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之魅——You just can't walk away

2012-12-10傅真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旅店神庙印度人

文 _ 傅真

印度的脏

印度的“脏”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旅人的共识。然而我也逐渐意识到,印度人所认为的“脏”和我们的定义不太一样。譬如所有的印度神庙都会要求到访者脱鞋入内,可是神庙的地面远远达不到“干净”的标准,尤其是在加尔各答的卡利女神庙。由于这里供奉的卡利女神嗜血成性,人们每天都要宰杀山羊作为祭祀。仪式本身非常癫狂,完毕之后更是满地狼藉。光着脚的外国游客在一摊摊血迹和排泄物之间跳来跳去,我觉得这神庙的地面比我球鞋的鞋底更脏,可是印度人认为肮脏的鞋底会玷污神庙神圣纯洁的环境,脚的干净与否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内。

在清洁卫生方面,我觉得中国总体来说比印度做得好,例外只有一个——厕所。中国的公厕往往惨不忍睹,可是印度就鲜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便后用水清洁,不用厕纸,厕所里永远有水龙头和水桶,清洗起地面来也非常容易。虽然常常弄得一地水渍,但至少不会像在中国上公厕那样“步步惊心”。

第一次看到小旅店的床单时我差点崩溃,白色的床单上布满了各种可疑的污迹。我曾要求过旅店换床单,谁知换来的还是一张污迹斑斑的床单,我只能根据污迹的位置和形状判断出它的确不是原来那张。有些背包客对我说:“哎呀,印度这么穷,咱们住的又是这种便宜旅店,不能要求太高。”可是我们之前在拉丁美洲旅行时,也去过极其贫穷的国家,也住过差不多价钱的旅店,为什么从未见过像印度这种脏到简直让人想报警的床单?为什么人家的床单全都可以那么干净?可见“贫穷”和“便宜”根本不能当成借口,缺乏服务意识,做事不认真、无诚意才是罪魁祸首。

印度脾气

在印度旅行需要比较强大的忍耐力和随和的心态,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可以激怒你——从卫生习惯到公德心,从办事效率到生意诚信……有时候我觉得印度人性子很急:堵车时整条街的喇叭声简直可以把正在冬眠的动物吵醒,买票时总有人插队,地铁和火车还没到站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推挤。可是他们工作起来又不紧不慢,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国营单位,窗口里的大叔大妈常常自顾自地聊天,根本懒得搭理你。好不容易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可是在你开口提问之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他把手里的茶慢慢喝完。

可是我又注意到这些事件反映出的印度人性格的另一面。在中国,如果在拥挤的公共场所互相推撞,一定会有人忍不住跳出来骂娘。可是在印度,我很少看到人们大吵大闹,往往是你抱怨几句我解释几句,就相安无事,各走各路了。有时我已经非常抓狂,对方却“嘿嘿”一声,或是一边微笑一边摇头晃脑地认错:“OK”,我的气顿时消掉一大半。真的,吵架时对手忽然亮白旗,你再怎么心如钢铁也成绕指柔啊。

和路上遇见的朋友交谈起来,有些人同意印度人不容易生气也不爱记仇,但认为这是印度人没心没肺的表现,我却觉得这正是他们自然流露的忍耐力和宽容心,更体现了他们隐于噪声之下的心灵的平和纯净。

印度热情

照理说,内心澄净的人,外在的相貌仪态也应是平和中透着灵性,可这放在印度人身上又说不通。他们表情丰富,手势多多,热爱搭讪,好奇心旺盛,有时甚至言行轻浮。这些都容易造成误会,可除去一些做游客生意的,大部分人其实是真正热心的。还记得我和老公铭基在加尔各答那历史悠久的老唐人街转悠时,遇到好几位广东华侨,因为在印度出生,他们的一口粤语怪腔怪调,可都热情得令人感动——有的已经走过去了,又特地返回来追上我们,告知值得游览的去处,有的花很长时间把华人在加尔各答的历史和现状一一道来。其实中国人大多含蓄多疑,以往在海外遇见同胞时从未收获如此热情,我不由得猜想这是否因为他们在印度出生成长,受到了“印度式热情”影响的缘故。

有一天我们做义工回来,在马路一侧目睹对面的一辆出租车撞倒了一位妇女。那女人未受重伤,所以还有力气死死扒住车门不放。出租车试图逃逸,将那女人拖出去几米远。我们看得呆住,周围忽然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声音。只见无数人宛如天兵天将下凡一般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朝那肇事的出租车冲去,瞬间便将它团团包围。我站在对街看着这一切,心里震动,几欲落泪——“小悦悦”若生在印度,即便不能保全性命,也至少不会死得那样悲惨难堪。

印度精神

我想我是喜欢印度人的。我喜欢他们的热情友善,也喜欢他们从不为那些注定要发生的事情而担心的随和心态。和印度人相比,中国人总是显得忧心忡忡,戾气太重。尽管印度人喜欢随地吐痰,床单总是洗不干净,可他们又是如此爱美,满街的纱丽和kurta风姿绰约,连乞丐也要戴首饰。对于对美有执著追求的民族,我一向抱以最深的敬意;我羡慕他们的精神自由,也欣赏他们对于心灵世界的关注,对于各种精神探索的尊重和宽容;他们发自内心地爱护自然,尊重动物,几乎从不疯狂地采矿和砍伐森林,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环保行为天然淳朴,往往并非出自深思熟虑,但却起到了与发达国家所倡导的环保行为殊途同归的效果……

有时我不希望印度人改变,我不希望他们变得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自私,浮躁、急功近利、没有灵魂,甚至忘记了“印度人”这个名称所代表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可是同时我也清楚,贫穷、脏乱和传统都不应该被简单地浪漫化。走过令人心颤的贫民窟的时候,你不能毫无心肝地说“其实里面的人们看起来都很快乐”“至少他们不会被强制拆迁”;当小孩在地上爬着,和狗、牛、羊一起翻捡垃圾,放入口中,你无法发出“他们与自然相处得多么和谐”的感叹;当女人蹲在路边用脏水洗碗,你不能只看到“她的纱丽颜色多么美丽”;看见骨瘦如柴的老人拉着人力车卖命地奔跑,你不能像泰戈尔那样抒情地说“旧的时代好像一位王子”;新认识的朋友震惊于印度的卫生环境之差和印度人的生命力之顽强,当他对你说“印度人是另一种生物,即便整个世界发生了核战争,他们也可以成为唯一的人类幸存者”的时候,你不能鼓掌说“恭喜他们,实在太厉害了”。

仅仅在你眼皮底下的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苦难已经太过深重,深重到所有以精神和内心为主题的辩护都变得那么苍白,深重到你简直想硬着心肠耸耸肩走开。可是你不能,You just can't walk away. 你没法走开。

猜你喜欢

旅店神庙印度人
本期导读
新西旅店
书之帕特农神庙
沙窟旅店
经验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以退为进
如果狗能为您做担保
华山旅店盗窃案
神庙