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期摘心和扭梢对苹果背上枝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2012-12-23阮班录刘建海李丙智郭俊炜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成花顶芽枝条

阮班录,刘建海,李丙智,郭俊炜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对背上枝在生长期进行适当处理是苹果树体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改形修剪实行强拉枝后,背上枝更多,更应该处理好。一般对于苹果树背上枝,在生长季节采用疏、扭、拉、拿、摘等方法处理,但不同地域和不同栽培方式,处理背上枝的方法、时间各不相同[1-6]。

本试验在陕西省旬邑县苹果产区开展了不同时期摘心和扭梢对苹果树背上枝生长及成花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渭北旱塬地区乔化红富士苹果成龄树背上枝处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及处理

试验于2009—2010 年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后街村高小卫的10 年生乔化红富士园进行。该园所在地海拔1 350 m,年平均气温8.9 ℃,无霜期170 d,年平均降雨量606 mm;土壤为黄绵土,土层深厚,无灌溉条件,管理水平中等。试验园面积为0.5 hm2,栽植密度为4 m×3 m,南北行向,小冠疏层形树形,主干高80~100 cm,干径20 cm 左右,全树有主枝7~9 个,冠径4 m 左右,冠高4.0~4.5 m;主枝强拉后的角度多数在80°左右。

试验选树势相当,着生在相同或不同植株第1 层主枝背上、长势基本一致的当年生新梢,设11 个处理(表1):处理Ⅰ,Ⅱ,Ⅲ为不同时间摘心1 次;处理Ⅳ为摘心2 次;处理Ⅴ,Ⅵ,Ⅶ为不同时间扭梢,其中,Ⅴ1,Ⅵ1,Ⅶ1为扭梢后枝条呈水平状态,Ⅴ2,Ⅵ2,Ⅶ2为扭梢后枝条呈下垂状态;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即自然生长(CK)。每处理为30 个枝,并做好标记。

表1 不同处理及对照的方法和时间

1.2 研究方法

2009 年5—7 月,分别在不同时间按各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2009 年11 月8 日,调查各处理及对照枝条的最终生长情况,测定每个处理枝的顶芽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定)和枝条长度。于2010 年4 月25 日,调查各处理枝顶芽成花情况。然后对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随机取10 个枝为一小区,重复3 次。

1.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按相同处理计算平均值,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法(SSR)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枝条长度的影响

由表2 可知,枝条总长度,对照为46.25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Ⅲ为40.67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Ⅶ1,Ⅶ2,Ⅴ1,Ⅴ2,Ⅳ分别为30.24,28.40,28.00,27.10,25.88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Ⅶ1与处理Ⅶ2,Ⅴ1,Ⅴ2,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Ⅶ2,Ⅴ1,Ⅴ2,Ⅳ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Ⅵ1,Ⅵ2,Ⅱ分别为21.30,18.40,18.16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Ⅵ1与处理Ⅵ2,Ⅱ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Ⅵ2,Ⅱ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为14.96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2 次枝长度,处理Ⅶ2,Ⅶ1分别为42.63,40.69 cm,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Ⅶ2,Ⅶ1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Ⅲ为32.13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K 为18.50 cm,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Ⅱ,Ⅳ分别为10.37,9.67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处理Ⅱ,Ⅳ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为8.31 cm,与其他所有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仅处理Ⅳ出现了3 次枝,3 次枝长度为9.38 cm。

