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文教学更接近生命本真

2013-01-31李运梅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本真文言

李运梅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文言文教学也应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实践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地“读”

众所周知,在文言文教学中,“读”是关键。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正确的。文言文时空上距离我们较远,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教材所选的文言篇目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大多是深入浅出,再加上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训练,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他们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根据课文提示疏理文意是不难的。只要教师调配好指导学生阅读的有关事项,他们就可以自主有效地学习。

1.提出具体要求

文言文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泛读,即浏览,也可以精读,即加批注;可以默读,也可以放声朗读。这多种方式要交替使用,其中,放声朗读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只有通过有声朗读才能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语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朗读课文还要有层次地进行。首先是要扫除阅读障碍,对于生字新词要明白它的读音及简义,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不断地识字学词,才能最终离开字典。其次要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不但巩固了第一步的成效,同时也训练自己的语感,进而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我们应对文章进行全面地精读(一般采用默读形式),只有放手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吃”,他们才能吃透,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不教而学。最后再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者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品读全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确定具体的对象

教师看待学生,既要把他们当作有机统一的整体,又要把他们分化成一个个的个体,这就是说,我们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同时,应考虑到他们固有的差异,不能把“要求”标准化,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此一来,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开始,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让他们知道,文章应怎样读才算好。等他们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并达到一致的标准后,就可以安排几个平时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做示范朗读,渐渐地,我让科代表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搭配读,平时不怎么朗读的同学也要拉进来,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读的内容。

3.要有具体的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了,相反,我们更要充分地准备好,因为我们是学生的主评委,只有通过我们的点评他们才更有自信,更加用心去读。我们不但要要求他们认真去做好读的准备,在他们读后,我们更要做好评委这一角色,要对他们的读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缺点,让他们扬长避短,以后读得更好。也只有用我们的有声语言才能直接鼓励学生去读。

我相信,经过这精心的“读”以后,其它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了。

二、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地“析”

高中课文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是对“文言文”三个字的最好解释,积累文言知识点和赏析内容主旨面,是对“文言”的“言”和“文”的阐述,而作为一篇文章,我们要对它的行文线索进行分析。这“点线面”三位一体,既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1.分析知识点

高考考纲要求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学生才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探索,归类总结文言知识点,一般的做法是,学生在“读”时遗留下来的问题要解决,老师对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要归类总结。

2.分析行文线索

一般地,课后练习能揭示行文线索,课前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也应作一定的介绍,这些内容可在学生“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抛出去,或先引导他们指出本文的文眼,或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或演示人物的生平简历,具体采取哪一种形式,应视文章内容而定。比如《黄州快哉亭记》应找出文眼,即“快”字,用它串联问题;《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可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分别是“殊可过”、“思曩昔”和“有深趣”;《苏武传》可按时间顺序简单勾勒出 “出使→谋败→自刺→不屈→劝降→归汉”这样一个事态图。

3.赏析内容主旨面

此环节是对所学文章的精华内容进行品味鉴赏。那些描写华夏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桑变迁、风土人情、亭台楼阁的美文,那些反映民众的生存状态、透视社会心理、展示作者情怀的华章,仿佛引领着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遨游。通过引导学生含英咀华、探究主题、运用语言,达到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品味文章的深意,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形势时,就需要老师充当“权威人士”,进入“悟”的环节。

三、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地“悟”

“悟”,是指学生的理智认识活动,领悟文言文,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也就是既要有情感体验,又要有理智认识。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才能真正悟出文言作品的深长意味。如果说“读”和“析”是完成教书育人中的“教书”的话,那这“悟”就是完成“育人”了。

在文言文中,我们将循着作者的思绪,走进古代天地,领悟古人对人生所作的哲理思考,倾听古人对忧患人生的叙说,追寻古人在历史中遗留下来的足迹,领略古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阐释,体味古人在纵横的文风激荡下的独特气质。

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良好的个性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永不过时的聪明睿智的范例。《离骚》所凝聚的民族气节,《烛之武退秦师》展示出的古人智慧,《劝学》对人的个性的培养等,只要教师指明方向,就算学生是在逆水中也能顺利行舟。

综上所述,让文言文教学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就是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地“读”、“析”、“悟”,其中“读”是关键,只要这一环节处理得好,“析”和“悟”就可迎刃而解,可以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化。如果说我们能“偷懒地教”,学生反而会更加勤奋地学,自主地学,有效地学,创造性地学,那就让我们在教学一线中,更加深入浅出地实践新课标理念,还原生命的本真,让学生活生生地去学习吧!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本真文言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青铜葵花》选段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