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2013-01-25潘可可郑晓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潘可可,郑晓杰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树立科学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提升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训基地是承担高职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任务的重要场所,涉及实验、实训、实习3个关键环节。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促进高职院校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结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问题。

1 现状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专业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2008年开设的一个专业,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达292 人,实验、实训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投入和到位实验实训建设经费1 000多万元,建成了2 200 m2的基础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食品检验实训室等,以及在建的校内1 500 m2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了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建设走校企合作,工学双向介入模式,缩短职业适应期,探索“生产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实习”3个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办学模式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目前已拥有25 家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有浙江一鸣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桂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温州百盈饮食有限公司、温州华盛水产有限公司、温州初旭食品有限公司、温州太古可乐有限公司等温州食品骨干企业,每家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在大一统一进行专业认知实训,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请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让同学了解不同食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和专业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大二分批次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实训和生产性综合实训;鼓励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在暑期安排社会实践,企业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 (不得低于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大三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企业支付报酬 (可略低于企业职工)。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专业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岗位、技术、人员为学生培养业务技能服务,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同时,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教研室利用自身科研实力和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服务,近3年与企业合作项目和课题近30 项,其中有协助温州瑞安华盛水产品加工厂联合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渔机所共同申报了国家863 重大专项《海洋鱼类船上加工新技术及设备》,与温州初旭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调理鸭舌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企业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经调查,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业务技能深受企业认同好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 存在问题

2.1 学校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投入过少

目前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维持更多依赖教师私人关系。学校在相应的机构、人员、制度、经费上缺乏保障,造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维持的稳定性、目的性、责任性和可持续性差。投入少难以激发教师主动参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对学生管理不到位。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促进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引导食品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技能标准确定方面问题尤其突出,造成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经费保障或者经费保障不到位,企业讲究经济效益,企业人员更加讲究经济效益。

2.2 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或实习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学生到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或实习,实际上仍然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是学习场所从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转移到了学校之外的场所[1],到企业实训或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仍然属于学校,因此学校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这给实习指导老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食品企业不敢较大规模接收学生进行实习或实训,担心在实习或实训过程中出现人身安全方面问题,将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负担的赔偿责任。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不熟练,容易给企业生产安全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食品质量安全、设备安全、企业人员人身安全,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3 缺乏“双师型”实训指导老师

目前,高职院校引进的人才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无企业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指导学生实习或实训时,往往与企业协调沟通不畅。高职院校又不愿意引进没有学历和文凭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大部分“双师”都是通过短期培训或者到企业走个形式,然后再由学校发个“双师”证书而来的,其含金量大多不高。“双师型”实训指导老师在数量和能力方面的缺乏导致学校与企业无法开展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如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工艺研究等方面。

2.4 企业缺乏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食品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传统加工工艺仍为食品企业的主导技术,食品企业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比较多地使用外来劳务人员,缺乏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产学合作的重要性,没有看到校企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和长期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1-2]。同时,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为学校提供岗位、场地、技术和人员,但获得却很少或者还要“亏本”,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的,长期作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培养方式、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与企业需求不符,片面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生产性和针对性,职业特色不浓[3],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3 发展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农民工大规模回流,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持续的“用工荒”,不但普通工人短缺,中高级技工更加短缺。我国现已非常接近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经济发展必须走从劳力密集向技术密集转移,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移,从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变的3 大转变之路[4]。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国家要转变生产方式、企业要转型升级,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2011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6.34 万亿元,占我国GDP 的10.47%,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制约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国家已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QS 认证的行业准入制度,出口的食品企业则要通过HACCP、FDA、GMP 等认证,高素质的食品加工技术人才相当紧缺。“用工荒”和高技能人才紧缺,使得食品企业将不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食品类专业学生“视而不见”,校企合作将不会一头冷一头热,企业想得到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这将大大促进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1 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非常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投入处于低投入、低成本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成本高,运行校内实训基成本更高,实验实训生产出来产品和质量往往达不到国家标准 (尤其是像食品行业等国家对卫生安全有强制要求的),并且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行业、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院(系)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5]。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与基地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落实经费保障,积极出台相关制度。比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学校教师“双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鉴定考核规定》。这些相关文件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工作体系保障,同时也使培养目标得以明确[6]。

3.2 以企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来自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性强,注重课堂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大多参考本科院校,比较僵化,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征,不利于企业主动参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企业技术人员或骨干人才主动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方面比较欠缺或者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较低利益激励,无法激发企业人员主动参与学院教育活动,不能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要深刻认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紧贴企业需求、产业需求,采取灵活的、柔性化、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兼职教师 (企业人员)劳动报酬。这对企业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3 加强学生的管理

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思想、理念并没有转变,并没有自觉把自己当一名企业的员工,缺乏自律和责任感、认同感,同时又因为陌生感,容易出现思想波动。针对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加强班干部、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系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立体”管理,要让学生在企业感受到学校、企业的重视和关怀。要使学生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认同企业文化和管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实习或实训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一个重要瓶颈,学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予以解决,解决企业和学校后顾之忧。如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中职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全面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每生每学年保险费为24.5 元。

[1]马永红.青岛市高职物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2,31 (2):247-249.

[2]史枫.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状况和高职院校因应策略[J].成人教育,2006 (6):33-35.

[3]梁俊,漆明龙,易彬.中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 (1):35-38.

[4]李洁.转型期用工荒现象不断升级原因与对策分析[J].理论月刊,2012 (2):145-147.

[5]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 (7):113-115.

[6]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6 (1):103-104.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