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2012-12-23谢亚玲钱家松焦乘乘李青建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2年2期
关键词:平塘县保证率雷暴

谢亚玲,钱家松,焦乘乘,李青建

(1.贵州省平塘县气象局,贵州 平塘 558300;2.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 都匀 558000)

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谢亚玲1,钱家松1,焦乘乘1,李青建2

(1.贵州省平塘县气象局,贵州 平塘 558300;2.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 都匀 558000)

利用平塘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平塘县50来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得到:平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且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季节划分分析得到,除冬季外,其它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析50 a的月平均雷暴日得到雷暴多发生在4—8月,多年月平均雷暴日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雷暴初终日出现的年际变化较大,即雷暴持续期年际变化较大,得到90%保证率的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90%保证率的雷暴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平塘县;雷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

1 引言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是由于积雨云中、云间、云地之间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而出现的放电现象,并伴随雷声,通常还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恶劣天气。随着越来越多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雷暴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加剧。本文分析平塘县从有雷暴记录以来雷暴气候特征,增加对本地雷暴发生规律的了解,以期预防雷电事故的发生。

平塘县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106°40'~107°27'E,25°30'~26°07'N 之间,处于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落差大,是复杂的喀斯特地形,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2 资料和方法

本文对平塘县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共计50 a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平塘县雷暴的年际变化、月变化以及雷暴初终日,从而得出平塘县雷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雷暴日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是指某地区1 a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1 d中只要听到1次以上的雷声就算1个雷暴日T。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数T>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T≥40的地区为多雷区,15≤T≤40的地区为中雷区,T≤15的地区为少雷区。

3 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3.1 雷暴年代际变化特征

统计平塘县1961—2010年50 a的雷暴观测资料,得到平塘县平均每年有52.9个雷暴日,根据中国气象局有关雷暴日数的规定,平塘县属于多雷区。分析图1平塘县50 a雷暴距平分布图得到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为1979年,比平均值多25个,最少年份为2007年,比平均值少27个;从图1中还可以得到1998年之前雷暴日数基本上是正距平,而之后基本为负距平;若以雷暴日数距平值大于10 d为多雷暴年,小于10 d的为少雷暴年,从图1中也可以得到1998年之前有55%的多雷暴年,而之后无多年雷暴年,且少雷暴年占58%。

图2为平塘县1961—2010年年雷暴的5 a滑动平均图,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1961—2010年平塘县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雷暴日数递减趋势明显。张敏峰[1]等研究也曾指出,近30a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减少最多的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徐桂玉[2]等也对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雷暴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的。

图1 平塘县1961—2010年年雷暴日数距平变化趋势图

图2 平塘县1961—2010年年雷暴日数5 a滑动平均图

为了更好地分析1961—2010年平塘县年雷暴日的变化特点,对于较长时间系列雷暴变化规律可以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趋势倾向以及气候倾向率来分析雷暴在气候变化中的升降程度。定义气候趋势系数为n年的雷暴日数系列与自然数列1,2…,n的相关系数,如果以rxy表示雷暴的气候趋势系数,则定义rxy为;

其中,n为年数,xy为第y年雷暴日数为雷暴日数的平均值=(n+1)/2,rxy的正(负)值表示雷暴日数在计算的时间内有线性增(减)的趋势。而符合自由度n-2的t分布,从而可以检验这种趋势是否显著[3]。

年雷暴日数的趋势定量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

其含义表示雷暴日数xy与时间y之间的关系,其中回归系数b表示雷暴的气候趋势倾向。b>0表示雷暴有增加的趋势,b<0表示雷暴有减少的趋势,而且|b|的大小反映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本文把10 b称为气候倾向率[4]。

经统计计算,平塘县50 a年平均雷暴的变化参数为:rxy=-0.47,b=-0.394 8,a=62.927 4. 经检验rxy通过0.01信度检验。说明平塘县区域的50 a的年雷暴日数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 -3.9d/10a,即平塘县每 10a雷暴日数减少4d。

为了解平塘县各个季节雷暴日数的变化趋势,利用公式(2)计算平塘县各个季节雷暴日数系列变化规律,得到各个季节雷暴气候倾向率如表1。

表1 平塘县50 a各个季节的雷暴日变化气候倾向率

从表1可以看到平塘县各个季节的雷暴变化与年雷暴日的变化趋势相同,除了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春季和夏季减少趋势基本相同,均为每10 a减少1.8 d,而秋季减少趋势较弱,冬季则有弱的增加。

