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大学纳米棒阵列染料敏化电池效率达7.91%

2013-01-25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浙江电力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红石敏化单晶

厦门大学纳米棒阵列染料敏化电池效率达7.91%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林昌健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高比表面积、多孔状单晶金红石TiO2纳米棒阵列光阳极的方法,并大幅度提高了此类光阳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化学学科期刊Energy Environ.Sci。此前,课题组还发表了关于Cu2O纳米颗粒负载的TiO2纳米管阵列p-n异质结光电极的研究成果。

一维阵列结构的单晶金红石TiO2纳米棒具有诸多独特的光电性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催化、光解水制氢、超轻超疏自清洁图层、传感器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等能源环境研究。虽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提高单晶金红石TiO2纳米棒阵列膜的比表面积,但如何发展一种有效、环保、综合性能优良的制备方法仍然是一大挑战。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林昌健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了通过简单的水热法结合后续的化学刻蚀,在透明导电玻璃基底表面构筑结合力强、膜厚达-20 μm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状单晶金红石TiO2纳米棒阵列膜,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用中取得了7.91%的光电转化效率。这是目前国内外基于金红石TiO2纳米棒阵列膜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报道的最高效率。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及福建省科技厅等资助。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猜你喜欢

金红石敏化单晶
硅单晶测试参数的差异分析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脉状和砂状金红石的可浮性差异及机理研究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单晶-多晶金刚石的拼接工艺研究
“最佳助手”金红石
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对不同成矿作用的标识
——以金红石为例
金红石的研究现状及地质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