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上地下都好,才是真的好

2013-01-2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内涝建设管理

◎ 临 风

近年来,“到××去看海”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的常态,一场并不大的降雨就可以把城市道路变成河流,把地下车库变成深潭,把街道变成海。城市内涝随着汛期的来临,在一个个城市轮番上映,从北京到广州,从厦门到昆明,仿佛一个个水城“威尼斯”在东方升起。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我们生活的城市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大马路四通八达,有些城市某些区域其现代化的程度甚至不亚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也在不断提升,建设现代城市、美化人居环境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需求,也是正当合理的要求。但是,在追求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忽略了对品质本身的理解。那就是:什么样的城市环境才是真正理想的、符合人们追求品质的诉求的?显然,仅仅是表面的光鲜繁华还远远不够。城市内涝不断涌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关注地上而忽略地下设施的城市建设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节奏运行。不管我们是否感觉得到,城市也在呼吸、在吐纳、在吸收、在排泄。重地上轻地下,就是人为地改变了城市原本有序的运行规律,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当脆弱的地下设施不堪重负,堵塞、内涝甚至伤人、死人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我们的城市建设在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历史欠债严重,重视眼前效果忽略长期影响,重视“看得见的”忽略“看不见的”,先顾能“够得着的”忽略“够不着的”,做任何事情不是从“百年大计”着手,而是“对付”能用就行,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有意无意地被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替代,城市的内涝似乎成了必然。

长期的行业管理条块分割又无形加速内涝的发生。同在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相互无约束,彼此无关联,结果是“城市是个家,各有各的妈”,今天你开沟,明天我放线,各干各的。地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协调管理。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城市内涝的防止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太多的问题。从管理理念、机制体制层面,到工程技术、日常管理,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比单纯的解决技术问题要复杂得多。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难题,我们要补课。

“美丽中国”,地上地下都好,才是真的好。

猜你喜欢

内涝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