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代妇女报刊的特点与产生原因分析

2013-01-30赵晓兰

中国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女学女报女权

文/赵晓兰 吴 潮

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起源于1815 年,但直到19世纪末20 世纪初才出现专业性的妇女报刊。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是一个新旧交替、思想活跃且多元的时代,西方妇女解放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作为振兴民族的手段之一,维新派开始倡导兴女学,主张妇女解放,从而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在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过程中,近代妇女报刊应运而生。近代妇女报刊与女报人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社会进步的表征。

一、近代妇女报刊的特点

1898 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这也是我国第一份由妇女主办的报刊,它的主笔全部是女性,其中有康有为之女康同薇、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我国第一个女报人裘毓芳。该刊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举起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旗帜,是我国利用报刊为妇女争取权利、谋求解放的最初尝试。之后,我国妇女报刊不断涌现。据统计,从1898 年《女学报》诞生至1917 年,全国陆续出版的妇女报刊有60 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899 年创刊于上海的《女报》(后改名《女学报》,与第一份妇女报刊同名),主编陈撷芬;1904 年创刊于上海的《女子世界》,主编丁初我;1904 年创刊于日本东京的《白话》,主编秋瑾;1905 年创刊于北京的《北京女报》,主编张展云;1907 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女报》,主编秋瑾;1907 年创刊于上海的《神州女报》,主编陈志群;1907 年创刊于日本东京的《中国新女界杂志》,主编燕斌;1911 年创刊于日本东京的《留日女学会杂志》,主编唐群英,等等。

近代妇女报刊是我国妇女报刊的源头,它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风云激荡的年代。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舆论工具,近代妇女报刊具有与那个时代相契合的许多历史特点。

1.从办刊宗旨看:从要求“男女平等”演进到主张“男女平权”

近代妇女报刊的主旋律是妇女解放,而妇女解放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解放,主要鼓励妇女找回自己的人格尊严,走出封建礼教形成的心狱,同时要求妇女掌握文化知识,告别愚昧,实现男女平等。所以,19 世纪末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报刊,多把反对缠足、倡导女学、提倡男女平等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例如,《女学报》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女报》也以倡言女学女权为宗旨。到了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搀杂进了更多的政治内容,19 世纪末流行的“男女平等”一词,20 世纪初时被“男女平权”所置换。所以,这一时期的一些妇女报刊除了提倡女学、要求男女平等,还要求男女平权、要求妇女参政。例如,《女子世界》的办刊宗旨是“改铸女魂”,她提出,“欲拯今日之危亡,必先解脱女子之羁勒,俾立于平等地位,而聪其听焉!明其视焉!鼓吹其精神而感刺其脑筋焉!是不可无物以司其运动之机。此本志发行之目的也”。[1]1913 年创刊于上海的《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从刊名就体现出该刊是以争取妇女参政为目的,其宗旨是:增进女子常识,阐明天赋人权,为将来妇女参政之预备。

2.从报刊内容看:戒缠足、兴女学,倡导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与要求妇女参政权是其主要内容

(1)戒缠足、兴女学。许多妇女报刊指出缠足是伤天害理的千年恶俗,号召妇女们立即行动起来放足,根绝这千年恶俗。例如,《女子世界》刊发了一系列反缠足的文章:《缠脚的妇女多受脚的累》《放足歌》《痛女子穿耳缠足之害》《戒缠足诗十首》等。《女子世界》还提出:女学不兴是男女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我中国数千年来之女子,柔弱不振,庸昧戆愚。何以故?谓无女学故。女学不兴,则女权不振……女学不兴,则平等永无能行之一日”。[2]女学不兴还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国为什么不强?因为没有人才。为什么没有人才?因为女学不兴”。[3]

(2)倡导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近代妇女报刊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反对一夫多妻制,认为:“人类无爱情,即无社会。男女之爱情深者,其家必兴,其国必强,其种必蕃盛,其社会之进化必速。故一夫一妻,世界公理。”[4]她们要求实现男女平等,同时要求女子与男子一样,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盖天生男女,未始有异,同具耳目,同具手足,同赋自由之权,同赋主人翁之责任。是故男子当尽爱国之责任,女子亦当尽爱国之责任;男子当尽国民之义务,女子亦当尽国民之义务也”。[5]

