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欣赏选修课教学策略及方法

2013-01-31徐敬东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诗文探究课堂教学

徐敬东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配有“诗歌之部”“散文之部”等三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均按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顺序指导学生鉴赏学习。

相对于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其它选修教材来说,这册教材篇目多,容量大,要求高,任务重,给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这册古诗文欣赏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确立了完善古诗文欣赏选修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丰富其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努力让选修课堂的语文教学模式多姿多彩。

一、古诗文欣赏选修课堂教学策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高中古诗文选修课本所选的这些古诗文,都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精华中的精华。如何让它们被学生愉悦地接受,正确地理解,陶醉地欣赏,进而喜爱它,痴迷它,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审美境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陶冶思想情操,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的战略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否科学、合理、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对于古诗文欣赏选修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四个基本策略:

一是有利于学生放开思路,发展学习个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古诗文从时代背景、作家思想、语言文字等诸方面都与现在的高中生生活环境、思想认识、习惯语言等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体验上,思维活动上,认知理解上,都有较大难度。要学好它,把它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一种审美活动来享受,一种精神文明来传承,就不仅要让学生走近它,更要让学生带着热情与兴味去亲热它。如果按传统必修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机械地读、背、分析、理解,势必很快就会产生学习疲劳、厌倦乃至厌恶感。因而教师应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选修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翁,敢于探讨,敢于质疑,敢于表现,从而变单一、封闭、被动、消极的学习活动为多元、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

二是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学习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古诗文学习中的疑难困惑。新课程古诗文欣赏选修教材较之必修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具有集中性、系统性、指导性的特点,目标任务更明确,更具体。教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上只要牢牢把握单元要求:探究诗歌的意旨,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大的方面,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每个篇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课时安排,定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文鉴赏方法技巧,提高他们鉴赏古诗文的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学习古诗文,除对它有热情,感兴趣,广泛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能通过教师指导点拨弄懂不理解的地方之外,掌握并积累相应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技能也非常重要。古诗文形象、情感、手法、语言等各有不同的知识体系、专业术语和相关鉴赏方法技巧,学生不仅要积累了解它,还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实际鉴赏技能。因而课堂上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鉴赏问题的能力,鉴赏与训练并举,学习与动手同行。

四是有利于必修与选修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在这册选修课本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高中必修课和以前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他们了解了一部分作家作品,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了初步的鉴赏技能,为我们古诗文选修课本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如果教师在学习初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已熟悉哪些作家作品,现在最想了解哪些作家作品,而哪些古诗文鉴赏知识技巧,迫切需要老师讲授或指导等等,对于教师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古诗文学习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气场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任务定会大有裨益。

二、古诗文欣赏选修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

根据以上古诗文选修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笔者在教学中周密制订教学计划,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努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发挥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之风格,从而使课堂活动多姿多彩。

1.诵读课

诵读是古诗文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全身心进入古诗文营造的审美境界,和古代先贤们一起同欢共悲;有利于学生从作品整体出发,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声韵美、画面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教学中,我把“诵读”设定为课堂活动的基点,指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诵读中解读作品。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泛读整个单元作品,初步感知这一单元的基本诗文内容和学习要点。具体到每个篇目的教学,诵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则灵活变化,避免枯燥单一。内容上既读正文,亦读注释和相关连接;形式上既有整堂诵读课,亦有其它课型的诵读渗透;方法上有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等等。注重诵读的指导点拨,或读音节节拍,把握节奏感、音韵美,或读中品意境、品情思,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2.背诵课

读的终极目标是背。在教学中,我把“背”的观念一直牢牢地扎在学生心里。我告诉学生,当他们今后离开课堂,走入社会若干年之后,也许高中课堂上许多东西都淡忘了,但他们牢记的每一篇古诗文定会与他们相伴一生,影响他们一生。

3.默写课

能背不一定能写,会写。古诗文默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能督促学生读和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规范学生文字书写,纠正过去养成的一些不良书写习惯。

4.鉴赏课

鉴赏课是古诗文选修课堂最主要的呈现形式。而学生自觉地广泛参与课堂鉴赏活动是课堂鉴赏学习的必备条件。古诗文鉴赏是一种主体性极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鉴赏环境,营造理想的课堂鉴赏氛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置身作品意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与作家共鸣,同时借助联想和想象,沉入作品美好世界,得到审美享受,是我设计的古诗文选修鉴赏课堂主要方式方法。

在鉴赏活动中,如果作家构筑的生活情景是学生完全陌生的,我总是尽可能借助多媒体影视资源,让学生先感知类似生活场景,再诵读吟咏作品,进入情景,解读作品。如果作家描绘的生活情景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者有一定感性认识的,我就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意境,深入体会作品。

5.探究课

探究课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最佳课型,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探究课题,根据教学实际,我确定的探究内容既包括单元教学重点问题探究,也包括具体作品细节探究,拿第一单元为例,我设计的探究对象有:每篇作品的主旨探究,诗人屈原、杜甫、陆游爱国思想探究,《湘夫人》的象征意象及楚地巫风文化探究,《拟行路难》的时代背景探究等。对一些作品某个方面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可作多元解读的,我总是把它确定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悉心揣摩,见仁见智。如《阁夜》中“天涯”的探究,“虞美人”中“朱颜”的探究,《项羽之死》中项羽形象的探究等等。二是设计合理的探究方式,在探究课上,我总是引领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的探究方式,由语文学习小组组长牵头组织各小组展开研讨活动,集思广益地解决每个探究课题。

6.展示课

展示课实际上是探究课的一种延展,它不仅能展示学生探究古诗文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翁的积极参与活动意识,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极有帮助。我安排的展示课一般一周一节,课外或自习布置探究任务,具体展示课堂由学生代表主持,各学习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教师只作课前设计和课堂展示完毕后的总结。

7.讲座课

为了让学生获取更系统、更完整的古诗文专业知识,更深入地整体解读作家作品,把握课文精义,我在每个单元教学前或教学完成后都专门开设了两节讲座课,讲座的内容与课堂单元教学紧密联系,互相呼应,对深化学生所学所获,拓宽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鉴赏技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讲座的形式既有教师自己主讲,亦有下载的“百家讲坛”等相关内容。配合这册古诗文选修教材,我开设的讲座课共计12课时,包括①走近名家: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②风格流派:山水田园诗、羁旅行设诗、赠友送别诗;③鉴赏知识:诗眼、意境、手法、情感。

8.写作课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练笔与鉴赏相互结合是古诗文选修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一篇作品后,我往往安排学生写周记或小作文,用来迁移拓展相关的鉴赏学习活动。这种写作形式是古诗文选修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完善与升华,有利于学生整理思路,提升认识,总结收获,是学生对作家作品一次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课堂鉴赏体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配合课堂鉴赏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赏析评论类,如“谈《湘夫人》的象征意象”“我看湘君”“浅析《春江花月夜》情景关系”“诗酒话人生”“项羽之我见”“论《阿房宫赋》的抒情韵味”“析《项脊轩志》的情趣与理趣”。二是读后感类,主要针对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类篇目谈学习感受,如“读《庖丁解牛》有感”。三是文体改写类,主要训练学生品味乃至重新营造作品意境的能力,如将《春江花月夜》改写为散文,将《湘夫人》改写为故事;将《夜归鹿门歌》改写为现代散文诗等。

猜你喜欢

古诗文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