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复修辞格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

2013-01-31姚晓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马林鱼亚哥修辞格

姚晓晖



反复修辞格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

姚晓晖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反复是英语修辞学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为了更好理解其修辞功能,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试图从修辞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进行全新的解读。

反复;修辞;海明威

品读英美小说是赏析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分析,了解西方文学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呢?英语修辞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学者曾庆茂先生说过,“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工具,而修辞是言语表达的艺术”[1]。通过学习修辞,既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西方文学作者的写作风格,又能不断提高读者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拓展其文学欣赏能力。

一、反复修辞格的分类和作用

反复,顾名思义,是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连续或间隔出现同一词语或同等结构的句子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的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其专门术语是“repetition”,它是西方文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英语修辞表达手法,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演讲等,其基本作用是达到突出重点、升华主题与抒发感情的目的,并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美国总统Abraham Lincoln(1809—1865)发表的著名演说稿中结尾部分“...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在演讲中,林肯三次使用了“the people”,体现了林肯政府“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主张,极大感染了当时饱受内战之苦的美国人民,促使人民积极拥护林肯政府的领导。由此可见,反复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让语言表达富有美感,还能对读者或听众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不同的学者对反复修辞的形式有不同的分类。文军在《英语修辞格词典》[2]中将“反复”修辞分为“书面反复”(repetition in writing)与“话语反复”(repetition in speaking),其中,前者主要用于写作中,可以再细分为“连续反复”(immediate repetition)与“间隔反复”(intermittent repetition);后者主要用于口语表达中,包括“独白反复”(repetition in monologue)和“对话反复”(repetition in dialogue)。王玉龙则认为“There are two kinds of repetition, namely, repetition in writing and repetition in dialogue”[3]。覃海洋在《英语修辞学教程》[4]中阐述了反复的分类“In lexicology, this figure of spee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repetition of the same words and repetition of synonyms”。冯翠华的《英语修辞大全》[5]中说明了“The most popular type of lexical repetition is to repeat word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n a line of poetry or in a sentence, in stanzas or paragraphs”。所以,大多数语言修辞家认为反复结构不仅体现在词(组)或句子上,而且也可以出现在书面语与话语中。

因此,读者在赏析西方文学时,可以利用反复修辞来加深作品的理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与主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

二、反复修辞格在《老人与海》的语用分析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晚期的最后一部作品,讲的是一位久经沧桑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与其一生中最大的捕获物——巨大的马林鱼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故事。这部小说为海明威的晚年带来了巨大的成功:1953年获普利策小说奖;1954年,海明威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近年来,对《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桑提亚哥的人物分析不在少数,比如,孙大重的《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6]、宫军《再谈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7]、杨芳《论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8]、赵鑫《浅析<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9]等只是从故事情节再现了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而很少从修辞的角度对桑提亚哥进行人物剖析。纵观这部小说,不难发现海明威不仅从词的运用上,而且从句式结构中大量使用了“反复”修辞格,仔细品读下来,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对此,本文将从“反复”修辞格的角度再次解读《老人与海》的桑提亚哥,以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一) “反复”修辞的塑造人物形象作用

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时就会发现,海明威在全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称呼仅提了一次“Santiago”(汉译名“桑提亚哥”),却大量反复使用了“the old man”,这无疑是作者的用意,他的意图就是要突出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书目相呼应,他巧妙地使用了反复手法再现了老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突出主题,让读者不得不叹服海明威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一般人眼里,老人是年老体衰的代言人,理应呆在家里安享晚年,可是,海明威笔下的这位老人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一生孤苦伶仃,但是他却不屈服,在一连出海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仍然勇于独自出海到大海深处,终于有所收获,但应知道,捕获到马林鱼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老人坚持到了最后,马林鱼最终臣服于老人船下了。可是,鲨鱼又来挑战老人的意志了......在海洋上与鱼的搏斗是这部小说的主要笔墨,这个捕鱼过程充分体现了老人乐观的斗志与坚强的性格,也把老人的硬汉形象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二) “反复”修辞的表达心理历程作用

在这篇小说中,出海捕鱼是作者描写的重点。在这部分,作者大量描写了老人的心理活动变化,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老人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与马林鱼和鲨鱼群战斗的艰苦过程表达到了极致。