(3)要求妇女参政权。不少妇女报刊广泛介绍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现状,妇女的地位以及女权运动领袖,为妇女争取参政权摇旗呐喊。她们说:“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6]

3.从办刊人员构成看:创办者多为中国妇女中最早觉悟的知识女性

她们中的多数人接受过新式教育,有的还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正是这些知识女性中的一部分人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报刊,而且,她们作为创办者还兼任主编、主笔与发行。陈撷芬1899 年创办《女报》时年仅16 岁,她常以主笔兼记者身份撰写论说、演说及新闻报道,发表了《独立篇》《元旦问答》《妇人政党》《女权日盛》《论女子宣讲体育》《女子从军》《女子经商》等一系列文章。《女子世界》的创办者是丁初我,负责日常编务的也是丁初我,她同时为刊物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丁初我对杂志的贡献比较大,在《女子世界》中以初我之名发表的文章基本每册必见,遍布社说、译林、附录、教育、实业等栏目,其中也不乏用其他笔名发表的文章”。[7]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办了《白话》报刊,她还在该刊发表了许多篇文章:《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敬告我同胞》等。回国后秋瑾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并任主编与主笔,该刊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秋瑾所写,例如《勉女权歌》《敬告姊妹们》《精卫石》《感时》《感愤》等。此外,《北京女报》的张展云、《中国新女界杂志》的燕斌、《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的张汉英、《留日女学会杂志》的唐群英等,她们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并且也都是集创办、主编、撰稿、发行于一身的女报人。

4.从报刊的行文方式看:力求平民化与通俗易懂

当时女学初兴,妇女所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低,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妇女报刊,必须让妇女读得懂,看得明白,适应妇女的文化水平。所以,近代妇女报刊的行文方式一般采用浅显文言、文白夹杂、白话以及诗歌等形式,甚至采用方言、弹词、歌曲、插图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使妇女读者感到亲切,激发她们阅读的兴趣。例如,《女学报》以白话为语言形式,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办的报刊即以《白话》命名,她后来办的《中国女报》也强调文章通俗,她在《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中写道:“本报以文俗之笔墨并行,以便于不甚通文理者,亦得浏览。”[8]她为《中国女报》写的文章,除少数旧体诗外,都是通俗的白话文。她还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进行了解释,“我姊妹不懂文字又十居八九,若是粗浅的报,尚可同白话的念念;若太深了,简直不能明白呢。所以我办这个《中国女报》,就是有鉴于此。内中文字都是文俗并用的,以便姊妹的浏览,却也就算为同胞的一片苦心了。”[9]《女子世界》采用文白结合体裁,部分文章还用苏州土白话写作。

二、近代妇女报刊产生原因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妇女报刊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千疮百孔,随后发生的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事件,使本已危机四伏的中国社会更加风雨飘摇。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思想上最为活跃的群体——知识分子,其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办了大量的报刊,近代妇女报刊正是这些报刊的组成部分。此外,笔者以为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

1.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国人自办报刊的诞生,是近代妇女报刊产生的前提

中国古代报纸称为“邸报”,是封建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封建地方军政官员获取朝廷信息的重要载体。邸报没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和广告,更没有文艺副刊等内容,所以古代报纸与近代报刊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最早在中国创办近代报刊的是西方传教士,之后外国商人积极跟进,到19 世纪末,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报刊遍布神州各地。这些外国人创办的报刊,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序幕,它们还成为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刊的催化剂。随着近代报刊在中国的成功创办,西方的新闻采编、编辑业务、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发行、广告、印刷等整个流程逐渐传入中国,从而为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刊提供了参照。之后,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尝试以报刊作为改革社会的武器,“知识分子无法运用国家权力实现改造国家衰败的命运,认识到报纸宣传舆论、教化民生的作用”,[10]遂开始仿效外国人创办近代报刊。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化报刊问世。戊戌维新时期,国人自办报刊如火如荼,仅1896 年至1898 年间,国人新创办的近代化报刊就达到65 种。到了20 世纪初,国人自办报刊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代妇女报刊正是在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刊的高潮中出现的。尽管中国古代就有报纸,但作为封建政府机关报,其存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出现为妇女解放呐喊的妇女报刊的条件远未成熟。只有到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才是可能的。

