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缅关系面临大考验

2012-12-19马帅

看世界 2012年24期
关键词:缅甸华人制裁

马帅

缅甸民间的中国文化

1644年,明朝覆灭,满人骑兵入关,征服中原。走投无路的南明永历帝从云南逃入缅甸。没人料想得到,在近300年后,这条逃亡之路会成为缅甸最繁忙的公路,这条现代史上著名的“缅甸公路”(在中国称“滇缅公路”)把中国和缅甸连在了一起。

在这条绵长公路沿线城镇上,散布着很多餐馆、旅店,加水站、加油站。靠近边界线的缅甸小镇木姐,紧邻着中国瑞丽,是中国商品进入缅甸的集散地,货车在那里拉货,然后运送到缅甸各地。中缅两国绵长的边境线,利于发展贸易,缅甸的很多商品都来自中国,因为商品不贵,所以颇受缅甸人民的喜欢。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超市里,货架上的食品大多来自泰国和中国;缅甸人认为本国的电视剧拍得差劲,因此中国和韩国的节目特别受欢迎,一些缅甸电视台几乎每晚都会播放配有缅甸字幕的中国电视剧。

华语在缅甸很吃香,全缅甸6000万人里有150多万的华人,缅甸北部多是从陆路进入的云南人,而南部则是福建人和广东人,他们从水上而来。缅甸人对华语的亲近,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

另一方面,作为农业大国,缅甸的朝野之间都有一种朴素的声音:中国重视农业生产,缅甸也是农业国家,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与中国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即便如此,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并不多,2009年时仅占外国在缅总投资的8.47%,而泰国则占据了47.1%。当然,华商在缅甸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在密支那,据悉有近80%的物资由90%以上的华裔经营,经营者中多数是居缅两代以上的华人和华侨。该地区经济主要掌握在华人手中,华人社团组织在华人社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缅甸的华人学校一般教授中英缅三种语言,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和生活习惯的坚持胜于国内。

谁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

关于缅甸,几乎媒体的视线都聚焦在昂山素季、吴登盛、丹瑞大将三人身上,这是缅甸政坛最重要的三个人。他们的关系将直接决定了缅甸的转型、稳定以及未来,也影响着未来中缅关系的走向。

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抵达缅甸,这是半个世纪来访缅的最高级美国官员。希拉里分别会晤了缅甸总统登盛和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她与昂山素季共进晚餐,二人拥抱的画面随着媒体传遍全球。美国一些记者认为此景能和当年基辛格访华相比,在缅甸、美国之外,中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毕竟,缅甸长期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隔离的日子行将结束,而此前被制裁期间,中国一直是缅甸强大而可靠的邻居。正是中国为缅甸打开制裁围剿的缺口,为缅甸提供经济援助和宝贵的支持。

作为传统友好邻邦,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中缅关系,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共产主义阵营国家之一。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随后的战乱使缅甸军队坐大,民选的文官政府最终在1962年被将军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缅甸从此进入军人专制。

1988年,缅甸受到西方国家的联合制裁,但从1989年到1995年,中缅贸易依然翻了一番。可以说,在缅甸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成为缅甸最重要的伙伴。

从2001年至今,江泽民、温家宝、习近平等先后对缅甸进行过访问。

2010年6月,温家宝访问缅甸。双方签署边境协议,就确保两千余公里边境线稳定与和平达成一致。同时双方签署30余项经济协议,涉及石油、天然气、水利、技术和金融领域。同月,中石油公司启动修建自印度洋皎漂港到昆明的石油天然气管道。

同年年底,缅甸大选,逐步实现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此时,中国已是缅甸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或者是双边贸易,年增幅均超过50%。

2011年5月,缅甸民选总统吴登盛在上任1个多月后,就把中国作为首个出访的国家。

中缅、中美并非非此即彼

仰光的临街书店不少,涉及反恐和美国政治的书籍特别受欢迎。

作为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对缅甸“闪电式”的短暂访问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去年11月希拉里访问缅甸到此次奥巴马访问,美国对缅甸的政策转变是极为明显的:处于世界两大人口大国傍边,以及东亚、南亚、东南亚交汇处的缅甸的地理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11月19日,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刮起“奥巴马飓风”,美国总统与国务卿的6小时历史性访问,一如希拉里和昂山素季拥抱的画面:被很多人解读为美国把手伸进了中国的战略后院。不过,中缅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一定那么容易被挑战。

毕竟,在缅甸受到制裁之时,是中国施以援手,来自北方的物资和商品成为缅甸经济赖以生存的补给。尽管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是中国在利用西方实施制裁之机加大对缅甸的投资力度。

然而,既定的事实则是:中国企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缅甸经济运行的难度,更给制裁下艰难生活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企业在缅甸开展工作时,注重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主动回报社会。至少,当缅甸重新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时,滇缅公路对缅甸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下降。

在中国商人眼中,缅甸如同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中国,物资匮乏,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差,但正因如此才有发展空间。可“缅甸不用再依赖中国投资”依然成为了一部分缅甸民众的想法。他们认为,政治开放会使缅甸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西方企业将带来更大的利益。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金洪根却认为,就缅甸刚刚出台的外国投资法来看,它只是笼统地开放了外资投资电力、油气、矿业等领域,却没有列出细则。此外,招商引资需要一定的条件。毕竟缅甸大多数城市经济水平很差,缅甸的法律体系老旧,法治也并不完善,国民素质失衡,而且社会转型期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外国投资者可能还需要一段观望期。

乔治敦大学著名亚洲问题教授斯坦伯格曾说过,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关乎的是“软实力”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则认为,中缅、美缅这两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他举例在20世纪50年代,缅甸和美国、中国的关系都非常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毕竟,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永远的朋友也许可以有。

猜你喜欢

缅甸华人制裁
制裁之痛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