老人孤身一人,在与鱼的搏斗中不断地自言自语(“said aloud”),这个动作被重复了29次,由此看出老人的心态,隐含着他对自己的鼓励,激励自己勇敢面对,当然,他也自豪自己的捕鱼技术,这些反复的使用使老人的形象更为坚强。试想一下:在浩瀚的大海中,没人与他说话,只有鱼至始至终与之相伴,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又要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所以,不难理解老人确实需要心理的宣泄,也不难看出作者在此大量使用“反复”修辞的用意。

在与马林鱼周旋的过程中,老人一直苦于难以见其真面目,而鱼又似乎与他玩捉迷藏游戏,这时,老人的心理开始有些彷徨:“What I will do if he decides to go down, I don’t know. What I will do if he sounds and dies, I don’t know. ”[10](“我真的不知道,假如它往下潜沉,我该怎么办?假如它潜入海底死了,我又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很明了地看出,海明威运用了同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老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老人就此退缩了吗?其实下文的描写已经表明了答案。为了让自己保持足够的体力,坚持到最后,老人一直叮嘱自己“要记得吃金枪鱼”(“remember to eat the tuna”),这个心理动作被作者反复使用了4次,用意就是为了突出老人的智慧。

再如,海明威也多处反复使用了虚拟语气句式,表明了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过程。一个很明显的结构就是“I wish I had the boy.”[10](“我希望孩子在就好了。”)被重复了4次,类似的结构“If the boy were here,....”(“要是孩子在就好了......”)被重复了6次,除了对小男孩曼诺林(英译名“Mandolin)的想念之外,他也想把自己的捕鱼技术传授给这个小男孩,因为只有他是老人的忘年交,也是老人忠实的追随者。还有,在与鱼之间的对话交流上,老人也是反复使用虚拟语气。“I wish I had some salt. I wish I could feed the fish. I wish I could show him what sort of man I am. I wish I was the fish. I wish a flying fish would come on board tonight. I wish he’d sleep and I could sleep and dream about the lions......”[10]从这些虚拟结构的反复使用,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老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乐观的心态和与大自然搏斗不服输的斗志。

(三) “反复”修辞传递的思想转变作用

小说开头对老人的描写就是把一个形容词“old”(“年老的”)进行反复使用,让读者觉得老人一生饱经风霜,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但是,就是这位卑微的老人,决定去远海海域去捕鱼以期改变村里人对他的嘲笑。此时,让人不得不佩服老人的胆量与勇气。

在与马林鱼和鲨鱼群搏斗的过程中,海明威运用了反复修辞格的手法再现了老人的心理变化。起初,老人满怀信心,极大地感染了读者。如:“I’m clear enough in the head. Too clear. I am as clear as the stars ...”[10](“我头脑够清楚了,甚至太清楚了,清楚得像天空中的繁星......”) ;“You must keep your head clear. Keep your head clear...”[10](“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一定要头脑清醒。”)下文中又提到了3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话语,海明威用了这么多的“clear”,目的是为了给读者以强烈的感觉:老人虽然老了,但他坚强乐观,勇于挑战;再如,“Fight them, I’ll fight them until I die.”[10](“和它们战斗,我将和它们战斗到死为止。”)从“fight them”结构的反复运用,让读者不得不佩服老人的坚韧与勇敢。但是,当老人经过两天三夜筋疲力尽的搏斗以后,他的思想却有了一些转变,以下的文字就能很好说明了他的思想斗争。比如,“You’re tired. You’re tired inside.”(“你累了,你的内心疲累不堪了。”)[10],“tired”反复了2次;“I hope I do not have to fight again, I hope so much I do not have to fight again.”[10](“希望我不必再战斗,我真希望不必再战斗了。”),而这一句则使用了对比修辞和反复修辞的两种手法,从“将战斗到死”到“不必再战斗了”;再如,“The old man paid no attention to them and did not pay any attention to anything except steering.”[10](“老人不再理会它们,除了航行以外,他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看得出老人昂扬的斗志已被消磨了。

