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析

2013-02-01钱晓强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腊梅考纲黄土

钱晓强

江苏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题的能力的要求最高,考生对这道题的畏难情绪尤为突出,觉得该题要拿分不易,拿高分更不易。可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备考时注意考纲要求,注意常见题型的积累与整理,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解题方向,在高考中就能攻下这块高地。

【试题回眸】

【2011江苏高考】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文略)

【考题分析】

作品体裁:小说;命题切入点:环境

命题要求探究小说环境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去年的江苏省的现代文大阅读的命题角度比较独特,令很多考生手足无措。但仔细分析这道试题,难度不大,就是考查了小说的四个命题角度中的环境,也符合考纲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这点表述。该题的命题指向就是环境氛围。再看题目要求考试回答关于环境的哪方面的信息。题目的指令很明确:自然景物的深刻寓意,自然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先明确文章中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哪些,考生都能找到:雪和腊梅林。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再联系这两个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的事物的本来特征,就能找到第一问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第二问是小说中常见的问法,问的是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来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指向要涉及环境本身,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小说人物的作用以及对主旨表现的作用,但该题的指向就问了小说中自然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只要找出文章中相应的环境描写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就能准确的回答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经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间的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进了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的人格。

【方法指津】

要答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探究题,教师和考生在备考时要对该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探究虽是F级,但是并不都是难题,会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它是基于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而言的,纵观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探究题,考查的角度还是常规的角度,近几年的小说类的考题没有脱离小说命题的角度(环境、人物、情节、主旨),2009年散文类考题中探究“上善若水”几层含义是建立在对全文思路的理解上的,只是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坚信:探究题是对文本的探究,是以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为基础的。探究的能力是建立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基础之上的,只有认真阅读分析文本材料,读懂文章写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再去答题。同时也要注意考纲中的要求,仔细研读考纲,探究题表述有三个大的方面,了解要考查我们哪些内容,我们就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做到见到比较新颖的设问角度也不奇怪,见招拆招,明确命题者要问我们什么,想要考查我们对文章的哪一方面的认识,调动知识储备,准确科学的解答该题。

【现场练兵】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1.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请结合全文探究“黄土魂”所包含的具体内涵。

2.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请探究这段内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

【附答案】

1.①黄土高原上的生灵富有灵气而值得敬重,承载了西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民族的魂骨;

②黄土的峰峦和旷野深沉豁达,沉默中显示了智慧;

③黄土包孕了厚重的思想,源生了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隐藏着神圣的孤独,朴实单纯;

⑤黄土的景和人在静默背后,刚劲烈性。

2.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

与上文内容具有真正灵魂的色泽鲜明的黄土形成鲜明对照;

为下文写自己对物质文明发展完善后导致给精神家园带来浩劫的隐忧和对传统文明丧失的沉重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3.①对故乡亲附依傍和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②对黄土孕育了灿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敬重、赞美和自豪之情;③对黄土领域失去了灵与肉的失落和悲叹之情;④对“我们”“肤浅”的自责之情;⑤对黄土精神回归和重建精神家园的期盼之情;⑥对父母这一辈农民的尊敬与怀念。

猜你喜欢

腊梅考纲黄土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一枝腊梅伴冬
腊梅
腊梅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