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2013-01-31盛新民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肾盂肾炎湿热型肾阴

盛新民 张 磊

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盛新民 张 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即膀胱湿热型、热郁少阳型、肾阴不足型和脾肾阳虚型四种。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根据四种分型进行加减治疗。结果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肾盂肾炎患者100例,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率达80%(80例),有效率10%(10例),无效率10%(10例)。结论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肾盂肾炎在临床上效果比较理想,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肾盂肾炎

急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症。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肾盂肾炎100例,女60例,男40例,男女比例3:2;年龄分布16~35岁40例(40%),36~45岁30例(30%),46~55岁10例(10%),56~76岁20例(20%);职业分为农民70例(70%),工人10例(l0%),学生20例(20%)。病期6个月以内者为急性肾盂肾炎,高于6个月的为慢性肾盂肾炎。本组急性肾盂肾炎60例(60%),慢性肾盂肾炎40例(40%)。

1.2 中医分型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中,属单纯膀胱湿热型30例(50%),膀胱湿热兼肾阴型12例(20.0%),兼热郁少阳6例(10%),兼肾阳虚型12例(2.0%),兼肾虚弱型6例(10%);慢性肾盂肾炎40例中,属单纯膀胱湿热型12例(30%),兼肾阴不足型8例(20%),兼气阴两虚型20例(50%)。

1.3 病程及治疗时间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中,病程3个月以内者50例,3~6个月者10例;慢性肾盂肾炎40例中,1年以内20例,1~2年10例,2年以上10例;治疗时间最短3周,最长20周。

1.4 治疗方法

1.4.1 中医辩证分型从中医辩证分析,急慢性肾盂肾炎中膀胱湿热型为其共同特点[1],治疗以清热利湿,益气利水,温肾健脾为原则,还要在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综合以下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①膀胱湿热型:以明显尿频、尿急、尿疼为主要症侯,伴发热、腰痛、口干喜冷饮,肾区有叩击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利膀胱湿热。方药:大黄滑石散,并随症加减。生大黄6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草10g,瞿麦l5g,萹蓄8g,地丁10g,黄柏10g,栀子8g,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10g;寒战高热加柴胡15g,黄芩8g;小便混浊加荜茇10g,石苇8g;尿血加白茅根20g,小蓟15g,生地15g;恶心呕吐加法竹茹10g,半夏8g,连翘10g。②热郁少阳型:以头疼、头昏、寒热往来为主要症侯,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及膀胱刺激为并发症状,舌苔黄或黄腻。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利湿。方药:柴芩利湿散,并随症加减。柴胡15g,生地15g,黄芩10g,甘草梢15g,生姜10g,半夏15g,竹叶10g,木通10g,大枣6枚;口苦而腻加龙胆草15g,栀子8g;头晕、头疼加菊花15g,双钩藤15g。③肾阴不足型:以腰酸痛、五心烦热为主要症候,伴膀胱刺激症状、舌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肾阴、清利湿热。方药:山药泽泻散,并随症加减。山药20g,生地15g,泽泻10g,菟丝子10g,知母10g,牡丹皮8g,云苓15g,黄柏15g,连翘10g,金银花15g,地丁10g;腰疼加桑寄生10g,川断15g;低热加地骨皮15g,青蒿10g,银柴胡10g。④脾肾阳虚型:以眼睑浮肿、面黄乏力为主要症候,伴腰疼、尿少腹胀、舌苔白薄、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肾健脾、益气利水。方药:芪参补齐散加减。黄芪10g,白术15g,当归15g,党参10g,甘草10g,陈皮15g,柴胡10g,云苓10g,车前子10g,木通10g;腰酸腿软加山药15g,熟地15g,山萸肉15g;形寒肢冷加干姜15g,附子15g,肉桂10g。

1.4.2 西医配合适用我院近年来多采用呋哺咀啶、庆大霉素、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l等进行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

2 结果

10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治愈80例,占80.0%;有效10例,占10%;无效10例,占10%。

3 总结

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从治本入手,旨在克服肾组织的损伤和帮助肾功能的恢复,故我院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使用了维生素Bl、维生素C,二者不但能参与代谢,提供能量,还有助于保持生物膜的完整及解毒功能,同时维生素C能参与胶原合成,保持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等部位的完整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参与核体的应激性,从而增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能量合剂能提供给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细胞色素C可进入细胞,纠正组织缺氧状态,减轻肾脉负荷,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2-3]。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膀胱湿热”的表现为主,慢性以“肾阴不足”及气阴两虚居多,“热郁少阳”症状消失后,往往有耗损肾阴的情况。因此,治疗后期必须考虑滋养肾阴为主的治疗方案,慢性肾盂肾炎的“肾阴不足”及“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的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1] 冯继伟,高继宁.益肾康对慢性肾盂肾炎小鼠IL-2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C].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0:196-198.

[2] 马永全,户战亭,王胜启,等.HAcE方案对急非淋的疗效观察[C].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71-72.

[3] 胡建松.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7(4):130-131.

R692.7;R2-031

A

1673-5846(2013)02-0240-02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肾盂肾炎湿热型肾阴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赵玉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基于细胞调控因子探讨血尿胶囊对急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