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正能量的感动

2012-12-21鲁迪菁

检察风云 2012年16期
关键词:广播系统灾情网络平台

文/鲁迪菁

社会民生

互联网时代,正能量的感动

文/鲁迪菁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受61年来最强暴雨。这场暴雨在暴露了城市公共道路、排水、交通、电力等硬件缺陷的同时,因灾情而折射出的人性正能量更是让人感动。此外,这场暴雨再一次让我们看到网络力量的强大。

当京城各地因积水造成交通瘫痪,政府救援力量尚未到达之时,微博网友纷纷施以援助之手:自发组织“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集结二十多辆车开赴首都机场接人;积极响应救援号召,呼吁市民注意解救周围受困群众;众多企业也在微博上表示愿意收留滞留者,并提供各项补给和保障……

微博,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网络平台,早已成为极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在此次暴雨当中,及时了解政府官方平台发布的实时灾情信息、传播京城百姓守望相助群策群力的真情事件,想出各种措施缓解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微博成为救灾过程中不可小觑的力量。是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避险;是网友在微博中的爱心接力,让许多受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也是微博对救援情况第一时间的转发,让人们感动于“北京精神”的可圈可点。

一件件事例,一个个人物,无一不诠释了令人动容的大爱。当新闻媒体前两个月还在质疑国人面对路人摔倒只围观不上前是“明哲保身”的思想在作祟时,5月31日,深圳南山区一轿车坠河,市民纷纷自发组织施救。当在微博上看到白血病女孩病危的消息时,网友相继伸出援手,募集了一百万的医疗救助费……市民和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冷漠的中国人”的质疑,更是在这次暴雨灾害中让人看到了什么是城市的良心。

一般情况下,灾害预警、应对措施发布途径有应急广播系统、卫星专用广播系统、无线电数据系统、移动通信群发系统等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对来说算是面面俱到了。而北京暴雨时,却出现暴雨预警无法及时通过短信发送给市民的情况,致使部分民众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遭到损害。在互联网出现后,虽然在新闻报道等信息传播上,各大门户网站都已做得如日中天,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若能不拘泥于短信等普通传播方式,而是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作为应急抢险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将能更有效快速缓解灾情带来的严重后果。

截至今年六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约占全国人口的40%,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迅速、覆盖面广,再加上市民之间的口口相传,任何事件、任何观点都能在一夜间传遍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从此次救灾爱心接力的影响力来看,正是用好了互联网这一新媒体,不止是参与的网民和被报道的主人公在灾后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赞扬,连及时发布信息的政务微博也受到了一致的好评。由此看来,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信息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及公民对社会发展的认同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

猜你喜欢

广播系统灾情网络平台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长庆油田:灾情就是命令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析语音广播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发展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