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后进生”之我见

2012-12-30天津市蓟县渔阳镇中学张小艳

天津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志向成才闪光点

■天津市蓟县渔阳镇中学 张小艳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有这种体会:教一个学生比教十个学生还累。这“一个”学生便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后进生”的心理大都很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很自卑又特自尊。绝大多数“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在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失败后,容易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低估的心理,往往认为自己不行,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于是在同学、教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自卑感很强。但是,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又很敏感,唯恐别人对自己嘲讽和羞辱,极力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容他人侵犯。

重感情又易偏激。“后进生”在学习乃至生活中常会遇到教师的重言轻语、同学的指指点点、家长的唠唠叨叨,长期生活在一种被忽视、受歧视的环境中,较少得到别人的关爱;一旦别人对他们倾注了爱心,他们会倍加珍惜和感激。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毕业后的学生能经常回来看望教师的,往往是那些原先默默无闻的“后进生”。正因为他们对外界很敏感,如果别人有意或无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就会像缩成一团的刺猬那样伸出周身的小刺,轻则不合作,重则对抗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可感化又易反复。绝大多数“后进生”并非“朽木不可雕也”,他们内心深处也有那种求上进的愿望,也在不断作出努力,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他们就会振作精神、奋力拼搏。但是“后进生”往往自制力差,意志不够顽强,信心不足,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常会有反复、波动,些许挫折和困难都可能让他们动摇,知难而退。

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转化的途径。

寻找闪光点,挖掘内在潜能。要确认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一定的潜能,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后进生”这个群体中,有的爱劳动,有的心灵手巧,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能写会画,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等等。这就是说,学校里根本不存在没有优点和长处的学生,但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时昙花一现,有时时隐时现;另外,他们的长处往往被自身较多的缺点和毛病所掩盖或被众多的“好学生”盖过了“风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就需要教师本着“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理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运用特有的洞察力和“放大镜”,随时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它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能忽视,因为它对“后进生”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要把这些闪光点作为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切入点,一旦发现便要抓住不放,及时表扬和鼓励,予以放大,使这些闪光点由弱到强,由点到面。

善于诱导,强化成才动机。“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一种强烈的成才欲望,这就需要我们促使“后进生”找到追求上进的积极诱因。但同时,他们又极易遭受外界冷遇而受挫,偃旗息鼓。因此,我们要善于诱导,使其成才的动机迸发出持久的火花,进而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志向水平,使其树立科学正确的志向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志向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积极性和潜能发挥程度的高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志向水平一般较高,“后进生”则较低。因此,应结合“后进生”的实际,充分调查了解,力求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志向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另外,竞争意识是成才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在集体中,“后进生”受诸多因素影响,积极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表现很弱,多数习惯于默默无闻,不好表现自己,但其内心深处追求上进、渴望成功的火花并未熄灭。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竞争机制,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其竞争意识,甚至为他们创造比“优秀生”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榜样示范,引导言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榜样的示范作用,现在的学生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强,他们往往把自己尊敬和羡慕的人视为楷模,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效仿。为此,我们平时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树立身边的榜样,如,学习标兵、纪律模范、劳动能手等,使“后进生”有追赶的目标、效仿的对象。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去做,注意时时处处给学生作出示范,以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意识、言谈举止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平时我注意留心“后进生”的思想和行为,一旦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后进生”意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活动时,设计他们能独立完成的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夸奖。课堂上,把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暗示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引导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地去面对学习,面对今后的人生。

以爱为基线,促进转变。“后进生”对教师都有“戒心”,这种“戒心”往往是由于教师缺乏对他们的爱所致,要消除“戒心”,就必须对他们施以爱心,用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为他们铺设成功、成才的大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爱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有爱才动情,动情才达理。著名班主任任小艾就是个范例,她将所有的爱全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终于使很多“后进生”很快转化过来。教育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必须以爱为基线,使他们在师爱的感化下、催化中,逐步消除“戒心”,促使他们由回避教师变为亲近教师,由“戒心”变为“相信”,由“讨厌”变为喜欢,进而变为贴心、交心,这样,我们的爱就会在“后进生”心中动情,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爱会变为具体的喜欢听你的课,积极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你布置的作业,甚至还会争着干你安排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走向成功和自信的阳关大道。

反复抓,抓反复。教书育人本就辛苦,转化“后进生”更需付出加倍的劳动。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要期望上一堂课、谈一番话,或者作一两次辅导就能使其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应允许他们犯错误,更应给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那种认为“后进生”一旦犯错误就“不可挽回”、从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我们要本着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对他们每次的错误都从主客观方面找原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直至他们改正错误;要对他们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一有蛛丝马迹的反常现象,就及时引导而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辛而又漫长的爱心工程,需要我们时刻以爱为出发点。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种本能,那么爱别人的孩子、转化那些“后进生”便是一种神圣。我们坚信:只要洒向学生的都是爱,就不信东风唤不回!

猜你喜欢

志向成才闪光点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