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013-01-31王玉杰纪文君王玉晨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产科母婴家属

王玉杰 纪文君 王玉晨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共同参并学习母婴护理知识和技术[1],解决了产科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母亲和新生儿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分别护理,新生儿日常护理在专门的区域,完全由护理人员完成,产妇及家属均不能参与。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2],深受产妇和产科工作者的欢迎,本文就国内母婴床旁护理开展的范围,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产科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1 母婴床旁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产科,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采用“待产、分娩、恢复房间一体化,替代产妇需多次转移的产科传统服务模式。在整个住院期间,包括待产和分娩时,为每个产妇在同一房间提供待产、分娩的医疗服务,产后休养和新生儿护理也在同一房间由相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及经济状况的限制,尚达不到FCMC。但产科护理工作者在积极探索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母婴护理新模式,而由FCMC演变的母婴床旁护理,一位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母亲和婴儿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24h不离开母亲,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大大提高。

2 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

2.1 应具备的条件

2.1.1 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2.1.2 环境需要有调温设备,如空调或暖气等,使母婴同室病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新生儿沐浴抚触时室温保持在26~28℃[1]。

2.1.3 物品除新生儿护理常用物品外,需配备可移动的母婴护理车、婴儿游泳车、新生儿抚触洗浴用品等,以完成床旁护理工作。

2.1.4 管理配备足够的护士,按护士分层次使用及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原则进行岗位分工,减少交班次数,并实行弹性排班。

2.2 床旁新生儿护理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等。责任护士一面操作一面讲解,并教会产妇和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等知识,使其出院后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有效地护理。

3 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3.1 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

3.1.1 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消除了产妇因母婴分离的种种担心。责任护士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科知识,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护士温和的语言,热情的服务,使产妇及家属感受专人、全程、温馨的护理服务,使其有归宿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加[2]。王玉玲等[3]研究表明,全方位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体化优质服务,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达到99%以上。满意度大大提高。

3.1.2 促进产妇及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使产妇及家属可参与到新生儿的每个护理过程,在床旁看到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得产妇及家属增强学习兴趣,更全面掌握母婴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产后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4-5],出院后更好的护理。

3.1.3 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24h不离开母亲,母婴有了更多的皮肤接触机会,母亲可随时满足婴儿吸吮母乳的需求,使婴儿及时有效地吸吮,而责任护士根据每位产妇的个体情况进行的一对一的母乳喂养指导及协助,如分娩30min内早吸吮,正确的含接、抱奶姿势,每天吸吮次数,乳头凹陷的处理,破损、皲裂的护理,以及如何保证6个月纯母乳喂养等指导,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6-8]。有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母婴分离次数,增进亲子关系,可有效提高婴儿吸吮次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9]。

3.2 对护士的影响

3.2.1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工作感到满意,对护士的关心充满感激,使护士感受到了自身价值,也越来越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患者对护士的赞誉,激励护士更好的服务。

3.2.2 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床旁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全面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全面掌握母婴情况,增强责任感,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除掌握医学及护理知识外,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形象[10]。

3.3 对医院的社会影响

3.3.1 减少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由于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责任心增强,“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也避免了婴儿抱错的可能性,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士在实施床旁护理的过程中,与家属的交流增加、信任度增加,减少了纠纷的发生率。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医疗差错,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3.3.2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充分的母乳喂养,提高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力;床旁护理各项操作都在产妇床旁进行,使医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侵入性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防范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对一”的产妇及家属参与的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护理特点,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了产妇的育儿技能,还能减少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大大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水平,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1]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M].青岛:青岛卫生出版社,2010.

[2]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3]王玉玲,王玉杰,刘铭,等.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3-5.

[4]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1-2793.

[5]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6):118-119.

[6]秦学玲,黄宝胜.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135-136.

[7]胡赛玲.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8]王玉玲,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9]蔡红,孙红.关于婴儿抚触的进一步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0):49-51.

[10]叶朝.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的实施[J].天津护理,2010,18(6):323-324.

猜你喜欢

产科母婴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