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雄梅—雪如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2013-01-25廉俊岐邵学君

吉林地质 2013年4期
关键词:蛇绿岩白垩热液

任 强,柴 雨,廉俊岐,邵学君

1.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 长春130061;2.吉林省地矿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61;3.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吉林 长春,130061

本区处于班公怒江结合带与狮泉河—永珠—嘉黎结合带所夹持的昂龙岗日—班戈—腾冲燕山期岩浆弧带内,属班公湖-怒江巨大型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1/25 万多巴区幅区调报告》划归档垌—雄梅—可嘎—雪如近北西西向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序列)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中段,是功穷—可嘎(含桑日)金铜亚带主体部分(见图1)。

1 地层特征

区内地层属于滇藏大区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多巴—雄梅小区。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发育,共13 个岩石地层单位。下古生界包括:下奥陶统拉塞组、中—上奥陶统柯尔多组、上奥陶统刚木桑组、上奥陶—中志留统德悟卡下组;上古生界包括:下泥盆统达尔东组、下泥盆—下石炭统查果罗玛组、下—上石炭统永珠组;中生界包括:上侏罗—下白垩统日拉组、下白垩统多尼组、朗山组、上白垩统竟柱山组;新生界包括:古—始新统牛堡组、上新统乌郁群、第四系湖积、洪、冲积物。

2 岩浆岩特征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酸性的深成侵入岩,时代为白垩纪—古近纪。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等。岩石化学系列为强过铝钙碱性、次过铝钙碱性、过铝钙碱性,成因类型为I 型和(S)型,构造环境为消减带(火山弧)→同碰撞→后碰撞的连续演化过程,记录了班怒洋从闭合消减→碰撞造山→后碰撞构造伸展的全过程。与铜铁多金属矿产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岩体与地层的接触部位广泛发育有矽卡岩带,部分矽卡岩中见有铜金矿化。

3 构造

图1 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图Fig. 1 Geotectonic positi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本区位于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南部,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与狮泉河—永珠—嘉黎结合带所夹持的昂龙冈日—班戈—腾冲燕山期岩浆弧带。以发育有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同位素年龄130~59.4 Ma)和火山岩为特征。

测区南部为狮泉河—永珠—嘉黎结合带,由一系列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岩片相互叠覆组成,岩片成分较为复杂,包括:超镁铁质岩、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古生代地层岩片、前震旦地层岩片、中生代地层岩片,逆冲推覆到北部的岩浆弧带上。

受班—怒带和永珠带两条近东西向结合带的控制,测区主要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展布。以舍工—果芒错近南北向断裂为界,断裂以西呈现出东西向的构造格局,控制了日拉—雄梅背斜、雄梅花岗岩体和雄梅铜矿的分布。断裂以东呈现出北西向的构造格局,舍工—果芒错断裂和卡米—汤果日阿断裂两条断裂的控制桑日—穷日断隆带的分布,其两侧为相对断陷的中生代地层区,断隆带内则主要由古生代地层和白垩纪花岗岩体组成,桑日一带还形成了以早古生代地层为核部的短轴背斜构造。北东、北西、近东西向构造相互交切构成了不规则的断块网格,控制了花岗岩体及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

4 区域地质成矿因素分析

4.1 地层化探结果

根据化探结果,主要地层和侵入体的富集系数和变差系数如下:

⑴前震旦念青唐古拉群—泥盆系地层(AnZNq—D)∶富集系数>1 的元素Cr、Ni,变差系数>0.5 的元素Ni、Cr、Sn、B,其中Ni、Cr、Sn>1,反映碳酸盐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特征。

⑵石炭—二叠系地层(C—P)∶富集系数>1 的元 素Bi、W、Sn、Pb、Co、Mo、Cu、Au, 变差 系 数>0.5 的 元 素Bi、Sn、Hg、Ni、Cr、Au、As、Sb、Mo、W、Ag, 其 中Bi、Sn、Hg、Ni、Cr、Au、As>1,反映该时代具中酸性岩浆活动,铋、钨和稀有元素富集矿化。

⑶白垩系—侏罗系地层(K—J):富集系数>1的元素Hg、Cr、Sb、Ni、B、As、Cu、Co,变差系数>0.5 的元素Cr、Ni、Sb、Au、Sn、B、As、Bi,上述元素在构造活动(断裂)作用下,发生迁移富集作用,沿断裂形成串珠状异常;另外铬在碳酸盐沉积、蛇绿岩就位的条件下局部富集成铬铁矿。汞元素分布,除与断裂构造相关外,也可局部富集成矿。

