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莎:青年人的“知心姐姐”

2013-02-01

职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总能求职者职业指导

清晨,当阳光照进这间小而明亮的玻璃房,总能带给她温暖和幸福。是的,这里就是她的舞台——职业指导室。

在这里,她总能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及时为企业推荐适合的人才。

在这里,她是求职者的心灵捕手,总能透过求职者的眼神,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温暖。

在这里,她首创“亲情职业指导法”,探索出一条针对85后青年求职者的职业指导新路子,帮助无数青年成功就业。

她就是上海市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的职业指导师叶莎。

为企业缓解燃眉之急

“小叶,到你这儿来招人,我们放心。”这是用人单位对叶莎最好的褒奖。

作为一名高级职业指导师,叶莎深知,只有求职者、企业两手牵,才能做好推荐匹配。为了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无论何时何地,她的手机总是处于开机状态。她曾因病住院开刀,但是她的手机依旧为企业打开着,随时等待企业的召唤;病床边还搁着笔记本电脑,随时准备提供及时服务。可以说,人在病床,心在工作。住院期间,当她接到世纪联华超市打来的招聘电话时,二话不说,立刻又投入了工作中,为单位缓解了燃眉之急。企业人事干部十分感动,他们说:“小叶,到你这儿来招人,我们放心。”这是对她最贴切的评价,也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为服务对象雪中送炭

在叶莎眼中,服务对象的困难,就是她的困难。

作为高级职业指导师,叶莎每天面对大量的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她眼中,服务对象的困难,就是她的困难。在一次日常咨询接待中,戴女士的不幸经历牵动了她的心。戴女士,失业多年,离婚后独自带着读初一的儿子小军,在娘家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仅靠低保和亲戚的接济度日,生活非常困难。在叶莎的倡议下,他们部门与戴女士结成对,职业指导员们纷纷慷慨解囊,为戴女士母子募捐、赠送学习用品,并上门为戴女士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服务,先后推荐了物业保洁员、便利店店员等岗位,帮助其就业。叶莎还义务帮助小军补习功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得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戴女士笑了,小军笑了,叶莎也笑了。

“巧借亲情”助力职业指导

当求职者自己都已经放弃自己时,叶莎依然像亲人一样不离不弃,帮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

新一代求职者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缺乏人际沟通能力;有的还处于“青春叛逆期”,和父母也沟通不了,就更显孤僻。他们就业比较困难,有的甚至成为“啃老族”。叶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长期的思索和实践,叶莎意识到:要教会青年求职者与人沟通,不妨从疏通亲情入手。在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领导和同事们支持和配合下,她首创“亲情职业指导法”,即“疏通亲情,教会沟通;巧借亲情,精心激励;注入亲情,不舍不弃”,探索出一条符合85后青年求职者特点的职业指导新路子。曾经被家人称为“铁石心肠”的小萧动情地说:“没想到我都放弃了自己,而你还是像亲人一样对我不离不弃,真是太感谢你了!”

照亮职业迷途的一盏明灯

叶莎说自己愿化为一盏明灯,照亮迷途中的人。

从事职业指导员工作十年来,叶莎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今年五四青年节,她作为杰出青年代表,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曾获得“振兴杯”第三届全国青年职业指导技能大赛冠军,被评为上海市“十佳职业指导师”。其实她平时接触的青年求职者更喜欢叫她“知心姐姐”,因为她不但职业技能绝佳,服务态度更加令人钦佩,给求职者送去亲人般的关怀,广受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叶莎也满足地笑了。从一时一刻的奉献,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叶莎是青年人的贴心姐姐,更是一个青年时代的榜样。

猜你喜欢

总能求职者职业指导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那个人,总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我们告诉孩子们努力总能成功。但当他们还是失败时,该怎么办? 精读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愿我总能吃到最美好的你
听,总能听见什么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