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引领港口物流转型升级

2012-12-28吴明华

航海 2012年2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货运航线

文/吴明华

2011年岁末,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高工、全国劳模包起帆领衔研制的《ISO18186:2011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颁布,立刻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关注的目光。被称为“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不仅跨入了第一个由中国专家发起和主导的国际标准行列,同时,这一技术创新成果已成为中国港口物流转型升级的标志。

攻克集装箱物流的两大难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同比上涨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成本高出一倍左右。

“现在整个物流成本偏高,我认为,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长期从事港口经营和管理实践的包起帆直言,一个是不透明,因为不透明,所以导致了物流的周期变长;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使得物流的成本上升,比如北京的一批货物要运到美国,本来两个月可以运到,但是,整个过程中间万一发生了问题会延长交货期,所以会把整个工期拉长,两个月有可能拖到三个月,一个月的成本就浪费掉了,由于整个过程不透明,很难追溯责任。

而另一个问题是安全问题。包起帆举例分析说,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一旦出现偷盗事件,往往不容易找到当事人,不知道偷盗行为发生在哪个环节,不知道丢失行为是发生在港区,还是发生在货车上,还是在船上丢失的。

在物流需求总体规模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和较快增速的背景下,解决物流成本高企的关键之一是依靠技术创新,攻克物流过程不透明和安全性较差的难题。十年前,针对中国内贸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包起帆提出了用RFID技术来监控集装箱物流安全的想法。而后,他又把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融入其中,经过反复的实验改进,不懈努力,包起帆团队终于研究成功了“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据介绍,集装箱进入这一系统后,锁扣挂上电子标签,当集装箱被非法打开后,系统平台立刻会在网页上实时报警,同时发送邮件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及时通知货主及相关人员。发货点、码头吊机、收货点等处通过读卡装置,使系统平台与海上船舶、道路运输卡车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的全程实时跟踪。而用户则可通过网站查询、邮件查询、手机短信了解集装箱在供应链各个节点的时间、地点和路径。

阳光物流带来的飞跃

港口是集装箱运输的枢纽节点。以集装箱为追踪目标,由港口辐射到物流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可以使集装箱的信息“交流”在无需人的干预下完全自动完成,真正实现了集装箱物流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变革。包起帆告诉记者,从装货开始,集装箱货主、代理、船东、港方等相关方均可通过 RFID货运标签系统,追溯物流全过程各节点的时间、地点和不安全事件,通过比照物流企业原来承诺的条款,界定责任者,让客户能适时调整供应链计划,如停止发运、改变路线、重新供货等。

阳光物流直接带来了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2009年8月14日上午,上海逸城公司通过这一系统对其代理的货物进行监控,发现监控的 10个箱子中有 1个集装箱在运输途中被打开。凭借电子标签,很快查实这一被打开的集装箱缺损1.4吨货物。而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为追溯货物运输的责任界定提供了有力证据。

2008年,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率先在国际海运航线运行。

当年3月10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至美国萨凡纳集装箱班轮航线启用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在中美两个港口运行46个航次,共完成6707 TEU。

同年11月,加拿大的VLM公司在他们运输食品的集装箱上安装电子标签,由此拉开中加食品安全专线应用这一系统的序幕,目前已完成 456标准箱的监控。

2009年12月4日,日本通运株式会社在中日集装箱滚装快线上使用货运标签系统,为其客户提供集装箱物流信息实时查询;同时在中国 -马来西亚班轮航线开始应用。

2010年2月26日以来,已在烟台、深圳和上海至日本完成了超过 100个集装箱的监控。

2011年,在中国和加拿大交通部“中加先进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联合研究计划”项目合作框架下,开通了“中国上海-加拿大温哥华”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应用航线,现已完成457标准箱监控。

在上述国际航线推广应用的同时,重庆 -上海长江航线、九江 -上海危险品航线等国内航线也先后运行。从跨洋航线到国内沿海航线,从海上到陆上,包起帆团队在运用和融入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后,使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这一创新成果得到了丰富与完善。

其核心技术在获得了中国、美国专利的同时,2009年形成了中国国家标准(GB/T23678-2009)。

国际标准助推港口物流转型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成国际标准的竞争,技术标准则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竞争是把创新成果变为游戏规则的竞争,中国走向国际标准制定的舞台是大势所趋。”包起帆在谈到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时表示,标准是发明创新的根。只有把创新成果形成国际标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集装箱物流的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没有国际标准的推动,发明创新成果在国际上就无法得到普遍应用。

在包起帆看来,尽管目前中国已经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海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制造量更居全世界产量的 90%以上,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际标准是由中国人领衔制定的。从 2007年4月釜山会议上工作组提出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标准提案的设想,到 2008年4月汉堡会议正式提出标准提案;从2009年5月第一次中国提案遭到投票否决,到2009年上海会议峰回路转;继而在巴黎会议、华盛顿会议、圣地亚哥会议上与各国代表反复较量,标准草案从认识、否定、再认识、逐渐理解、不断完善,直至获得 ISO成员国高票通过。

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刚表示,国际标准越来越得到当今各国的重视,掌控技术标准则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将中国RFID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形成标准,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的一个缩影。

业内专家认为,从未来全球港口的视角考量,港口发展的重点不再是装卸功能的简单提升,而是向以资源配置为目的、以信息化手段为主线的第四代港口迈进,从而形成集装箱、大宗散杂货及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而通过海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港口自身,从静态的、节点型的角色转变到动态的、网络型的角色,并在完善“中心”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运行。

“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应该是一个由多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多种设施组成的集成管理系统”,业内专家进而表示,集装箱 RFID货运标签国际标准是一项源于创新实践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发布和推广,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电子装置及其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开发推广,通过提高透明度与安全来引导物流的发展。

由包起帆团队研制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犹如一枝报春花,从诞生到运行,从应用到上升为国际标准,已经宣告中国港口物流信息化正在走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化,将成为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货运航线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21)新航线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货运之“云”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