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3D重建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3-01-31丁元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鼻骨上颌骨鼻中隔

丁元吉 王 红 张 利

64排螺旋CT3D重建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丁元吉 王 红 张 利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3D重建在诊断鼻部外伤骨折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鼻部外伤患者进行64排螺旋 CT扫描后运用3D技术重建成像,评价影像诊断鼻骨骨折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 CT3D重建成像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形态和范围。结论64排螺旋CT3D重建成像对于显示复杂的鼻骨骨折的空间构像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鼻骨骨折;三维重建;64排螺旋 CT

鼻骨居颌面部中央,位置较为突出,容易受到外力而发生骨折,传统鼻骨侧位X线平片,由于重叠影像,影响检查效果和准确性;普通CT扫描由于其层面厚,重建时形成伪影大,很容易漏诊、误诊,特别是鼻部发生粉碎性骨折及合并上颌骨额突、鼻中隔及眶纸样板骨折。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非常精确的检查方法。本文对71例鼻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位加水平位扫描并行3D重建,与X线片及普通CT进行比较,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患者,男49例,女22例,年龄11~65(平均27.0±1.5)岁;40例为拳击伤,15例车祸伤,9例钝物击伤,7例坠落伤;其中鼻梁塌陷26例,鼻梁偏斜19例;局部软组织肿胀52例,鼻部触诊有骨擦感59例。就诊时间为0.5h~7.0d。为患者行64排螺旋CT 检查前均做普通鼻骨X线侧位片或普通CT诊断为鼻骨骨折或可疑骨折。

1.2 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技术参数设置:120kV,200mA,层厚设为 0.67mm,层距设为 0.67mm,视野范围为180mm。运用骨算法进行鼻骨局部显像,应用多层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表面最大密度重建等技术进行图像合成。旋转影像,以最佳观察角度,精确显示鼻骨、鼻中隔、鼻腔、鼻窦、上颌骨额突以及眼眶等局部重要器官的解剖结构关系及骨折的严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的骨折线位置摄片。

2 结果

71例鼻部外伤患者中行X线片者26例,普通CT者45例。64排螺旋CT冠状位加水平位扫描后行3D重建,59例发现鼻部骨折,其中,单纯线性骨折者17例,骨折伴明显移位者26例,多发性骨折者21例,合并上颌骨额突或鼻中隔骨折者5例,鼻骨骨折并眶纸样板骨折 2例;单侧鼻骨骨折 3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6例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鼻内镜检查证实。

3 讨论

鼻骨是成对不规则形的骨板,其上厚下薄,突出于面部,极易受到外力发生骨折,以拳击伤及车祸伤最多见。鼻骨骨折较易发生于鼻骨的中下部,可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前者又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后者包括单纯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上颌骨额突、眶纸样板等的骨折。基层医疗机构基于条件所限诊断鼻部骨折靠X线侧位片或普通的CT扫描,侧位X线平片对于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线性骨折、鼻中隔骨折、鼻骨间缝分离、鼻额缝分离等诊断困难[1]。普通 CT虽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鼻骨与周围骨质的结构关系,但由于自身的技术缺陷,不能很好地进行3D重建,无法了解鼻骨周围各部位受力及损伤移位的具体结构关系。

64排螺旋 CT 三维图像采集设备的临床应用,结合高精度的图形工作站设备及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应用多种算法及图像处理方法形成三维图像,可精确、立体、全面地显示鼻骨及周围骨质结构损伤情况。不仅能显示上颌骨额突局部及周围结构的正常解剖结构关系,还能明确诊断骨折的类型、部位和周围骨质的解剖结构关系,能准确显示鼻腔、鼻窦、鼻中隔及邻近组织的改变情况[2];通过精确调节显像的窗宽和窗位能在软组织窗位和骨窗位之间随意相互切换,从而能准确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D重建技术影象清晰,可精确的显示局部骨折区的立体解剖结构关系及骨折的形态、移位情况等改变。对周围骨质结构及深部细微结构骨折的细节显示能力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普通CT。采用骨算法的3D 图像用于3D 重建,图像光洁度和清晰度非常理想,图像无假孔现象,无明显阶梯样改变。

64排螺旋 CT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广等优点,扫描一次最多可采集 128层,层厚薄、图像清晰,具有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图文工作站拥有图像处理软件能对图像进行强大的后处理能力,能够从任意角度行3D图像重建,清晰对骨折的形态、位置、范围及移位情况行准确地显示,其显示水平骨折更具明显优势[3]。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影像资料分析,认为选择扫描层厚 0.67mm,重建间隔 0.67mm的扫描参数,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通过本组病例笔者体会对于水平骨折患者轴位CT图像显示不良,而冠状位可清晰显示其移位情况;矢状位CT重建图像对骨折的前后移位的观察较轴位及冠状位清晰;粉碎性骨折轴位显示清晰,特别是合并鼻中隔骨折及上颌骨额突骨折者;3D重建结合各不同角度CT图像综合观察,增加了复合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和法医鉴定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1] 高宝义,许强.高分辨率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鼻外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1(3):140.

[2] 黄兆选,唐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0.

[3] 侯开渝,肖德贵,王锡增,等.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527-530.

R445.1

A

1673-5846(2013)07-0314-02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保定 073000

猜你喜欢

鼻骨上颌骨鼻中隔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孕中期21-三体胎儿单纯鼻骨低平超声表现2例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分析
浅析鼻骨骨折行鼻骨复位术病人的护理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复杂鼻骨骨折一期鼻整形手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