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

2013-01-31朱小明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每学期高中学生名著

朱小明

新课标中对高中生的阅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课标《附录》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的基本指导:一是建议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是建议学生要阅读高品位著作。并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10款中明确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完整的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些无疑是对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作了一个量的规定。但是要全面实施这个纲要,对于农村高中学生而言,是一条遥远而充满荆棘的道路。本文就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农村高中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反思

1.绝大多数农村高中图书稀缺,可读的书较少,且无良好的读书习惯

农村高中大多没有图书室,或图书存书少,且绝大多数都是陈年的“辅导资料”,真正能让人百读不厌的名著和让人一睹为快的新书较少。如课标中规定的必读书《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大多没有,《子夜》、《边城》、《复活》、《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雷雨》等中外名著也没有,更不用说像《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之类的文学理论著作。图书室的书可读性不强,每年只能吸引一部分刚从外校入学的高一学生。同时,现在农村中学的高中学生是在中考中几经筛选的最后一批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批学生基础差,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读书的兴趣。因读不得法而读不会,因其基础差不能领悟。这样,就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农村高中学生阅读书籍内容单一,且存在阅读方面的误区

读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需要拟定计划。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眼下,农村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追踪流行

服装行业年年在变化。读书,近来似乎也在流行,一会儿言情热,一会儿汪国真的诗,一会儿小女子散文,一会儿又是《学习的革命》……于是,有些同学就跟着书店广告走,看着刊物介绍读,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这实在是一种缺乏个性、缺乏主见的读书法。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读书不是穿衣戴帽,不用赶时髦。追踪流行读书,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是零乱的、没有系统的,不可能获得扎实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识。

误区之二:热衷休闲

读休闲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一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专门读通俗的浅层次的休闲书,等于在凿一口口没有水的浅井,永远也喝不到甘甜的清泉。作为想武装自己头脑的中学生,休闲书可以读一些,但必须把课余的主要精力与时间花在读高质量、高档次的书籍上。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由此可见改变中学生阅读状况迫在眉睫。

二、新课标下农村高中如何构建理想阅读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一渲染,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受,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

制定计划是课外阅读的前提,课外阅读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比较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每学期开始向学生公布一批课外阅读的书籍和要求,如课标中规定的必读书《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子夜》、《边城》、《复活》、《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雷雨》,《哈姆雷特》等中外名著,《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之类的文学理论著作。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表,并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

2.介绍课外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朗读、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同时每学年有计划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时做到三个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写结合,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

活动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载体,持之以恒地在高中开展下列活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开展语文晨读活动。每学期教师推荐100篇美文,每天早晨要求朗读一篇美文,促进语文阅读指导活动的进行;开展“走进名著”活动。新的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了一大批文学名著,为此,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制定好每学期读2-3部名著,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3.抓好课外阅读检查,奖励优胜者

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的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教师应经常采取检查《课外阅读登记卡》或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交流所阅读到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激发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学校可每学期都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活动,或演讲,或征文,或办报刊。交流可按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的层次进行。对其中的优胜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我相信,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每学期高中学生名著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良情绪调节“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