表2 不同处理枝条总长度、2 次枝及3 次枝长度

2.2 不同处理对枝条顶芽直径及成花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顶芽直径,处理Ⅴ1,Ⅰ,Ⅱ,Ⅴ2分别为0.384,0.370,0.358,0.342 cm,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但处理Ⅴ1与处理Ⅰ,Ⅱ,Ⅴ2之间差异显著,处理Ⅰ与处理Ⅱ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Ⅱ与处理Ⅴ2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与处理Ⅴ2之间差异显著;处理Ⅵ1,Ⅵ2,Ⅶ1,Ⅶ2分别为0.328,0.312,0.307,0.305 cm,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Ⅵ1与处理Ⅵ2,Ⅶ1,Ⅶ2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处理Ⅵ2,Ⅶ1,Ⅶ2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Ⅲ,CK,Ⅳ分别为0.256,0.248,0.240 cm,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但处理Ⅲ,CK,Ⅳ间差异不显著。成花情况,处理Ⅴ1,Ⅵ1,Ⅵ2,Ⅰ,Ⅴ2,Ⅱ分别为100%,100%,90.0%,86.7%,86.7%和83.3%,与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但处理Ⅴ1,Ⅵ1间无差异,处理Ⅵ2,Ⅰ,Ⅴ2,Ⅱ间无差异,处理Ⅴ1,Ⅵ1与处理Ⅵ2,Ⅰ,Ⅴ2,Ⅱ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Ⅶ1,Ⅶ2分别为33.3%和30.0%,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Ⅲ为16.7%,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Ⅳ和CK 均为0,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处理枝条顶芽直径及成花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摘心和扭梢对苹果背上枝生长及成花的影响明显。5 月中旬摘心,枝条总长度和2 次枝最短,顶芽饱满,成花率达86.7%;5 月下旬摘心,虽对枝条长度和2 次枝的控制不及5 月中旬摘心,但顶芽也饱满,成花效果也达到83.3%;6 月初摘心,对枝条长度和2次枝的控制不及5 月份摘心,2 次枝长度还超过了对照,芽体不饱满,成花率也很低(只有16.7%);5 月中旬和7 月初进行2 次摘心,引发了3 次枝生长,对枝条生长的控制效果不及1 次摘心。5 月中旬扭梢的,枝条停长较早,没有2 次枝,顶芽饱满,成花率高,特别是扭梢后枝条呈水平状态的均成花;5 月下旬扭梢的,控制生长效果更明显,枝条停长早,没有2 次枝,顶芽较饱满,成花情况与5 月中旬扭梢的相当;6 月初扭梢的,1/2 左右的在扭梢部位有2 次枝发出,且2次枝长度极显著长于对照和摘心处理的,顶芽饱满程度差,成花只有处理枝的1/3 左右,还造成1/3 以上的枝条扭梢部位以上枯死。

总之,适时摘心或扭梢均能极显著控制背上枝生长,促进其成花;但摘心和扭梢过迟反而会促使2 次枝生长,不利于成花,2 次摘心效果不理想;过晚的扭梢容易引起枝条枯死。综合比较,摘心和扭梢以5 月中下旬为最好,慎用2 次摘心法,扭梢以使枝条呈水平状态更好。

本试验仅就不同时期摘心和扭梢对苹果背上枝生长及成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实,背上优势是树体生长所固有的自然规律,背上枝的处理方法很多,应该根据需要综合应用[7-8],如过密的要疏除一部分,还可以使用拿枝软化、曲枝等。总之,要使背上枝的营养最大限度地转化成花果,从根本上解决“剪子疏除树不服、放任生长枝成害”的问题。

[1]陈建国.红富士苹果幼树背上旺枝不同处理方法对产量的影响[J].烟台果树,1998(4):35.

[2]周焕龙.苹果拉枝开角后背上冒条处理措施[J].中国果树,1994(2):8.

[3]马希满,杜红壮,张建军,等.促进苹果幼树早果丰产技术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1992(3):30.

[4]蔡兆翔.夏季修剪对苹果幼树生长及成花的效应[J].云南农业科技,1997(3):19-21.

[5]牛自勉.苹果幼树的夏季修剪[J].山西农业科学,1992(6):24-26.

[6]胡琳山,张保仓,贺新,等.苹果幼树适龄结果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1980(1):11-13.

[7]宁安忠,秦月明,李培东.苹果背上枝的处理与利用[J].烟台果树,2002(3):49-50.

[8]陈克亮.苹果树夏季修剪图解说明[J].山西农业科学,1980(6):32-33.

猜你喜欢

成花顶芽枝条
随想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海南冬季诱导火龙果开花的补光条件
修剪方式对大棚青提葡萄成花坐果的影响试验
绝句
道地药材建青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