4.2 岩浆岩异常元素组合

⑴ 燕山期花岗岩 (γ5)∶该类矿产表现为接触交代,热液贯入和火山热液成矿。其中火山热液成矿为达过火山岩层位,具Au、Cu、Pb、Zn、Hg、Sb 元素异常,金铜矿化集中分布于档垌山;热液贯入成矿以石英脉为特征,在基性岩墙群中具Au、Cu、Cr、Zn 异常,在多尼组中的石英脉型矿化具Au、Ag、Pb、Zn 异常分布;接触交代作用在区内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主要表现形式,岩体具Au、Ag、Sb、Bi、Pb、Zn 元素异常组合。

富集系数>1 的元素Mo、W、Bi、Sn、Pb、Zn、Ag,呈高背景和局部异常,变差系数>0.5 的元 素Sn、Bi、Mo、Cr、Hg、B、W、Pb、Ag、Ni、Sb 在岩体中分布变化较大,分析有利成矿元素为稀有稀土矿化和锡钨钼矿化。

⑵ 可嘎―功穷侵入体(复式岩体)具自然金、自然铜、方铅矿组合,呈Au、Pb、(Cu)矿化特点。

⑶ 班戈―雄巴侵入体具方铅矿重矿物特征。

⑷ 蛇绿岩带地球化学特点。

在永珠蛇绿岩带超镁铁质岩组合中,Cr、Ni、Co、Mn 元素呈高背景(异常)分布,具铬(镍)岩浆熔离富集矿化的特征。在辉石橄榄岩中见铬铁矿小扁豆体。

富集系数>1 的元素Ni、Cr、Co、Hg、Cu、Ti、Zn、As、B、Sb 在岩石中呈高背景和强异常分布,变差系数>0.5 的元素Cr、As、Hg、Ni 该组元素岩石中含量变化大,反映Cr、Ni、Co 元素具明显的富集成矿的优势。

永珠蛇绿岩带超镁铁质岩中具自然金、自然铜、黄铜矿、孔雀石、方铅矿、闪锌矿组合,反映了超镁铁质岩带具Au、Cu 矿化特点。

4.3 变质作用与成矿

区内变质作用以动力变质改造为特征,矿化发生在永珠蛇绿岩带(超镁铁质岩)的构造变质热液改造部位,伴有Au、Cu、Pb、Zn、Cr、Ni 元素异常。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具有热接触变质,在舍索、可嘎、桑日等地形成矽卡岩型铁铜、铜钼、铜等矿产。

4.4 构造

(1)构造控制岩石的空间展布∶区内分布的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岩石的展布。班-怒结合带南带控制改造了桂牙岩组的展布并伴有Au、Ag、Cu、Pb、Hg 元素异常;永珠结合带控制了超镁铁质岩分布,并表现为Cr、Ni、Co、Mn、Au、Cu 组合元素异常;控制了区内大多数中酸性侵入岩的分布,其中雪如岩体具W、Sn、Mo、Bi 元素组合异常。

(2)构造控矿与容矿特征∶伴随上述区域性构造边界,平行分布着一系列异常和与之伴生的矿产点、矿产多沿主构造两侧分布,即主构造旁侧的平行断裂带多为容矿构造。

5 成矿规律

苦嘎铜矿区属班公湖—怒江大型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永珠蛇绿岩带的北侧。永珠弧间裂谷带于早白垩世末期强烈收缩并闭合,伴随这一构造阶段产生了较发育的岩浆侵位活动,同时发育有北西向及北东向两组近似共轭的断裂构造和东西向挤压断裂束。

早白垩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日拉组接触带上形成了矽卡岩型矿体,岩浆含矿热液在岩体内近东西向挤压断裂束内充填形成了细脉-浸染型矿体,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控矿为本区控矿规律。

[1] 李学彬,崔亚茹,王洪双,等.西藏 班戈县苦嘎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J] .吉林地质,2008,2(71).

[2] 王永胜,曲永贵,吕 鹏,等.西藏永珠蛇绿岩带地质特征[J] .吉林地质,2003,2(21).

[3] 段建祥,于喜文,孙中纲,等. 永珠蛇绿岩带控岩与成矿作用探讨[J] .吉林地质,2005,2(41).

猜你喜欢

蛇绿岩白垩热液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治白垩病良方
我对白垩病的观察
菲律宾Zambales蛇绿岩套的再研究:对其特提斯来源的启示
北吕宋岛菲律宾活动带蛇绿岩及其上覆浊积岩的放射虫研究新进展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
白垩病的防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