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山擀酥饼的技艺传承和文化保护

2013-01-28朱智燚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年9期
关键词:酥饼彭水芝麻

朱智燚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

郁山镇位于彭水县的东北部,依山傍水,地处河谷,峡谷幽深,风光秀丽。郁山镇交通便利,通信便捷,场镇繁华,功能完备,经贸繁荣,饮食文化极具民族特色,素有“小上海”之称。长期以来的贸易往来使郁山的工商业较为发达,食品中有擀酥饼、泡粑等传统名特小吃[1]。本文通过研究郁山擀酥饼的生产工艺和社会价值,分析了擀酥饼濒危的原因,为擀酥饼的保护及开发提供参考。

1 郁山擀酥饼的渊源

擀酥饼是清朝嘉庆年间由“严富春斋”名师研制而成,其秘方流传至今已经200 余年。相传,有一天,一个远道而来在此寄宿的马夫,见严富春待人谦和,便将祖传的擀酥饼秘方相授。从此,郁山便有了擀酥饼。民国时期,擀酥饼在郁山得到迅速发展,除了严富春外,殷氏家族也学习研制出擀酥饼。解放后,郁山区供销社建厂组织规模化生产,郁山擀酥饼的技艺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承。20 世纪80年代市场放开后,郁山区供销社停产,随着老师傅的去世,后传承人又各自开设家庭作坊继续生产郁山擀酥系列产品,供应市场。擀酥饼在食品中属糕点类。在郁山镇,擀酥饼的生产最早开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如今已是产销两旺[2],现在郁山镇有“好又来”、“胡氏”等四家糖果厂生产的擀酥饼比较闻名。每到春节和中秋,四家糖果厂都会生产大量的擀酥饼,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擀酥饼的制作工艺和社会价值分析

2.1 制作的基本方法

郁山擀酥饼的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品种和规格较多。

所用材料有:主料为上等精面粉;配料有黄豆、花生、芝麻、冰糖、白糖、饴糖、桂花、猪油等20 余种。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和面:取适量精面粉,切入饴糖,再加水揉均匀,待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后,将面粉揉成团后松开而面粉团不变型为宜。

制酥:将精面粉揉成团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晾干后进行粉碎成粉末,用萝筛筛去渣或较大的颗粒,剩下的较细的粉末倒入盆或缸中,后加入熟猪油揉均匀,使其揉成团而不变型为宜。

制皮:将和好的面分成30 克左右的团,将团手工压成3 毫米厚薄的片。片与片之间用面粉隔开,以防止皮与皮之间相粘。

包酥、擀酥:将制好的酥放入皮中间、用面杖将包好酥的面坯擀均匀。

包馅:先将黄豆、花生、芝麻、冰糖、白糖、饴糖、桂花、猪油等20 余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制成馅,包馅时将制好的馅包入擀好的酥皮中,两层酥一层馅。

成型:将包好馅后的面坯放入铁制饼圈内压成生饼以成型,其规格按直径分为20 厘米,12 厘米,10 厘米,8 厘米,5 厘米等。

上芝麻:选用上等白芝麻,放在箩箕中,再将生饼放在芝麻上面,只要一面沾上芝麻即可。

烘烤:将上芝麻的生饼放入直径55 cm,边高5 cm的平底锅内,有芝麻的一面向上,再将平底锅放到文火灶上烘烤2 min~3 min,待生饼下半部半熟后,再用高温灶烧烫的锅盖覆盖在平底锅上面,约3 min 后吊起锅盖,启出烤好的擀酥饼。

分检包装:将烘烤好的进行质检和包装。

郁山擀酥饼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制酥、制馅和烘烤。其口感主要取决于制酥和制馅,所以一般都秘不外传。

2.2 社会价值

郁山擀酥饼工艺是中华酥饼制作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学、商品学、美术学、饮食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它不愧为原始手工技艺的“活化石”,对于研究彭水县以及重庆市的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商业文化均有极其重大的史料价值和积极的意义。同时,它是在郁山发展起来的特色食品,是重庆特色饮食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2.2.1 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

郁山擀酥饼采用原产于本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所得的上等的面粉、饴糖、芝麻、黄豆、桂花等原料,经手工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从原材料到整个加工过程都未受到任何污染,属于纯天然的健康食品。

2.2.2 中华酥饼制作工艺中的奇葩

郁山擀酥饼不但是彭水特有的地域文化,还对重庆市的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商业文化均有极其重大的史料价值和积极意义。它的制作是原始的手工技艺,完全是无公害、绿色的食品,是原始手工技艺的“活化石”。

2.2.3 增加收入

擀酥饼是彭水县郁山镇的特产,生产工艺流程独特,在彭水可以说是享有盛名。产品在彭水、黔江、酉阳等地都有很好的销路。据当地一位传承人介绍,擀酥饼因它独具的绿色无公害、酥而不硬的极佳口感,在月饼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分额,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向绿色食品消费的转变,擀酥饼的销路也是节节攀升,每年至少能增加一两万的收入,人均年收入也由十几年前的几百元增加到了如今的四五千元。

3 郁山擀酥饼的现状分析和保护开发的措施

3.1 传承情况和濒危的现状

据传承人介绍,擀酥饼的传承大约经历了三代。现在的青年一代学此技术的是少之又少,都以家庭作坊制作为主。

郁山擀酥饼由手工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不高,在当代普遍采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制作名特食品的背景下,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弱,使得郁山擀酥饼基本在本区县或是附近区县进行销售,市场占有率十分小。历史以来,制酥、制馅两个核心的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工艺绝技大多随着大师的去世而消失。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传承人的去世,这门优秀的传统工艺就有消失的危险,必须即时整理,加大保护与开发的力度。

3.2 可行的保护开发措施

3.2.1 已采取的措施

确定郁山擀酥饼的食品地位并加以宣传,曾多次推荐参加省、地、县名特食品展,对现有的传人进行媒体宣传报道,维护郁山擀酥饼的商标权,供销合作时期曾由私营作坊扩展为集体生产、产供销。

其次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将私人作坊扩展为厂房等。

再次,政府还对食品市场加以整顿,防止恶性竞争,为擀酥饼行业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3.2.2 可行的保护开发措施

1)注册商标,完成产品的知识产权申报与保护。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作为极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只能周边区县销售,很明显是知名度不高。所以要引导产品走向市场,并申请专利,以树立品牌形象,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擀酥饼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完成商标注册和专利权的申请,可以提升擀酥饼在食品工业的地位和形象,这样也防止了其他“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此行业市场,为擀酥饼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设立培训机构。如今该工艺的传承途径主要是在作坊中边干边学,在工艺师傅的一一指点下才学得此技术,这明显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使该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应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找一批有专业技术的师傅来进行技术培训,使该技术得到广泛传承。擀酥饼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徒和家族祖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这明显不利于擀酥饼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所以要革新观念,打破以往的常规,面向社会公开培训,这样才有可能使擀酥饼业在食品工业中不断壮大,打破地域的界限。

3)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完成项目资料的收集工作,实行文化保护。

4 结语

郁山擀酥饼是中华酥饼制作工艺中的奇葩,在彭水的食品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一个有待振兴的产业,还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在加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郁山擀酥饼行业的市场引导,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为擀酥饼行业的发展开拓一片新天地。

[1]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21-261

[2] 东人达,陈孝胜.重庆民族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5-240

猜你喜欢

酥饼彭水芝麻
香喷喷的芝麻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汉堡店里的数学问题
《一盒酥饼》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