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十七年”电影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2013-01-02刘海洋

电影 2013年11期
关键词:电影史展开讨论学术

文/刘海洋

2013年10月18—19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中国‘十七年’电影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

“十七年”特指中国1949年至1966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确立了“人民电影”的服务对象、叙事构架、历史视角和美学范式,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开拓了深厚的理论空间。“十七年”期间,中国内地总计发行长短影片1213部,其中故事片近600部。正是这些在特殊时期创作的特殊作品,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道独有风景。几十年来,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

几年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一直在打造“国产电影论坛”这个学术品牌,而每年10月的史学大论坛无疑是众多论坛中最为盛大和最受关注的。今年的主题再次引发国内许多学者的兴趣,大家围绕1949至1966十七年间中国电影的得与失、理论与创作、美学与历史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18日上午举行的简短开幕式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领导张建勇代表主办方致辞,他阐述了举办本次论坛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本次论坛体现了电影学人对历史和学术的担当。同时他真诚期待到会嘉宾能为十七年电影发表真知灼见,并以史为鉴,为今天乃至未来的中国电影提供理论支撑。

在随后举行的主论坛和10个分论坛上,近百位中国电影史学者分别就十七年电影的宏观研究、类型电影、女性电影、少数民族电影、人物研究、电影事件研究、港粤电影、文本个案、产业研究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主办方认为,已提交并通过学术审查的近80篇学术论文已经彰显了学界的力量,也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拓展出新的视野。作为中国电影研究中心年度电影史学盛会,依照惯例,论坛期间还放映了一批十七年时期的珍贵影片。

猜你喜欢

电影史展开讨论学术
生态学术名家薛富兴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从印度歌舞电影看中国歌舞电影创作
试论高考体育生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材中“电影史”专题比较研究
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从法国电影史的发展看“作家电影”流派的意义与影响
电影史研究 主持人寄语
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