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

2012-12-31耀

山西建筑 2012年36期
关键词:美学校园空间

徐 耀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0 引言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是在教室课堂上完成,适宜的校园建筑与良好的校园空间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的扩展部分变得更加重要。学校作为人类综合性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以它在城市所处空间中的设置密度来说,它的建筑与空间环境的“美”与人性化与否既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与景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承载的教育责任实现效率有密切联系。

本文就以建筑美学与建筑人情化为理论基础,对在学校建筑及空间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二者融合,并结合整体组成要素和局部组成要素的区域功能划分原则,以实现学校这一特定教育空间的功能效应进行探讨。

1 国外背景阐述

随着社会效率的提升,现代建筑过多的呈现出“程式化”“面孔化”的冷漠和风格,然而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冲破各种“风格”“流派”的桎梏,始终保持民族的精神和建筑人情化的设计原则。他注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建筑的人情化”、地域化以及人文关怀。阿尔托在建筑设计上的探索,不管在设计手法还是建筑理念上都具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启示。

而把人情化设计与建筑美学融合在一起,也是学校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向。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大卫·乔丹曾在首期建筑完工及开学典礼上说:“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池池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就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教育(见图1)。”

图1 斯坦福大学

国外的设计师在学校建筑设计上所花的时间往往都是好几年,大到规划小到节点设计上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讨,如何能设计出具有人情化的学校建筑及空间环境也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一个好的建筑作品的诞生,往往从开发、立项、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管理,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品质。

2 国内现状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的本源,那就是兼顾知识传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个综合素质包括学生个性的塑造、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等等,而校园包括建筑及空间环境就是承载这个教育本源的硬件载体。

我国学校建筑的美学应用及人情化设计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将二者融合的设计思维也刚刚逐步成型。现在的校园规划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侧重点放在建筑层数、建筑使用者容量、建筑的内部功能布局等方面,而对于建筑本身的建筑美学及人情化设计要求以及对于如何体现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而校园的空间环境,在规划阶段以及后期设计师的思维中,与校园建筑比较,往往被简单的视为校园建筑布局的剩余部分,而包括空间用途、使用便捷性、与建筑的关系、与学校整体的相容等因素在实际设计及施工中考虑不细致,往往顺带所做,甚至改之又改,面目全非,造成学校建筑与空间环境、学校与城市整体、学校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诸多矛盾。此外,学校的不断扩建、分期建设、人为执行力等因素也会造成部分优秀的人文设计理念在后期实施中出现偏差,景观空间与校园建筑单体之间缺乏延伸和连续性,让使用者无法感受亲近。

由于用地紧张或者各地政策不同等其他原因,我国的学校尤其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存在有楼无院、有“校”无“园”的状态,但是学校无论大小,其实并不与建筑美学和人情化的融合设计思维相抵触,关键看在规划与设计之初,一定要坚持重要的参考和设计原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全并不单指功能的全,还包括美学、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

3 设计目标及原则

基于以上初衷,笔者在设计重庆北部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中就对学校的空间功能区划分与教育环境及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行综合考虑,本着功能布局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建筑造型的整体性、统一规划全面性原则,立足教学需要,最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功能要求的同时,坚持最佳校园景观与学生活动的需要,民心佳园小学校总建筑面积11 901.46 m2,地上4层,无地下室,功能上主要有普通教室、餐厅、厨房、图书馆、后勤用房、教师办公室、多功能厅等用房。总体规划即采用非对称式布局手法,建筑单体设计有教学楼及多功能室;教学楼呈L形布置,在教学楼前布置一个圆形多功能室,教学楼与多功能室通过转角连廊连接,俯瞰犹如一条飞龙正拖起一颗珍珠。本方案分两区,教学区及体育运动区,形成近似南北走向的道路;整体空间布局与地形有机结合,既体现了校园用地紧凑、空间的序列感和方向感强,又融合了时代气息,典雅与浪漫人文气质于一体。规划建筑各功能张弛和疏密形成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时空张力效果。