2.近代妇女报刊的创办源于妇女解放运动立言的需要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斯宾塞的《女权篇》、达尔文的《物竞篇》、约翰·弥勒的《女人压制论》、第二国际的《女权宣言》等在中国翻译出版,西方的天赋人权说、女权理论随之传入中国,为中国妇女挣脱封建枷锁、倡导妇女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思想武器。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在华人士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妇女地位重大提升的情况、西方妇女走出家庭就业与参加社会工作的情况,甚至介绍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情况,他们谴责中国妇女缠足的野蛮行为,提出要提高中国妇女地位就必须发展女子教育。例如林乐知于1903 年成书出版的《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中汇编了一系列有关妇女权利、地位以及妇女解放的文章。西方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使得一部分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中国女性受到很大震动,他们以“天赋人权”作为男女平等的理论依据,以进化论来解释强国强种必先强妇女的道理,把妇女解放纳入了中华民族解放的范畴,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把提高妇女地位视为维新变法的组成部分,并把反对缠足、兴办女学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而妇女报刊正是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诞生的,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伴生物。在这场运动中,妇女报刊作为一部分觉醒的妇女表达自己意志的理想载体而出现,成为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舆论工具。所以,近代妇女报刊的创办源于妇女解放运动立言的需要。

3.知识妇女群的出现,为近代妇女报刊的创办准备了人员条件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女子教育在中国兴起,不少富家小姐走出家门接受教育,甚至走出国门留学海外。1901 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271 人,其中女留学生有3 人。1905 年,“中国女子在东京者百人许,而其最著名者共三十人”。[11]1907 年中国赴日本的女留学生为139 人,1908 年为126 人,1909 年为149 人,1910 年为125 人。[12]女子教育的兴起,尤其是女留学生的出现,使得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政治见解的知识妇女群体。她们广泛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头脑灵活,眼界开阔,对于中国妇女的现状深为不满。正是这一具有政治见解和文化优势的知识妇女群体的出现,为近代妇女报刊的创办准备了第一批人才。

总之,近代妇女报刊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舆论工具,致力于唤醒妇女,在促使女性觉醒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妇女报刊的诞生,标志着女性终于走出家门,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们从《女子世界》刊登的一则征婚启事就可以看出妇女报刊在舆论宣传方面的作用:“僕现年十八,留学日本东京,将来拟学文科,且有专肄英文,自东徂西之志,思想自命较凡人高一筹,素喜看哲理书及佛经,深痛祖国专制结婚,于是仿登报求婚之法,欲一洗旧俗,自我作古也。求婚之资格:一通汉文,一思想高,一稍知西文,一天足,一相貌不可丑陋,一年龄相等或稍小者。”[13]封建时代的中国刊登这样的征婚广告,可见妇女报刊关于婚姻自主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女子世界调查缘起[J].浙江潮(10).转引自赵立军.20 世纪初女性报刊——《女子世界》研究[R].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6

[2]十六龄女子张肩任.欲倡平等先兴女学论[J].女子世界,1904,(2)

[3]陈撷芬.尽力[J].女学报(第2 年第2 期),1903

[4]壮公.自由结婚议[J].女子世界,1905,(11)

[5]松江女士莫虎飞.女中华[J].女子世界,1904,(5)

[6]女界代表张群英等上参议院书[J].女子世界,1904,(6)

[7]赵立军.20 世纪初女性报刊——《女子世界》研究[R].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

[8]秋瑾.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J].中国女报,1907,(2)

[9]秋瑾.敬告姊妹们[J].中国女报,1907,(1)

[10]谭泽明.试论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创新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6)

[11]日本东京调查员.外国特别调查[J].女子世界(第2 卷第3 期),1905

[12]周一川.清末留日学生中的女性[J].历史研究,1989,(6)

[13]求妻告白[J].女子世界(第2 卷第3 期),1905

猜你喜欢

女学女报女权
近代报刊女性主义的叙事特点探究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赞乡村女学霸王心仪
从清末新政看四川妇女地位变化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女学热”:是智慧课堂还是愚民教育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
媒体多元化背景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以《都市女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