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建议

2013-01-28毛竹王浩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贵州贵阳550081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3期
关键词:监测站环境监测现代化

毛竹 王浩(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贵州贵阳 55008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等重要任务。现在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环境监测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2~3]。一方面,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是环境监测现代化的枢纽和保证,仅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设备,如果没有一流的管理,监测部门将无法发出其应有的最大效力。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环境监测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从整体上、全局上宏观控制的科学方法。要想说得清楚“污染源状况、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潜在的环境风险”,就要求环境监测管理必须借鉴其它先进的科学管理成果武装和丰富自己,实行优化设计,分层管理和宏观调控[6~8]。

因此,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部门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大力开展环境监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环境监测部门才能真正做到“测得准、说得清、析得透、报得快”,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重任。

1 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环境监测现代化管理是指在现有监测管理基础上,按照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监测体制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业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技术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监测人才管理现代化建设,行政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其中,实现监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环境监测工作法的制化。法制化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监测人才管理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其不仅在于对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与更新,更在于监测组织整体效能的提高与人员自我价值体现的协调统一。监测体制管理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其既要对监测部门职能和职责的明确,同时构建出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人、财、物构成及隶属关系,又要建立起便于监督管理的同各级环保行政部门的关系。

2 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仅环保系统就有监测站2300余个,加上军队、农业、卫生等部门的监测站数量就更多[3],但这些环境监测单位现代化管理程度并不高,现代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化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监测单位,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单位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现代化管理意识薄弱,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做表面化工作,依然沿用原有的管理思路或管理模式来管理现阶段复杂的环境监测工作。特别是在通过相关认证或者评审之后,部分监测站以为一劳永逸,管理工作松懈,失去了评审前工作态度,失去了做好环境监测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直接导致这些环境监测单位的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也造成了许多监测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有效、高效地解决

2.2 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技术人才是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环境监测部门的人才缺乏突出表现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在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尤其突出。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监测部门属于事业单位,单位用人机制、工资待遇沿袭旧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福利制度,很多监测部门没有人事自主权,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对口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关系而被排斥在大门之外,内部缺乏竞争与活力[9]。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培养等问题,同时没有形成较好的用人机制,监测部门优秀人才往往被调入环保行政部门或其他公务员性质部门,造成监测人才培养一个走一个的不良循环。

2.3 环境监测管理的管理运营体制亟待改善

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行政隶属关系的运作模式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同时,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方保护注意和一把手领导拍板决议的特点,是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很难尊重技术结果,很难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负面影响。

3 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3.1 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是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因此,在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必须准确定位环境监测机构职能,逐步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一是成立国家环境监测管理局,同时建立全国环境统一监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信息发布的机制。其既可以承担拟订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同时可以协调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并可以为全国环境监测的统一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实行省级环境监测体系的垂直整合或实行全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垂直整合,对地方环境监测机构逐步实行“双重管理”。为解决各部门在环境监测工作事权划分中的矛盾,可在省、市两级监测站设立国家编制人员,定岗定人定责。省级监测站主要负责数据报告和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市级监测站主要负责完成国家需要的监测任务。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对监测部门资金的支持力度是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各级政府应在预算中留出支持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不断加大对监测所需仪器、设备的投入,重视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更新。同时改革低效的人事福利制度,增强用人单位人事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在于提高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提高所有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使所有城市(尤其是各区县)的环境监测站都具备对空气、地表水、噪声的监测分析能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各监测部门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才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思维的现代化。只有大胆设想,开放思维,自强不息,勇于开拓,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人才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知识现代化。特别注意培养和造就兼具环境监测技术综合分析和环境监测管理人才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制定培养专业人才的规划,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环境,建立用好专业人才的机制,鼓励引导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分门别类地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

[1]席俊清,吴怀民,蒋火华,等.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6):1-4.

[2]奚旦立,孙裕生,刘秀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69-471.

[3]薛念涛.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4-24.

[4]万本太,席俊清,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2):1-4.

[5]徐广华,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1-4.

[6]林建清,洪华生.对我国环境监侧管理制度的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2000,22(6):7-9.

[7]王晓丽,束平.关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23:58-59.

[8]张淑芬,梁勇.分析基层的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北方环境,2011,23(11):131-132.

[9]吴善兵,张恩平,王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60:44-45.

[10]刘震谷.再谈环境监测工作中实施标准的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4):25-27.

[11]魏复盛.我国环境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1(1)1-4.

猜你喜欢

监测站环境监测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广东佛山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多元化 多层次 助力佛山质检
守护绿色陶都的“幕后英雄”——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人贵有恒,业贵以专——记河南省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卫海林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河口地区水文监测站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长江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