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教学的关键——激发兴趣

2013-01-31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温庭筠李贺诗词

董 琴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一书的教学任务重,集中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一些教师的功利色彩太重,诗词教学常常就变成了做诗词鉴赏题了。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使诗词失去原本的美。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使学生对诗歌心神向往。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具体是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

鉴赏诗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诗作所描写的内容进行还原、再现。因此,不论唐诗还是宋词,它们基本上都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来帮助理解和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开头八句用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描绘了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笔者认为这样的境界光靠想象是无法到位的,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来理解。我在一个月圆之夜,带领全班学生来到河边去切身体会月下的美景和美妙的境界,并让学生在月下朗诵了《春江花月夜》,学生兴趣特别高,很多同学都主动要求在那样美妙的月色中朗诵,他们说感觉太好了。

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鉴赏改写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诗歌时,往往会剥夺学生参与再创造的权利。用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学生自然会没有多少兴趣。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我在诗歌教学时就经常放手让学生去进行鉴赏再创造。教学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尝试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改写成一副对联。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劲,纷纷开始创作,效果还很不错。

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去切入

笔者发现,诗歌教学时,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能让学生快速兴奋起来的切入点,那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教学温庭筠《菩萨蛮》一词时,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该词,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书下两个注释。这两个注释对“小山”和“金明灭”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哪种解释更合理,更符合词的意境。学生对于这样的开放型的问题特感兴趣。于是大家就讨论开来了,积极发言。有同学认为“小山”理解为“描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好。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对词的内容的把握,同时也勾起了阅读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四、多用比较阅读法

唐诗宋词中有很多在主题或表现手法或人物形象上相类似的作品,在教学时要善于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温庭筠的《菩萨蛮》和欧阳修的《蝶恋花》都是闺怨词。教学时我让学生探究两首词的不同。一开始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我就问道“这两个怨妇,谁更凄苦?”这时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有学生认为欧阳修笔下的思妇更凄苦,因为她独处深闺,而丈夫却游乐章台,乐不思蜀。再加上眼前所见都是暮春残景,怎不凄苦。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更多的是表现独居时的那种慵懒和百无聊赖的情状。有学生却认为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更凄苦。因为她好像不知什么原因,连真正的爱情都没有获得,只能独处羡慕双飞的金鹧鸪。而《蝶恋花》是写深闺少妇离别之后的伤怀之情,虽然也孤独,但是更多的是思念心上人,等待心上人的一种感觉,既然是等待,那就还有盼头,还有希望。学生越来越活跃,有的说刻画女子的手法不一样。《菩萨蛮》主要通过女子的妆容和梳洗打扮的动作以及衣着来衬托女子的孤独,《蝶恋花》主要通过对女子居住环境和暮春残景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的孤寂。通过比较,学生对词的解读深刻多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精彩而贴切的作者介绍

鉴赏诗歌时,有时对作者的介绍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作者介绍不一定非要走常规路线,求全,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精彩而贴切的介绍。李贺的《天上谣》是一首游仙诗,充满了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诗境,我用李商隐为李贺写的《李贺小传》来介绍李贺,他的诗作充满了浪漫色彩,他的死也极具浪漫色彩。

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诗词教学注重朗读和背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在教学诗词的时候,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学习将会变成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兴趣的培养是需要我们教师去多动脑筋的。“天意君需会,人间要好诗。”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兴趣一起去探索唐诗宋词这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

猜你喜欢

温庭筠李贺诗词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