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上,教学楼首层分教学区及餐厅厨房,教学区与厨房餐厅在首层完全分开,设计为6 m的防火间距,在2层~4层通过连廊连接,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满足人员疏散要求,房间距两个疏散出口之间距离及袋行走道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周边道路及场地满足消防扑救要求;圆形多功能厅首层一半为半开敞式,从底部能看见圆形框架柱,神秘通透的感觉犹然而生,另一半封闭1层作为体育器材室、体育休息室、管理室使用。2层为100人多媒体教室,一侧通过连廊与教学楼楼梯连接,另一侧通过连廊室外楼梯进行疏散,多功能厅总共2层,与4层的教学楼在空间上错落有致。

建筑单体在功能上并不复杂,但形式上却很多样,既用到了长方体块组合,又用到了圆形体块,可谓是方圆结合,校园总体规划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但又要立足传统,吸收传统元素、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典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氛围。并且着重将人情化与建筑美学有效融合,体现在教室之外的学校教育延伸空间。高效而紧凑的节省了校园的场地空间。赋予校园完整的空间环境,变化的空间形态。把学生活动的每个场地的大小,形状,高度等细化构思。其次在空间的各个环境中体现学生的活力,把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思的起点。整个校园形成有机的变化,重复的节奏。设计中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体现时代特征,造型及色彩的运用,各种不同质感的穿插和运用,建筑体量的变化,精细的细部构造无不渗透了强烈的现代感,单体的建筑艺术塑造具有标志性,为校园增加了新的风景。根据现代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在设计中体现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环境。在这些空间设计中又特别注意到层次的多样性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可变性。学校应该体现文化的层次和格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具有文化色彩,文化感不但要求建筑典雅而且功能上必须满足使用上的功能多样和多元的需要,如提供各种学生学习空间,交流的空间,运动空间,休息空间及动手试验空间。

实际上校园环境规划与其他环境规划一样,景观设计要从一开始就参加进来,强调人情化设计让建筑融于环境,环境协调建筑。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重要标准是它能否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教师及求学者提供读书、小聚,以及各种活动场所、设施,并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及提高美学修养。可见校园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建筑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我们的设计也是把人的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设计,能够使建筑符合它的需求,而不是建筑师空想一个模型套进建筑里,这是两种思维方向。建筑材料和空间分割都是满足人需求的手段,让功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通畅,我们要建设新一代“花园学校”“园林学校”寄学于风景之中,寓情于园林之间,建筑要体现绿色,要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

人情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不是由一场设计运动,或一个设计团体提出的,它是人在设计这个世界时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是一种爱想象、爱情绪化、善变、情感丰富的动物,所以希望所生活的无论是人造的还是自然的环境都让人舒适,充满温情,甚至充满感动。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说:人性化的根本衡量标准就是“关爱”。设计师应该具备一颗爱人之心。

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希望进入康奈尔大学学生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不少学生和家长择校时不光会考虑学校声誉及师资力量,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建筑单体而孤立存在,就像我们所提到的斯坦福、康奈尔等学校,其实不光让人想起那静谧的大草坪,必然还有那古朴的建筑、颜色、让人流连忘返的柱廊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校园室外空间环境,因此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双方。建筑的形式、规模、功能还必须与环境因素取得协调。在校园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原有环境空间,不能破坏整体性,这也是建筑人情化的设计手法。校园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实用性、人情化,作为室外环境外部空间同样具有实用性、人情化,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成功的学校建筑形象会给人们带来很贴切的体验和感受,同样成功的学校建筑及空间环境对于它要实现的功能来说也会给孩子提供更适宜的学习及成长环境。总之我们在学校建筑及空间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我们发现任何一项有价值的设计无不体现美学与人性化,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也必将会把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结合的越来越紧,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建筑设计才会更加富有生机。

[1] 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2] 刘先觉.《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专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美学校园空间
盘中的意式美学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妆”饰美学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