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镇到底有几个“坏人”——从文化层面解读《祝福》

2013-01-31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鲁四祝福理学

李 宁

《祝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不幸生活的画卷,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典型形象,里面有让人同情的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受害者,有让人憎恶的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有让人忧爱交织的以柳妈为代表的看客。我们对《祝福》的解读,通常是从阶级的角度,将《祝福》中的人物分为三六九等,而且这些人都是迫害祥林嫂的凶手,都是“坏人”,尤其是鲁四老爷,更是坏透了!但是,比照一下今天情况,对于一个大款老板来说,当他知道对方是个“不干净”的“克夫”的寡妇,他还能像鲁四老爷那样让她到自己家里来做保姆吗?而鲁四老爷却两次容纳了祥林嫂在他家吃住。最后,她被“辞退”(赶出),也是事出有因:祥林嫂对鲁四老爷家祭祀之事也要掺和,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从这一点上说,鲁四老爷这个人就不坏。

“好人”“坏人”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从人性角度来区分,看他们是否有道德,是否违法乱纪。而不应从政治、思想、阶级角度来区分。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而思想又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文化和思想影响着人,但又决定不了人性。可以这么说,鲁镇上的人,其人性本质是好的,他们的行动反映出来的不是人性丑恶,而是封建文化东西的丑恶。

首先,我们从文化层面审视一下祥林嫂。注意,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生活在同一时代,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个农村妇女,她的思维特征并没有鲁四老爷那样明显,所以很容易被贴上阶级的标签,赋予她与鲁四老爷以及那个时代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极力抗争的形象。如果我们从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模式上来探究这个人物,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把她和鲁四老爷对立起来。她在文化上和鲁四老爷基本上是一致的。她和鲁四老爷虽然阶级地位不同,但是文化背景是相同的。她是认同封建理学那一套的,虽然她没有知识,不会像鲁四老爷那样对理学有多么深入的理解,但是理学的基础原则,还是在她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的。她再嫁时激烈反抗,体现的是鲁四老爷坚决维护的“烈女不事二夫”的准则。对自己再嫁的羞愧感,为了得到社会上人们的原谅去捐门槛和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的观念是一致的。鲁四老爷认为她有罪,她也认为自己有罪。在思想上,我们看不出她和鲁四老爷有什么对立。在情感上,虽然她拼死反抗,但是再婚后安定的生活,她先是无奈后是满足地接受了。这种本能让她的生活偏离理学的轨道,因此带来了她和鲁四老爷及鲁镇上人的矛盾,这种矛盾并不是思想上的对立,而是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无奈。祥林嫂为了生存无奈地 “放纵”自己的情感而偏离了自己的思想。思想和情感的不一致,导致了她和鲁四老爷的矛盾也导致了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矛盾,她在思想上是不认可自己再嫁的,而在情感上为自己的再嫁生活感受到某种快乐。祥林嫂去捐门槛,代表了她的情感向思想的回归,她捐门槛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示她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统一。祥林嫂的行为,是受她的思想和情感的统一与对立驱使的。从品德和行为上看,祥林嫂是个“好人”,她的悲剧是由封建文化造成的。

其次,我们研究一下《祝福》中主要人物鲁四老爷的文化特征。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自然是明清时代居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理学思想,坚决维护封建伦理纲常是他做人的准则。“讲理学”框定了他的人生。他的情感模式自然要切合他的思想,所以,他对祖先的崇拜,对维新的仇视,对妇女再嫁的鄙视,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文化、思想基础,不足为奇。他的行为模式,对祥林嫂身份的禁忌,对她再嫁的厌恶,对她亡于祝福时刻不近人情的痛骂,都表现出这个人的“大恶大毒”。文化决定了他的思维、行为模式,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更没有负罪感。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凶吗?他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不,他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迫害祥林嫂,还曾两次收留了她。我们看不出他人性“恶”的东西,如果说凶手,那么,封建文化糟粕才是凶手;如果说,被封建文化毒害,那么,鲁四老爷所受的封建文化毒害则更深。他身上体现的皆是封建理学那一套东西。所以,从品德和人性角度看,鲁四老爷也是位“好人”。

鲁镇上剩下的人物有鲁四婶、柳妈和鲁镇上看客了。四婶不用说,好人一个。柳妈呢?她用男女间房事来和祥林嫂开玩笑,或者说,取笑祥林嫂。这种取笑虽然不高尚,但也无太大的恶意;她还为祥林嫂出谋划策,让她去捐门槛,其动机是好的,是为祥林嫂着想的。柳妈的对祥林嫂的取笑和出主意,都是封建文化驱使的。以往的分析是,柳妈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我们说,这样的分析是不准确的。柳妈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但说她是害人者,实在是过了。捐门槛不是强迫的,祥林嫂是欣然同意的,祥林嫂对柳妈的“支招”是感激的。柳妈的动机绝不是想害祥林嫂,而是想帮祥林嫂,从道德上说,这种动机是一颗善良之心引发的对祥林嫂遭遇的同情。结果的不妙,只能说明封建文化太浓重,绝不是捐个门槛就能得到“解放”的。所以,从道德和人性角度看,柳妈是个坏人吗?

再看鲁镇的一帮看客。他们是有道德的,对祥林嫂说述阿毛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有同情的叹息和落泪。有了这种同情,他们便是有人性的,便不是坏人。后来的冷漠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祥林嫂不正常了,有点痴呆和疯了;二是祥林嫂是个不干净的克夫的寡妇。这时,人性的东西便只好退后了,这些看客只能受封建文化支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了。而他们的文化、思想和鲁四老爷、祥林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从道德、人性说上说,这帮看客本质不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祥林嫂婆婆一帮人的行为。

他们不是鲁镇人。用今天眼光来审视,我们是无法理解的:一个媳妇怎么那么怕婆婆?怎么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而绑架罪和拐卖罪怎么就无人去管?但是,从封建文化上看,他们做的又都是符合理学正统观点的:祥林嫂是个“克夫”的女人,是她克死了祥林,又没给祥林家留个后,这样的媳妇,婆婆怎么能对她“好”?“出门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处置权当然在于婆家——这些观念是从哪来的?当然是封建文化的东西。

所以,从文化层面审视鲁镇上的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人性的,他们本身并不坏。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批判矛头指向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的——封建文化糟粕。这和五四时期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一句话,先生在《祝福》中批判的是封建文化而非中国人的劣根性。

猜你喜欢

鲁四祝福理学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
悍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