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13-01-25叶丹宁董照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商洛市商洛纯收入

叶丹宁,李 俊,董照锋,高 林

(1.陕西省商洛市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02.6万hm2,木材蓄积量2 154万m3,森林覆盖率达54%,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长期以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占陕西全省的23%,已成为促进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和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作者对商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1 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段木栽培、袋料栽培2个阶段,主要栽培种类为香菇、木耳、平菇,零星栽培双孢菇、灰树花、金针菇等。据调查,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亿袋,预计鲜菇产量14万 t,产值8.4亿元,纯收入5亿元,已成为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第1大市。全市从事菌类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从业农民达到10万人,经纪人队伍1 100多人。全市有食用菌专业镇66个,专业村38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菌种场66个,年产菌种130万kg;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地13个,产品15个,柞水木耳已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商洛市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 特点

1.2.1 经济效益显著

据调查结果,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5 000袋 (18 cm×60 cm),以鲜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5万元、3.5万元左右,以干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4万元、2万元左右。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菇农常年栽培平菇,单袋产鲜菇2 kg以上,产值12元,纯收入8元,是大棚蔬菜效益的4倍以上,是大田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与养殖业相比,栽培1袋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只肉鸡的纯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头肉猪的纯收入,效益显著。

1.2.2 科技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农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主产区菇农基本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808、武香1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木耳代料品种杂交19、高产1号、888等,平菇品种1900、生源1号、伏夏2000等,白灵菇品种天山2号、北农1号和高温718等,草菇品种V238、V34、V32等,已成为主栽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普遍。专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剂拌料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特别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0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商洛市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先后获得省、市食用菌科技成果奖5项。

1.2.3 生产设施改善

专业化立体、层架式钢架大棚成为主体栽培模式,传统单一的顺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顺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种方式并存。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柞水县下梁镇、洛南县石门镇等地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生产,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半自动化、合作社化方向转变。

1.2.4 循环发展路径探索前进

商洛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试验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发利用苹果枝条栽培反季节香菇,年发展规模在200万袋以上;洛南县利用桑树修剪枝条栽培香菇;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镇菇农利用麦草发展双孢菇;商州区九鼎菌业公司利用中药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贵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 前景

2.1 发展前景好

据权威专家预计,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2]。预计到“十二五”末商洛市食用菌生产将发展到1.5亿袋,总产量 (鲜品)达到20万t,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纯收入10亿元,产值、收入均较“十一五”翻一番。届时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马铃薯的第2大产业,陕西全省菇类第1大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十三五”将重点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若能实现30%的加工率,则全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0亿~25亿元将成为现实。

2.2 符合人类追求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2],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10大健康食品之一。

2.3 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适宜大多数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态优势更适宜生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

2.4 产业基础良好

商洛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23%,是陕西第1菌类栽培大市,产品畅销省内。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市、县区培养了一支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队伍,尤其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扩繁及通用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5 群众基础深厚

食用菌产业在商洛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职业菇农,比较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术。同时,与南方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

3 建议

3.1 转变思想认识,明确产业定位

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用菌已经成为农业朝阳产业[3]。商洛市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而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是商洛市发展农业产业的最佳选择。陕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已于2011年起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陕南地区特色产业予以支持。因此,应该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3.2 坚持循环理念,明晰发展思路

初步估算,商洛市年产各类农林牧废弃物172万t(麦草、玉米芯、玉米秆、豆杆、花生壳、烤烟杆60万t,板栗、桑修剪枝条和栗苞12万t,药渣1万t,木材加工边料和锯末9万t,可利用畜禽粪便90万t),如果利用10%,至少可以生产1亿袋食用菌,产干品12 500 t。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生产食用菌干品1 250 t。只要政策引导,科学栽培,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创立“种养业副产品-食用菌-有机肥、饲料-种养业”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作物生产+动物生产”二维传统农业经济加快向“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的三维现代农业经济转变。

3.3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商洛市应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稳步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步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步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使全市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3.4 创新生产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食用菌生产要向工厂化发展,要大力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0 000袋,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

3.5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简便成熟,应加快发展。由于食用菌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商洛市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开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辅助疗品、药品等。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 (料),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条件成熟时,可建立食用菌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商洛食用菌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6 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智力。尝试在商洛学院生物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食用菌课程,争取建设专业学科,为商洛市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专业人才。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县区职教中心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重点培养职业菇农和有志于食用菌发展的农村青年。重视引导食用菌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民间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推广作用[4]。

[1] 商洛市政府.资源 [EB/OL].http://www.shangluo.gov.cn/slgk.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42&newsid=1057&pagenum=4&newspageid=1008.

[2] 庞茂旺,田召玲.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 [J].浙江食用菌,2009(6):18.

[3] 兰良程.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205-208.

[4] 刘绍银,朱伯华,李娅玲.武汉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J].湖北农业科学,2011(6):50.

猜你喜欢

商洛市商洛纯收入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作品赏析6
戴铭武作品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的是故乡商洛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