萄酒等“十大产品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市场需求、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的衔接。

其次,烟台市还做好市场用工调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培训能力、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在年初提报培训计划,并通过进企业、进社区“双进”措施,开展培训项目前企业用工情况和岗位需求情况的调查摸底,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向的基础上自主招生,就业部门则根据各培训机构的招生进度,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剂,优先安排企业急需且能稳定就业的岗位和工种进行培训,确保人岗匹配,供需相适,培训双方在培训后能够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稳定就业。

第三,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实现无缝对接。烟台市积极开展企业用工指导,主动帮助企业制定用工规划,在劳务引进过程中提前介入,将招工与培训紧密结合,缩短培训周期,采取“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培养,做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重点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形成培训、实训、就业一体化的职业培训机制。

此外,统筹兼顾,分类施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需求,结合实际开展长短结合、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的培训。对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加强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职业见习培训和核心能力培养,帮助青年劳动者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对技能水平单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着力提高他们进入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失业人员,开展转岗快、适应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转换职业的能力;对在职劳动者,结合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实际,采取脱产培训、业余培训以及脱产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建设,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烟台市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烟台市失业职工培训中心,创新就业培训模式,打造了集现代信息化传媒手段为一体的自助式“培训超市”,学员可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学习时间和培训方式,打破了时间、工种、师资等限制,方便学员自主选择专业、随到随学,进一步提升就业培训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实行项目引领,积极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品牌

坚持“项目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培训方向,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将不同职业层次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工种进行“项目重组”,明确培训任务、职业等级、培训内容、教材设计、培训形式、考核标准、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八个方面的标准。在烟台就业网和新闻媒体上向社会予以公告,通过日益完善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工作框架和运行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将培训机构招标与培训项目招标有机结合,解决了以往培训机构招生人数不足而无法按期开班和培训效能低下等问题,也激发了优秀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培养效果,逐步形成了规范、标准、科学的就业培训模式。近年来,全市每年都采取公开招标和绩效考核方式择优确定60多家培训机构,涉及电工、焊工、钳工、计算机、手机维修、中西式烹调、美容、美发等100多个培训工种项目,有力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结合各地产业布局,围绕市场需求,在全市十四个县市区积极打造职业培训品牌。先后培植了以莱州市就业训练中心为核心,莱州职业学校为骨干,各镇街石材加工基地为培训实习基地的“莱州石材工”;以栖霞市就业培训基地,16个镇街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为培训点的“栖霞果树工”;以海阳市就业训练中心为核心、各大毛衫企业为依托的“海阳毛衫工”;烟台开发区高级技工学校的“烟台船舶焊工”;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的“微笑天使服务员”;蓬莱市蓝天月嫂培训学校的“蓝天月嫂”以及烟台银和怡海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的“怡海家政”等优秀培训机构和培训品牌,初步形成“一地一校,一市一品”的培训机构和专业聚集效应。

丰富载体驱动,三大平台激发创业活力

烟台市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丰富培训载体和手段,致力打造创业实训三大平台,将创业理论应用到创业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创业实践能力,激发了创业活力。

首先是模拟实训平台。引进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的创业实训系统。通过组建模拟公司,以母版公司的经营资料和业务流程为蓝本,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经营,为想创业者和初次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模拟平台,它的训练涵盖了创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率。中心运行以来,帮助2038名学员进行了创业实名实岗实务演练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学员的自主创业能力。

其次是企业辅助平台。依托当地创业明星企业建立创业实训基地,让有志于创业的学员走进企业进行创业能力实战演练,掌握学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与此同时邀请企业家与创业新手结成对子,为他们提供参与企业运营、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全市已结有创业帮扶对子1061个,直接扶持创业227人,带动就业1282人。

再次是基地孵化平台。积极与驻烟高校合作,搭建起“一园、两基地”创业孵化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实训场所。占地3.7万平米的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孵化创业项目100多个;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和鲁东大学两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有62个创业项目进驻孵化,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实现“实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自2010年至今,累计举办各类创业实训班64期,培训在校大学生8900余人,毕业后就业率达到92%,其中成功创业的有2341人。

强化师资建设,着力提高培训效能水平

去年10月,烟台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建立一支适应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就业创业培训的授课质量,是培训工作得以高效、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精心筛选师资。按照“有两年以上就业创业培训教育经验,具有KAB资格证书;有基本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有熟练使用现代化培训模具和教学软件的能力”这三个标准要求,在驻烟高校遴选出了58名优秀教学骨干作为师资培养。

其次,高层次开展师资培训。烟台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授课,现场指导,使参训师资全面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熟知系统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骨干师资力量。

再次,突出观摩研修提高培训效能。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和观摩交流会等各类活动,不断强化师资水平。目前,全市共举办就业创业师资培训班、进修班28 期,累计培训教师413人,已有46人取得省级以上就业创业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国家级培训师4人。

(作者单位: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猜你喜欢

烟台市师资实训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