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溪县的置县与县治的迁移

2012-12-18李阿山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县志漳州乾隆

李阿山

(作者系龙海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文史员、漳州市历史学会会员)

一、龙溪的置县时间与地点

一部县志的修撰,该县的始建时间与县治地点,本应首先明确记载。然因年代久远,杞宋无征,嘉靖 《龙溪县志》乃语焉不详,卷一 《地理》云:

梁天监中,析晋安置南安郡,《元丰九域志》谓龙溪县置于此时。《嘉定志》 (府志)又谓置于大同六年,西江有九龙昼戏之异,因以名县。唐垂拱二年,陈元光平潮寇,奏置漳州在漳浦。开元二十九年,始割泉州龙溪县属漳州。贞元初,观察使卢谌奏徙州治于此,遂为附廓。

县的命名,因有九龙 (实是鳄鱼)戏于南安郡的西江 (江位南安郡西,故称西江,即九龙江主流北溪。溪有漫潭,又称龙潭,为九龙戏处),为龙溪县地,因以名县。置县时间持两说而未定,县治地点未明指,之后是否曾移县治亦未交代,则贞元间的“徙州治于此”,“此”究竟指何地,也就不明确。

关于县治所在,我认为在漳州南乡古县社,即今龙海市颜厝镇古县社。地方志书的记载如下:

康熙 《龙溪县志·古迹·城邑·龙溪古县》:“在十二三都,今湮没。”

乾隆 《龙溪县志·古迹·古县》:“在十二三都,梁大同六年置。”

光绪 《漳州府志·古迹·城垒·龙溪古县》:“在十二三都,今湮没。”

这里的古县,指的龙溪古县治,在龙溪县十二三都杨郑吴保古县社。值得一提的是,康熙 《龙溪县志·古迹》的分目下,细目为 “龙溪古县”、“子城”、“贡珠门”、“武胜门”。紧接的 “廨署”分目下,细目为 “双门”、“录事参军厅”、“司理参军厅”、“教授厅”、“福建路钤司厅”。可见,龙溪古县作为古迹的 “湮没”,是指城墙的无迹可寻,并非指人烟和县衙遗址的无觅。今古县社人口五千五,绝大多数是郑氏,为漳南望族;旧县城墙虽湮没无觅,而旧县衙遗址早建为谢太傅 (谢安)庙。庙内墙嵌有乾隆甲辰进士山西和顺县知县里人郑玉振 (号古邨)所撰碑记二篇。一为 《重修外楼记》,乾隆五十二年 (1787)撰。因为立于庙中,故谓庙外的土楼为外楼。文云:

吾乡在郡南,距城十里,郡志载为前梁设县之所。盖郡南诸山自西天峭立,历九龙岭,北趋太湖山迢递而来,二十馀里,峰峦攒簇,至此而周遭沃衍;带以南溪,风气萃止,以之置县,亦其宜也……

肯定古县社为前梁设县之所,同时从环境说明其合理。不过,碑文写的是庙外的土方楼 (楼墙今仍完整高耸,龙海市人民政府列为文保单位),碑石却立于庙中,就发人深思,是否暗示大庙即旧县衙遗址?事实是,社中父老世代口耳相传曰是。只是未见明确的文字记载。古邨先生因而未予遽定。但从大庙地势及周围环境看,以建县衙亦其宜也。另一碑记为 《重修大庙记》,嘉庆庚申年 (1800)撰。文云:

里中谢太傅庙,不知建自何时。庙中有钟,旧为余二世祖子仁公所捨,则庙之建在宋元间矣……

则宋元间建的谢太傅庙,可能是建在旧县衙遗址上。

综上可知,龙溪建县于梁大同六年(540),是年有九龙昼戏北溪,因取县名龙溪。县治在漳南古县社,城墙早已湮没无寻,县署遗址很可能是今谢太傅庙所在。

二、龙溪县治的迁移

梁大同六年 (540),龙溪建县于今漳州南乡古县社。后来迁治于今漳州城区。何时迁县治,历志缺不书,遂为谜。唐垂拱二年 (686),漳州建州于漳浦 (今云霄西林),开元四年 (716),迁治于李澳川(今漳浦绥安)。贞元二年 (786),州治又迁于龙溪,遗址即今漳城中山公园。而漳城西偏,今漳州二中附近,又有晚近龙溪县治遗址。以上情况,众所周知。

可是,今中山公园内的州治遗址,当初是龙溪县治?抑或龙溪县境?历志未言明。这又关系到县治府治的迁移时间,孰先孰后。乾隆 《龙溪县志》卷一 《建置沿革》,史官按云:

按县始于梁大同,州始于唐嗣圣,是置县在置州之先矣。古县在十二三都,而迁移年代,历志缺不书。考柳少安 《传》,少安为刺史,按部至龙溪,顾谓别驾陈谟曰:“此县可建州治。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回顾,且本州属地也。”或其时建州于县境而非建州于县治,州治建而县治并移耶?然此乃臆说不足据,固不能无憾于前人编次之疏略也。

柳氏之言,值得体味。九龙江支流西溪,流经漳州城南 (此段称 “南门溪”,简称“南溪”),东流至三叉河,汇九龙江主流北溪东注入海。柳氏必身处漳城,故云 “大江南旋而东注”。同时,远峰环顾而以北边为著,故云 “诸峰北环而回顾”。由于柳氏身处漳城,故其言 “此县可建州治”,“此县”指的至少是龙溪县城。于是可以推断:县先州移。乾隆 《龙溪县志》史官按语“或其时”句即含此意,但 “或”字又疑而未定,又未见史载县治迁移时间,于是今人就有所谓 “县随州移”之说。

其实,乾隆 《龙溪县志》的史官按语,徒生混淆,实在无谓。康熙 《龙溪县志》卷二 《规制·公署》云:

城既附郭,而公署之设,让尊于府,故本县之署,居城西偏。

这就说明,贞元二年以前,龙溪县治早从今古县社迁于今漳城中山公园内。贞元二年,为着 “让尊于州”,县署从县城的中心位置今中山公园内,又迁居城西偏。可见,乾隆县志史官,忽略了 “让尊”之言,才作了骑墙氏的按语。今人的 “县随州移”之说,所病相同。至此,可以画出龙溪县治迁移路线图:

大同六年,漳南古县社。□□年,漳城中山公园内 (此须强调,县先州移)。贞元二年,漳城西偏 (今二中附近)。

猜你喜欢

县志漳州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买鱼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县志里的乡贤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福建漳州面煎粿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