图3 平塘县1961—2010年雷暴日月平均变化图

3.2 雷暴的月变化

图3为平塘县1961—2010年50 a的雷暴日数各月平均分布图,分析图3得到,平塘县各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多年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呈现单峰型,雷暴活跃期一般开始于3月,雷暴集中出现在3~9月,总计月平均雷暴日为49个,占全年雷暴日的93%;其中4~8月雷暴日数最多,50 a平均累计出现41.6个雷暴日,占年平均出现次数的79%;尤其7、8月份雷暴日数达到全年最高,总计为19.6 d,占年平均出现次数的37%。其次10、11、12、1和2月份50 a累计出现4.1个雷暴日,仅占年平均7.7%,而11、12和1月出现的雷暴更少,50 a平均累计为1.3个雷暴日,占全年的3%。

可见平塘县雷暴集中出现在3~9月,其中7、8月雷暴出现的概率最高;而其它月份雷暴出现的概率较小;11、12和1月份几乎无雷暴。

平塘县多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数的分布,与大型的环流季节变化相对应,3月南方暖湿气流开始加强,而北方的冷空气有所减弱,常体现为静止锋控制,冷暖空气交汇,大气呈现不稳定状况,加之贵州为明显的喀斯特地形,容易形成局地不稳定层结,所以雷暴开始活跃。

7、8月份贵州省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在其下沉气流控制下,会造成持续的高温天气,积聚不稳定能量,加之贵州地形,就容易形成热对流,造成局地不同强度的雷暴。冬季贵州省通常为单一的冷空气控制,层结较为稳定,所以雷暴出现的概率偏小。

3.3 雷暴初终日的变化

把某地1 a中第1次和最后1次闻雷的日期为该地的雷暴初日和终日。雷暴的初终日是很重要的气象要素。统计1961—2010年的平塘县雷暴观测资料得到平塘县初雷最早出现为1980年1月1日,最晚为1966年4月15日;终雷的最晚时间为12月30日,出现在1992年,最早结束为9月7日,出现在1971年和2003年。所以雷暴初终日出现的时间间隔相差较大,可达4个月。而雷暴初、终日之间的日数称为雷暴持续期,由此可得平塘县雷暴持续期年际变化较大,统计资料得平塘县雷暴50 a平均持续期为249 d,占全年的68%;2004年的雷暴持续期最长,为354 d;最短持续期为1976年的153 d。

雷暴出现的初、终日期是很重要的气候指数,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初终日对工程建设、旅游、交通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经验频率公式计算50 a内相应时段的雷暴初终日出现的保证率,如表1和表2,分析可得平塘县的雷暴多年初日普遍出现在2月中旬。90%保证率下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雷暴多年终日普遍在11月中旬,90%年份雷暴的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表2 平塘县50 a雷暴初日保证率

表3 平塘县50 a雷暴终日保证率

4 结论及雷暴防范

①从雷暴的年际变化得到,平塘县1961—2010年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2.9 d,属于多雷区,且雷暴日数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其气候线性倾向率为-4.7d/10 a,且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年雷暴日数减少趋势更为明显。

②从雷暴的月季变化分析得到,平塘县每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多年月平均雷暴日数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雷暴集中出现在3—9月,占全年雷暴日的92%;其它月份10、11、12、1和2月份,仅占年平均7.7%。雷暴日数的月分布与控制贵州省的大型环流相对应。

③初雷和终雷的出现的时间变化较大,最大时可达4个月,即雷暴持续期年变化也较大。通过统计分析50 a的雷暴初终日出现的时期,可得到90%保证率下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90%年份雷暴的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④当雷暴发生时应尽量避免到室外活动,在户外若遇雷暴来不及躲避时,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等高大物体,更不要躲在大树下避雨。不要让自己成为周围较高的物体。最好是蹲在干燥、地势较低处有绝缘功能的物体上,并且两脚并拢,使两脚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

[1] 张敏峰,冯霞.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2):156-162.

[2] 徐桂玉,杨修群.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01,21(3):299-307.

[3] 施能,鲁健军,朱乾根.东亚冬、夏季风百年强度及其气候变化[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19(2):168-177.

[4] 叶殿秀,张强,邹旭恺.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7-39.

P46

B

1003-6598(2012)02-0030-03

2011-10-12

谢亚玲(1986—),女,助工,主要从事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猜你喜欢

平塘县保证率雷暴
新德里雷暴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1988—2017年韶山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有效积温数值在玉米选育生产上的修订与应用
平塘县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老干部意见
平塘县委离退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
浑河流域沈抚段区域丰平枯年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