又如,老人在与鲨鱼群搏斗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给自己鼓劲:“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10](“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但却打不败他。”),此处作者反复使用“not defeated”,就是要表明老人与大自然决斗的大无畏精神;可是,在与鲨鱼群对峙的最后时刻里,老人终于喘不过气来了:“He knew he was beaten now finally and without remedy...”[10](“现在他明白了,他终于被打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They beat me... They truly beat me.”[10](“它们把我打败了,它们确确实实把我打败了。”),此处也是重复使用了“beat”这个单词,活生生的文字已把一个人的思想斗争描写得非常到位。纵观近几年的文章(注:此类文章已在前文中提到),对桑提亚哥的基本印象几乎都是停留在硬汉的形象上。不可否认,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确实是一位不服输的老人,一个人和马林鱼、鲨鱼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战斗,没有坚持不懈与勇敢,没有娴熟的捕鱼技巧,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但是,读者只要认真细读,就会发现老人的内心其实也和普通人一样,在经历了艰难险阻以后,已是身心疲惫,海明威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格把一个人内心的转变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老人的形象更加地丰满与真实,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给读者的感觉真实可信,海明威巧妙地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完美地达到了他预期的写作效果。

(四) “反复”修辞格点明主题的作用

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基本的、普遍性的思想。很多文章也提到了本小说的多重主题:死亡、悲剧、硬汉等等,但本文将从反复修辞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

1. 反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主题

在《老人与海》中,“和谐的人与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海明威试图在作品中表达出人与自然可以和平共处的信息。比如,“He was fond of flying fish as they were his principle friends.”[10](“他很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主要的朋友。”);“...he saw the star, and knew soon they would all be out and he would have all his distant friends. The fish is my friend too.”[10](“他看见星星了,他知道其他的星星也快出现了,他将有许多遥远的朋友陪伴者他。这鱼也是我的朋友。”)“The wind is our friend”[10](“风是我们的朋友”。)在这些句子中,“friend”被重复了几次。老人虽然以捕鱼为生,但捕鱼只是谋生手段,并不存在屠杀生物的罪恶,所以,他认为可以和鱼做朋友,甚至把鱼比作兄弟,这也正是海明威所强调的主题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反映“重生”的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狮子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老人梦见沙滩上的狮子的情节被作者反复提到了3次。第一次是在老人即将出海的那天晚上,“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10](“如今,他只梦见各种地方,还有海滩上的狮子。”);第二次是在他与马林鱼对峙过程中在船上睡着了,“...he began to dream of the long yellow beach and he saw the first of the lions come down onto it in the early dark and then the other lions came...”[10](“他看见第一头狮子在黄昏时刻来到了沙滩上,然后其他的狮子也来了......”);第三次则是在老人出海回来后,在小说的结尾处,“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老人正梦着狮子。”)。海明威反复描写了老人梦见狮子正在玩耍嬉戏的愉快情境,就是为了突出“再生”的主题。因为老人把狮子与自己的当年的青春联系起来,年轻意味着力量,老人一再梦见狮子,醒来都能给老人无穷的精神支持,表明他希望重生,对力量的热切的向往与追求。海明威在小说的最后再次提及梦见狮子的情景,表明了老人寄希望于自己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搏斗以后,精神能得到重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英语修辞学不仅仅只有反复这一修辞方法,本文只讨论反复修辞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它能为读者进行人物分析时提供很好的解读角度,不仅可以掌握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作者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提高西方文学水平的赏析。

[1] 曾庆茂.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 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3] 王玉龙.英语修辞与写作[M].青岛: 青岛出版社,1996.

[4] 覃海洋.英语修辞学教程[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5]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孙大重.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5-97.

[7] 宫军.再谈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7-18.

[8] 杨芳.论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5):76-78.

[9] 赵鑫.浅析<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16.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of Repetition in the Novel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YAO Xiao-hui

(Zhangzhou City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Repetition is one way of the English rhetoric’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functions better, the paper tried to make a new study of the main character, Santiago, in the novel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Hemingwa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aspect of repetition.

Repetition; Rhetoric; Ernest Hemingway

2013-05-12

姚晓晖(1976— ),女,福建漳浦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H315

A

1673-1417(2013)02-0054-04

(责任编辑:马圳炜)

猜你喜欢

马林鱼亚哥修辞格
探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
修辞格判断的原则
论修辞格的本质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
《老人与海》读后感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百岁象龟拯救物种生下800只后代欲“告老还乡”
永不言败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