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客诚品副总裁李红义:让电商奔跑起来

2012-12-23陈沙沙

民生周刊 2012年27期
关键词:凡客京东电商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凡客诚品副总裁李红义:让电商奔跑起来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员工发自内心热爱工作,就会把我们的服务标准贯彻好,也会把这股高兴劲儿传递给我们的客户。”

“中国邮政说自己速度

快,顺丰笑了;顺丰说自己价格低,京东笑了;京东说自己服务质量好,凡客诚品笑了。”

如今,以10万元起家的“如风达”,已成为电商“凡客”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而一手缔造如风达的凡客副总裁李红义,也随之进入了公众视野。

“被贬”经历

把一个16人的配送部门,变成独立核算的快递公司——如风达,缘于李红义的犯错遭贬。对于这一点,他从不讳言。

“2008年的时候,我要调走李红义。当时我就找他谈了一分钟,对他说,上海库房被偷了,你别管库房了,去搞个快递公司吧。他坐在我面前,脸立刻就白了,一句话没说就出去了。”忆起如风达的诞生,凡客诚品CEO陈年曾这样对媒体描述。

在此之前,李红义跟随陈年多年,是陈年在卓越网时的老部下。凡客创立之初,李红义分管物流和配送两大业务,而从两大业务负责人到做新的快递公司,对他而言无疑是“被贬”。

但这样的起因,并不能否认凡客自建物流的需求。据李红义回忆,2008年,国内快递业虽有了显著发展,但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对于以终端服务为竞争核心的电子商务来说,还远远不够。

“当年我们也跟宅急送、联邦合作过,但很多服务都达不到我们的标准。”

历时3年,10万元起家,曾经“缺钱少粮”的创业史,李红义只是一语带过。在他看来,哪个企业在创办之初都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而依托凡客成长的如风达,总会受到来自母公司的压力。

当然,这样的压力不可小觑。在如风达的一本公司内刊中,记录了一段他的内心独白:“在发展初期,就差没贩卖人口了,啥都干过,只要能挣钱,只要公司能维持下去。”

从2008年的15人,到现在的3000多人,如风达的网点已覆盖28个主要城市,承担凡客40%以上的配送量。如今,如风达已成为电商自配物流领域的一匹黑马,是唯一能与京东自建物流体系相抗衡的公司。

“人”的价值

印有“如风达”三个字的红色工作服,是如风达人穿梭在街头巷尾的统一制服,也是李红义出镜率最高的装束。“红色,代表服务的热情、团队的凝聚。”

在如风达,农民出身的李红义,将“人”的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将“员工发展”作为公司成长的愿景,甚至在采访中,也极其敏感地提醒采访者,“千万不要有轻视员工的词汇在里面。”

为扎实“员工基础”,如风达独具创意地建立了一个培训部门。

负责主管培训业务的如风达执行总经理白光利向记者介绍,如风达对配送员的培训,从表情到语言,从着装到危机处理,都有一套统一化标准。“即使是外包给第三方快递公司的订单,我们也会要求其达到与本公司同样水准的服务品质。”

“我们的培训中有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如主推‘忠、孝、义、悌’的人文培训。一个人孝顺与否,是我们招人的主要标准之一。”

除了全方位的培训外,给员工上两份意外保险、给员工的父母发补贴等,也体现了如风达“人本位”的企业文化。对此,李红义自有一套“循环说”。

“让员工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他发自内心热爱工作,就会把我们的服务标准贯彻好,也会把这股高兴劲儿传递给我们的客户。客户高兴了,就会认可如风达,认可凡客。”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凡客京东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电商下乡潮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凡客转型“小米化”更像是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