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教室照明控制

2012-12-21敖弟维王亚伟杨艳芳杨俊彦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5期
关键词:红外单片机振动

敖弟维,王亚伟,杨艳芳,杨俊彦

(1.武汉理工大学 物流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2.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照明电耗越来越大。高校教室普遍存在一种状况,当不多的学生在教室自习时,所有的灯都开着,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而学校照明用电的管理,基本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照明电能损失越来越大,为此很有必要开发教室照明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国内外照明自动控制装置,基本上采用被动的人体感应探测、可见光探测、热释电红外探测、声音探测等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方法在探测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热释电红外探测应用最广泛,但是都不能识别静止人体。本文针对该缺点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教室照明控制系统方案。

1 方案设计

传统的外传感器大多用于动态人体的识别,本文所设计的红外传感器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判别动态中的人体,也可对自习室中相对静止的人体加以识别,从而达到对教室灯光照明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的目的。

1.1 系统框架设计

由于人体会发出特定波长(10 μm 左右)的红外线,因此可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来识别人体信号[1],经后续电路放大和A/D转换等处理后,传递给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电路,以此来控制灯的开关。做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教室照明控制系统框架

1.2 传感器设计

(1)传感器工作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基于热电效应的红外传感器,其内部的热电元由高热电系数的铁钛酸铅汞陶瓷以及钽酸锂、硫酸三甘铁等配合滤光镜片窗口组成,其极化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为了抑制因自身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干扰,该传感器在工艺上将两个特征一致的热电元反向串联或接成差动平衡电路,从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出物体放出的红外线能量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通过两个晶硅片的反向串联,传感器中两个极性相反、大小相等的干扰信号在内部相互抵消,得到能量补偿。对于辐射至传感器的人体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前方的菲涅尔透镜,将其聚焦后加至两个探测元上,使传感器产生并输出电压信号。菲涅尔透镜的应用增强了元件识别的正对性和敏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2。

图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传感器的动态检测解决方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只对运动的人体敏感,而在教室内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处于相对静止或者幅度很小的运动状态,传感器通常不能加以有效的识别。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的缺陷所在。

本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动态检测的问题,即让传感器产生一定幅度的运动,通过人和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信号的有效识别。本文提出了传感器的运动的两种方式。

1.3 传感器运动的方式

(1)振动方式。如图3所示,把传感器和一个小型振动器固定在一起。当人进入识别区后,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信号,经处理后传给控制电路,使振动器带动传感器一起振动,从而识别出静止的人体。本系统每次振动时间设定为2 s,振动周期为30 s,每30 s扫描一次。如果连续两个周期该区域内没有人体信号,控制系统执行关闭照明灯的动作。

图3 振动方案

(2)摆动方式。图4所示的摆动方式,其基本思路与振动方式相同。区别在于传感器运动的方式,是在弹片的带动下发生摆动,从而达到相对运动的目的。通过一个小型电机驱动凸轮,即可实现弹片的摆动。

图4 摆动方案

1.4 控制电路设计

本设计选用LM358 集成放大器来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而后传到控制电路,以80C51 单片机实现编程控制[2]。单片机驱动两个继电器,分别实现灯和电机的控制。

其过程为:传感器识别到的人体信号经处理后,传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两个指令,一个让控制灯的继电器闭合,照明灯打开;另一个控制小型电机的转动。该指令为周期性输出,直至传感器检查不到人体信号时,单片机控制两个继电器同时断开,照明灯熄灭,以此达到智能控制的效果。

信号处理和控制过程如图5。

图5 信号处理和控制过程

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流程如图6。

图6 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流程

2 教室区域规划

图7为一个吸顶式安装的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的敏感范围有限,若教室面积较大,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加以单独控制[3],而不必同时开启教室里的全部照明灯具,从而达到省电节能的效果。

图7 吸顶式安装的传感器系统

3 结束语

本文应用热释电传感器及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出教室照明控制系统,达到了省电节能、操作方便、人性化控制的效果。本设计不仅可用于教室的照明系统,还可对风扇、空调等用电装置实施相同的控制。本系统还可推广至车站候车室、医院等公共场所。在当今大力倡导节能的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董小琼.红外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科技文汇,2006,(2):161-162.

[2]王海伦,叶冬芬.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教室照明智能控制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5,(1):69-70.

[3]陈岁生,卢建刚.基于智能检测技术的室内照明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08,(5):53-56.

猜你喜欢

红外单片机振动
某调相机振动异常诊断分析与处理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振动与频率
This “Singing Highway”plays music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插排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8路红外遥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