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小儿腹泻常见病因分析

2013-01-25陈宝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常见病基层医院

陈宝红

山西省阳煤集团二矿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基层医院小儿腹泻常见病因分析

陈宝红

山西省阳煤集团二矿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小儿腹泻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来小儿腹泻病特点,得出结论:基层医院小儿腹泻多见于非感染性,常见病因是喂养不当、季节变化及菌群失调。临床治疗给以调整饮食、补液、保护肠道粘膜、微生态疗法,即可取得很好疗效。

小儿腹泻;现状;病因分析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比平时多、质地较为稀薄,严重时为水样便。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不同的季节发病会有不同表现。严重危害小儿健康,影响其生长发育,也是引起其他疾病的诱因。

1 我院常见小儿腹泻现状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3年来小儿腹泻病例185例,多数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0~1岁74例,占40%,1~2岁58例,占32%,2~3岁34例,占18%,3岁以上19例,占10%。患儿就诊后均做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及红细胞或无红细胞为阳性,无白细胞或偶见少量白细胞为阴性,其中阳性率约占30%,阴性率约占70%。

1.2 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均有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在3~10次/日,少数伴有呕吐,有或无发热,腹泻多为轻型伴轻度脱水,少数为中型伴中度脱水,重型伴重度脱水腹泻一般转院治疗。夏秋季与秋冬季腹泻多为感染性腹泻,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发病集中临床表现典型,易于判断。

1.3 治疗方法 基层医院最容易做的是便常规检查,正确指导患儿家长留取标本,一般每个患儿做1~3次便常规检测,以便常规中有无白细胞来指导治疗,大便常规中白细胞较少多为非感染性腹泻,给予调整饮食、补液预防或纠正脱水、保护胃肠道粘膜、补充益生菌即有很好疗效。大便常规中白细胞较多或典型病毒性腹泻加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均取的较好效果。

2 结论

小儿腹泻发病年龄多为1~3岁的婴幼儿,占9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除季节性细菌、病毒感染外,大多数为非感染性腹泻,占70%。临床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小儿腹泻以非感染性腹泻为主,常见病因为饮食因素、喂养方式、气候变化及菌群失调引起。

3 讨论

基层医院常见小儿腹泻一般较轻,常见病因多为饮食因素、气候变化及菌群失调,其中饮食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添加辅食方法、种类、数量不合适,及喂养方式改变等,以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儿多见。其次是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菌群失调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大,胃肠道负担重。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当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时,消化过程发生障碍,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而积滞在小肠上部,使肠腔内酸度降低,有利于肠道下部的细菌上移和繁殖,食物发酵和腐败,分解产生的短链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导致腹泻。家长爱子心切,不知小儿生理特点,不能定时定量喂养,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所以合理添加辅食,正确指导喂养成为治疗的重要方法。

日常医疗活动中所遇小儿腹泻从病因学上讲多为非感染因素引起,如饮食改变、气候变化、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外感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造成,细菌感染因素少见。医师在不能进行病原学检测的条件下,可以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因,并从大便性状初步判断,以利于指导治疗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使小儿尽快恢复健康。

R725.7

A

1007-8517(2013)05-0141-01

2013.01.06)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常见病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医师可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处方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